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宋军 ‖ 废纸三千

来源:本站    作者:宋军    时间:2025-02-11      分享到:


今晚上,当我写完那一刀非常喜欢的老宣纸的最后一张,竟然有点儿小小的心疼。其实呢,家里面还有好多刀更好的红星宣,储存多年但就是一直都舎不使得,天生一副好小气的丑相哦!长成的眉毛生成的痣,要改也难。不过古人也是,惜墨如金,惜字如金。敬纸,则如招待贵宾一般,生怕有所失敬。所以不少地方,还专门建造出了高耸的惜字塔,以备烧掉那些写坏了的或者不要了的有字之纸。

其用意又何在?依愚所见,那就是绝对不让那些个高贵优雅之物,落入凡夫俗子之俗套之中………哈哈,朋友您或许会觉得,真有点儿不可理喻呢!究其根本原因,应该有二:其一,咱们中国古代,断文识字的人并不太多;多为文盲,又名睁眼瞎。写毛笔字,便成为上流社会的爱好,远在绘画和音乐之上。其二,咱们中国古代,写毛笔字用的锦帛和纸张,其实也很金贵,绝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所能拥有和使用的呢!咱们中国古代的书法,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简牍,文字写的都不在纸上,因为当时根本没法生产出纸张来。后来东汉以后即使有了纸张,那也是质量不行,那也经常是洛阳纸贵。

两汉时期,石碑比较盛行,就字刻在大石头上,以传后世。这是个好办法,否则许多大书法家的杰作,不可能传播到今天。中国的书法史,肯定要重新改写,而且厚度和宽度锐减。就是到了唐代,许多诗人和书法名家,还是乐于将大作题写于粉白的墙壁上。比如李杜,比如张旭怀素。现如今,在我居住的附近,便有两个著名的小巷,即教门园和惜字公庄是也。这两个地名,一看便能知晓,也大都与教育与文化与写毛笔字有些关联。十足的文人雅士情怀,值得拥有与珍惜。时过境迁,一直到了宋以后,由于造纸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各种纸张也就开始变成平常之物,写毛笔字也就衍变成为平常之事。

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学习写毛笔字,追求书法艺术,争当书法家,确实是蔚然成风。一般来说,当你拥有衣食无忧的日子,便会提升对精神的追求和对文化的尊重,俗称附庸风雅。书法艺术的门槛,其实很高很高;但在某些无知者的眼中,又是最低最低。所以,大家都一窝蜂地拥向书法,乱象丛生。而笔墨纸砚的生意,是大好,而不是小好。前些日子,有些人书法名人喜欢题写榜书,甚至于超级榜书。

当众表演,一个大字费纸数十张,耗墨汁好几桶,以博取眼球。我是极力反对的,只是反对无效而已。亲朋好友都晓得,因为受老父亲老校长的影响,我从小到大一直都酷爱书法艺术,几乎每天都临碑习帖搞创作,六十年如一日。以前因为缺少纸张,多用毛笔醮着清水在报纸上书写,写了正面写反面,写了一遍等干了再写第二遍,直到写烂报纸为止。为此,老祖母还骂我是败家子!

参加工作之后,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写坏了的或者不要了的字纸,便是经常堆积如小山。旁人若是见了,或许以为,此人必定神经不太正常!毫无疑问,当我拥有三千废纸,远比我拥有那三千烦恼丝,更加来得自重和自豪。我不能烧,也不卖钱,更不能去送人。怎么办呢?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多是择一黄道吉日又吉时,关起门来独自重新翻阅审视一番,然后依依不舎地一张一张地尽量用手去撕烂,撕得如纸花一样灿烂多姿,再郑重倒入垃圾桶沉重送往垃圾站。

这种别具一格的送别仪式,我尽情地释放又尽情地享受了好几十个春秋,久而久之于是便成为了我写字我学书我快活的生涯之中,有血有肉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明天晚上,我将郑重地新开一刀朋友赠予的新宣纸,激情澎湃地拉开蛇年书写梦想追求快乐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