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邓华乔 ‖ 读胡适《我们所应走的路》
间断着利用挤出来的时间,把《胡适文集》第二本《我们所应走的路》看完了,这部文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8月印刷出版,2023年11月重印,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37335号,属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图书。
胡适先生属于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一批人,他出国留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是父亲,母亲及私塾教育,都是中国最传统的教育。
这本书是工作之余挤时间看完的,所以花费的时间长些。因为我看完了,所以把里面我认为比较精华的地方采撷出来,与读者们一起分享这位哲人文萃的精华篇章。
《梦想与理想》章节,开篇一段,“梦想做大事业,人或笑之,以为无益,其实不然。天下多少事业,皆起于一二人之梦想。”胡先生这话,像是咱们老百姓的大白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其实特别适合咱们当代的青年,要树立远大之理想,是首先应做的。
胡适之认为,我国先秦诸子皆有乌托邦,老子、庄子、列子皆有,孔夫子之小康大同,尤为卓绝古今。他在《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赠言》这篇中提到,“不要抛弃学问”,“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即为吃饭计,学问绝不会辜负人的”。有对青年人的鼓励话语,可谓谆谆教导,长者之教诲。
在《美国普渡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演》一文中,提到要回到群众中间,使人不分彼此,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从学校毕业并不是标示着人生一段时期的结束或完毕,而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一个真正生活和真正充满责任的开端。他提到做研究实验工作,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客观判断,有系统的推理和根据证据来相信某一件事,有条不紊的做一件事的习惯。研究问题,学好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学科,需要激发起学习兴趣,激起好奇心,激发起对疑难问题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还需要非常的专心和专注。
在《我们所应走的路》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修己”,修正我们自己,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学、科学素养更为重要,能对自己尽责任,有了知识,有了能力,有了人格,而后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他提出“修己以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读到这里感觉到,胡先生真是一位有名望的学者。
在《打破浪漫病》一文中将中西对照,古今对照,考《尔雅》,诸子百家,《中国文字分析字典》,这让我感到胡适先生真是学贯中西,研究学问他是行家。
在《信心与反省》中,他提到创新与模仿,“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模仿的人绝不能创造”。这句话是富含哲理的。“一切创造都从模仿中来”,想想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就是从模仿,学习中慢慢的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后再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理论加实践的吗?
《再论信心与反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哲学与人生》《我们对待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每篇文章中都有可圈可点可学之处,关键看我们愿不愿意学习,愿不愿意去读书,我坚信一个平时不读书的老师,很难交出来多么优秀的学生,这点是毋容置疑的,包括校长也是一样的,闭关锁国,老认为自己是老大,犹如大清朝老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不可一世的盲目排外,最后就是落后和挨打。《南游杂忆》这篇文章读后,感觉我们这100年后的现代人还比不上胡先生这100多年前的人,人和人有时候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有努力,有机遇,有时代,有助力,多种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胡适之。
后面的文章也很是精彩,特别是《少年中国之精神》《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祝贺女青年会》《眼前文化的趋向》《贞操问题》《论贞操问题——答蓝志先》《不老》等文章。读完这本文集,感叹胡先生100年前的想法已经超越了100年后的诸多人。这部文集值得读。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白中乾 ‖ 钟情于书法那些事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江夜雨 ‖ 金乡记忆——马庙镇:膏粱丰裕地 红色传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