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宋军 ‖ 书法能长寿
书法能长寿,古往今来,一直都是这个理儿,似乎也没有人反驳。比如,喜欢写楷书的咱们长沙的欧阳询高寿,喜欢写小楷的江浙的文征明高寿,喜欢写匾额的满清的乾隆皇帝高寿,确实家喻户晓。再比如,近现代咱们中国书坛,长寿的著名书法家,更加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有,启功、欧阳中石、沈鹏和李铎四先生,尊称当代书法界的“四大天王”,他们平均都活了个九十多岁,远远高出于当代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
我的老父亲宋敏校长喜欢写毛笔字,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潘先麓先生也喜欢写毛笔字,他俩都活到了九十岁以上。究其原因,我以为道理并不深奥。写毛笔字,挥毫泼墨,其实也就是排除一切杂念,静心修身养性罢了。说得再通俗易懂一点,大凡真正爱好书法者,就跟打太极拳一样样的,那也是气沉丹田,那也是运气打通所有的经络穴位和畅通血脉。受老父亲的深刻影响,我从小就酷爱书法,坚持了六十余年,至今仍旧欲罢不能。依我的体会,写好毛笔字,就必须先静心。静心者,就必须排除欲念,杜绝一切私心杂念的干扰。这是其一。写好毛笔字,就必须双脚站稳脚跟,如生根一般;就必须挺直腰板,然后气沉丹田。这是其二。
写好毛笔字,就必须腰带动手臂,手臂又带动手腕,然后通过五指发力到达笔尖,然后再通过笔尖摩擦力透纸背。这是其三。写好毛笔字,还要努力做到心手双通畅,心眼手的“三合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这是其四。写好毛笔字,还应该多看多读多临多写多思;挥毫泼墨几分钟,纸上已经十年功。这是其五。大书法家大都认为,写字写到一定的境界,字外功夫更加重要。也就是说,书法家不是写字匠,也不是抄书手,他们必须不断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这比临碑习帖来得更加的重要。
我非常赞同唐代书家孙过庭的观点,学习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从有法到无法,是人书俱老矣!毋需讳言,当下有不少学书者,误以为学写毛笔字的门槛最低,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去学,什么人都可以轻松地自称为书家法,真是叫人啼笑皆非!有些还以为,写草书最容易,只要一顿乱写,任笔为体就可以大功告成。殊不知,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走动,草书如奔跑。而且,草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有相对应的严格的草书符号,一点都不能儿戏!所以,相比较其他的艺术门类,比如画画摄影唱歌跳舞写作等等,书法艺术是唯一的遗憾艺术,一笔下去既不能改也不能填,要求确实很高很高。所以,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书法大家,自己并不会为名利所累,大都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至于身后的种种名气,那也是水到渠成罢了!
由此可以肯定,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对于书法家本人来说,那也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哦!咱们中国的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来留下来真金一般的书法精品,也就是两百多人、几百幅书法精品而已………言归正传。湖南在世的老书法家,目前排名第一的老寿星,便是一百岁的王超尘先生。王老的隶书,写得古朴典雅,而且脱俗又有趣,实为难得。
我是很喜欢,也经常学习临摹,受益匪浅。我有几位收藏界的好朋友,特别喜欢收藏王超尘先生的书法作品,各个阶段的精品都有不少,看了令人羡慕不已。我和王老虽然打过好几次交道,但是交情还不够深,还不能象慎嗲一样,可以师弟子礼,可以经常登门拜访。还有一位高寿的书法家,以行草见长,他便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杨炳南先生。杨老也是九十好几的人了,仍然精力充沛笔耕不辍,叫人俨然起敬又羡慕不已哦!综上所述,习书能养心,习书能长寿,这是毫无疑义的事情。哈哈,至于习书者,是否都能当上书法家,那又另当别论呢!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商海蠡测 ‖ 告别昨天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张振建 ‖ 长沟的城子崖一一新春探访城子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