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张振建 ‖ 长沟的城子崖一一新春探访城子崖

来源:本站    作者:张振建    时间:2025-02-12      分享到:


就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以前的俗谓)而言,很少有人知道济宁市任城区还有山,不仅有山而且是有两座山三个峰,且山下还有史前文明一一龙山文化。

揭开这个位于鲁西南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的面纱,那将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龙山文化,属于史前文明,至少也在7000年之前吧!是原始社会已进步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查百度可知,城子崖者,城即城池,崖为山坡或台地。而长沟的城子崖村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是个城镇了,你说长沟多么了不起,调侃地讲,哪里的沟也没这里的沟长。古人起名是有说道的,考古也好,读史也罢,如果没有今人的想象和扩展,是没意义的。我想洪蒙时代这护城河既深又长吧,原城镇驻地应该在这里吧,这许是长沟名字的由来吧!

直到1986年,国家考古队才到此发掘考古,从而揭开了蒙纳利莎的面纱。原来呀,它是龙山文化遗址!了解龙山文化的,对此应感到震撼。

春节假期,慕名前往。自市区沿327国道约8公里至火头湾而北折,由京杭运河西岸的滨河大道再行的5公里,岸坡下即是。到得村里的,恰遇一环卫工人,与之答话。问曰:老师,您是这个村里的吗?您能讲讲这个村的历史吗?答曰:我们村比济宁历史都长,没济宁也有我们村。我又问:还能看到遗址不?答:上哪里看遗址,都盖上房子了。我们村是个方形,但缺四个角。小时候还看到护城河遗迹,现在都没有了。那年考古时,我作为民工也参加了,用洛阳铲勘探的。最南边到张山的山根,最后挖了很多陶片,拉了两大卡车,都碎了,没啥用!

对于这老农朴实的话语,我是哭笑不得,那两车陶器碎片可是宝贝啊!里面可都是钵bō 鬲lì 罍léi 斝jiǎ 簋guǐ 盉hé 鬶 guī甗yǎn 卣yǒu 甑zèng 匜yí 奁lián 瓿bù等之类史前的器物,有的壁薄如蛋壳,足见我们先人的聪明。如果复原摆在博物馆里,那将是震撼世界了。这叫根深叶茂,世界上哪个民族可与我华夏族相比呢?

再看这里的风物形制,那才叫物华天宝,人傑地灵呢!遗址正好在张山与王山两座小山包的护卫之下,山根处是黄土覆盖,易于耕作,易于取土,地势较周围高出许多。在远古大野泽边缘,既便于行舟,又便于取水防水。也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才有了生生不息的陶火,烧出了祭祀与生活的礼器、用具吧?

看文化广场上,玉带桥的栏板是龙形玉璧;走过桥,前面就是多个陶窑了;陶窑边则是圆形的草屋了。这就是对新石器时代生活状况的反映吧!

龙山文化,是清化大学考古学家吴金鼎于1928年在文物普查中,于济南龙山镇城子崖村发现的。中原大战及抗战爆发后,中原一带考古受到影响,西迁的中研院和中央博物院及营造学社,在傅师年、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大师的主持下,发掘了该处遗址,其持征是大量的黑陶问世,特别是蛋壳陶震惊世界。它早于殷墟,李济大师这样评价:城子崖文化,为殷墟文明找到了老家,使中国文明期文化的历史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样看来,城子崖名称不止一地,在华夏大地是普遍的,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是早于他族的。20至30年代,也许鲁西南是南四湖北五湖的水域,阻碍了考古队对长沟的文明发掘,要不长沟早就走出齐鲁,走向世界了。

遗憾归遗憾,欣慰的是党委政府已投巨资,建设了龙山文化园,将这一遗址很好地保护起来,不久的将来,它将与济宁的经济而腾飞!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