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阳娟 ‖ 忆恩师——王永光先生

来源:本站    作者:王阳娟    时间:2025-02-17      分享到:


天色昏暗,细雨如丝,无情地洒落在大地上,仿佛连天空都在为永光老师哀悼。我撑着伞,独自走在通往追悼会场的小路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雨丝打在伞面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却如同敲打着我的心,让我愈发感到悲伤。

踏入会场,一股压抑的氛围扑面而来。白色的花圈摆满了四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可这花香却无法掩盖住那股悲伤的气息。永光老师的遗像被摆放在正中央,他依旧面带微笑,仿佛只是暂时离开,随时会醒来继续为我们讲述那些温暖的故事。可我却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个再也无法实现的幻梦。

我站在后面的人群中,无声的泪水往下流,我想把所有的悲伤都藏在无声中,可这悲伤却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让我无法抑制。曾经您耐心地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曾经您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让我振作前行。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如今却只能成为回忆。

追悼会开始了,主持人的话语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着我的心。郑院对您一生的评语至高无上,每一句话都在诉说着您的伟大与善良。而妞妞外甥女的致词,更是让我泪如雨下。她清纯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您的思念与不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撕扯着我的心。回忆着与永光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泪水肆意地在脸上流淌。

向遗体告别时,我站在您的跟前,望着那熟悉的脸庞,终于失声痛哭起来。我说不出完整的话语,只能哽咽着:“这怎么办?这怎么办?永光老师,您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您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我好难过……”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可我仍想多看您一眼,再多看您一眼。

当追悼会结束,人群渐渐散去,我久久不愿离去。这时雨停了,天空中似乎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可这光亮却无法照亮我内心的黑暗,您的离去,连老天都同悲同泣。我站在那里,思绪万千……

正月十五,本是阖家团圆、欢庆佳节的日子。屋内张灯结彩,笑语盈盈,我陪着老爸老妈闹元宵,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与欢乐。然而,一声手机铃响,却如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这份宁静。噩耗传来!啪!我慌乱中放下手机,嘴里喊着“等等!”身体不由自主地抽搐,喘着粗气,心如刀绞,身体颤抖,泪水奔涌而出,瞬间湿透了脸颊。我艰难地缓过神来,重新拿起手机,心里虽有预感,但依然无法接受眼前这残酷的事实。您怎么就走啦???

每年佳节,我都会给永光老师发信息问候拜年。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称呼他为“老玩童”。他总是拖上好几天才回复,仿佛在用这种方式逗我玩。

正月初二,晚上19点39分,手机铃声响起,我看到来电显示,是永光老师!我急忙按下接听键,兴奋地喊道:“老玩童,新年快乐!呵呵呵……”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气息微弱的问好声:“你好好的……我还……谢谢……”他的声音已不再清晰,往日洪亮的嗓音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虚弱的喘息。我心中一紧,忙说:“过几天我回去看您。”永光老师却急切地打断我:“不要,不要。”随后,电话被挂断。

我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无形的巨手紧紧攥住。这、这、这分明是一场临终告别啊!我颤抖着手,拨通了永光老师学生的电话。他说:“王老这几天身体好些了……”听到这话,我长舒一口气,心中稍感安慰。可如今,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心如刀绞,痛彻心扉。

我本想给永光老师最亲的朋友打电话,可转念一想,他们年事已高,自身也多病缠身,怎能再承受这般打击?于是,我拨通了晚辈的电话。电话那头,我们相互痛哭、相互慰藉,同时又为长辈们的身体担忧。这一夜,我彻夜难眠,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桩桩件件,清晰如昨。

我是一名汉剧演员,初到湘剧院时,举目无亲,孤独无助。永光老师和夫人却像亲人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和孩子,耐心地教导我学戏、做人。

记得第一次与老师合作的戏是《马陵道》。唐伯华老师扮演孙膑,永光老师扮演庞涓,而我扮演车前子。《马陵道》本是男人的戏,但著名编剧陈健秋老师看到我用男女声演唱的“戏曲联唱”后,突发灵感,妙笔生花,为剧中增添了一个女主演车前子,让整出戏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湘剧舞台上里程碑式的经典剧本。

排练过程中,我常因常德口音和汉剧声腔而闹笑话,但剧组的导演、老师们,还有师傅陈爱珠,都毫无怨言,一字一句地纠正我。永光老师更是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演唱技巧传授给我。《马陵道》这出戏让我过足了戏瘾,与老师们的配合从一个眼神、一个转身都做足了戏。

记得导演为庞涓设计了一个“板僵尸”摔跌的动作,那时永光老师已年过五旬,每天却毫无怨言地反复练习,身上伤痕累累,却从未有过半句抱怨。在剧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收获了“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的美誉,在全国一炮打响。该剧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黄天博获文华导演奖,唐伯华老师获文华表演奖,而我则荣获中国戏曲梅花奖,还拿到了两千块钱的奖金。

然而,功臣王永光老师因早已获得文华奖和梅花奖,这次却什么也没得到。许多人说他替人做嫁衣,什么也没捞到,但永光老师却淡淡一笑:“我看重的是创作过程,其他的都不重要。”他用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位艺术家的高尚情怀。

随后,《马陵道》被改编成电影,我们来到武汉的一个拍摄基地。那里条件艰苦,实行封闭式管理。闲暇时,您、副导演李小琴和我们常常一起爬上山顶,畅谈戏曲。那时的我有些飘飘然,对不同意见极为抵触。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要向如来佛学习,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您还扳着手指,让我记住四个字:“蓄势待发”,并详细为我讲解其中的意义。这四个字,从此成为我艺术道路上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前行。

后来,您拍摄了电视剧《一家老小往前冲》,成为家喻户晓的严嗲。我也接拍了《婆媳一本经》但后来渐渐淡出了娱乐圈。再后来,我当了院长,您叮嘱我如何培养年轻人。

再后来,我转行当导演,在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后,我导演的第一出戏是复排湘剧传统经典剧目——青春版《琵琶记》。

当时,有几位老师担心地说:“王阳娟胆子真大,敢动经典剧目!”可他们不知道,我身后有巨人——王永光、陈爱珠,还有湘剧表演艺术家罗智勇院长和市文旅局李局长。

我们秉持“老戏新演,守正创新”的理念,让戏曲走进广大观众,适应当代审美观。我们坚信,守住根本,融入新理念,是戏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您的悉心指导下,《琵琶记》剧组的青年演员进步飞速。他们在省艺术节和全国高腔艺术展演中屡获殊荣,成绩斐然。而我,也在您的鼓励下,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合格的戏剧导演。

而如今,您却突然离去……除了心痛,我仿佛失去了依靠,失去了前行的勇气。我还会那么勇敢吗?老玩童!老玩童……每一声呼唤,都像是在呼唤我内心深处最温暖的角落。您是我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我生命中的灯塔,如今,那盏灯却熄灭了。我多想再听您说一句“好好干,别怕!”我多想再看到您那充满鼓励的微笑。可如今,您却只能在回忆中与我相见。

凤车腾空兮云旗飘扬,飞龙婉婉兮銮铃叮当。

恩师,一路走好!

愿天堂没有病痛,愿您在那片星空下,依然能畅谈戏曲,依然能笑对人生。我会带着您的教诲,继续前行,用戏曲传承您的精神,用作品延续您的梦想。老玩童,我会想您的,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