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笑之 ‖ 秀而未露的泉林

来源:本站    作者:笑之    时间:2025-03-04      分享到:

曲阜孔庙杏坛有一副对联: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上联的泗水是鲁西南的一条大河,流经曲阜,养育了一代圣哲,故儒家素有“泗水渊源圣泽长”之说。泗水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这里众泉如林,溪流纵横,是一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但其名声却湮没久远,至今秀而未露。    

泉林因泉水之胜而得名。地下水透过石灰岩、砂岩断层,夺隙而出,形成星罗棋布的泉群,素以“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而著称,堪与济南泉水媲美。其中著名者有趵突、黑虎、双睛、淘米、红石、响水等泉。泉溪相连,纵横交织,远映近绕,蔚为壮观。古籍《读史方舆纪要》和《山东运河备览》称泉林为“山东诸泉之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誉之为”海岱名川”。  《泗水县志》描述这里“波涛萦回,如流烟之作阵;涌腾怒吼,似翻云之成堆。再出而成川,不百步而成河;穷古至今,澄清澈底,不以潦而盈,不以旱而涸”。日流量万立方米以上,从无枯水期。而众泉又各具特色,各有奇彩。黑虎泉如猛虎出峪,奔腾怒吼。趵突泉翻波作浪,景况壮观。珍珠泉若雾散水面,镜含明珠。双睛泉从石壁涌泻,晶莹夺目。淘米泉细砂如筛,形同淘米。泉水清洌异常,甘美爽口。泉中水藻,浅蓝深翠,随波起伏,犹如“镜中翠带”、  “水仙晶发”。水底小石,光怪陆离,如翡翠玛瑙,把泉林装点得绚烂多彩。

泉林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墨客骚人咏诗题联。相传当年孔子来游,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源头的陪尾山麓,留有清代乾隆帝手书的“子在川上处”石碑。北魏郦道元来此探寻过泗河源头。李白曾留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的诗句;北宋朱熹也曾“胜日寻芳泗水滨”。清代康熙、乾隆帝南巡多次在此驻跸,留下不少诗文。泉林的古建筑分布在山林溪泉之间,错落有致;建于宋代的泉林寺,宝殿生辉,飞阁流丹。建于明代的水部公署,三坊六亭,雄伟壮观。清代为供皇帝游览,修有行宫,水中行馆、致本斋、御桥,还设有在川处、近圣居、横云馆、古荫堂、红雨亭、镜栏榭等名胜,并在紫金湖中,建造一座长28米、宽4米的石舫、绿杨垂柳,曲桥石栏,红亭翠阁,把泉林打扮得格外妖娆,可惜这些古建筑大都毁于战火。

泉林西北里许有古卞桥,过桥里许是古卞城。相传夏、商时为卞明国,是少昊后裔遗封。春秋入于鲁,称卞邑,为卞庄子的食邑。卞庄子为鲁国大夫,《论语·宪问》以其勇与冉求之艺并称,战场上追杀敌七十人而阵亡。《史记》还记载他坐山观虎斗,智杀二虎的故事。另外,据《史记》载,“仲由,字子路,卞人也。”这里还是孔子弟子仲子路的故乡。泉林东南有历山、诸冯、雷泽,传说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泗河)滨”,据考古学家论证,即在此地。这里旧有舜帝庙及娥皇、女英台,己圮。现尚存明崇祯十五年山东布政司所立“舜渔雷泽”碑。这些千古遗迹,却在历史的尘封中湮灭,始终秀不外扬,令人痛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