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张 波 ‖ 米海贝尔日记

来源:本站    作者:张 波    时间:2025-03-06      分享到:


八月三日


一早J开车带我们去法国南部。女儿的一个朋友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玩。我以为他们家住在农村,对此行很有兴致,因为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国人的生活。

头天政府就预告说,去法国南部的高速公路堵车,因为去南法度假的人太多,最高级别黑色预警。

七点多上路后,路上的车慢慢多起来。车子有后边挂几辆自行车的,有车顶带大行李包的,有后边挂拖斗的(轿拖,我想起这么个词),有开房车的,有拖着房车的,还有一辆车拖着一个机动橡皮艇!人们浩浩荡荡,拖家带口,呼朋唤友,向南挺进,度假去!

车子沿着7号公路跑了三个小时,来到南部山区乡村。一座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古堡,米海贝尔。米海贝尔村在古堡下面,同时代建。米海贝尔,当地话就是风景优美的意思。这是个石头砌的村落,现在成了度假村。房子依山而建,全是石板铺路,石头建成。墙壁多用黑色的火山岩垒成。

小伙子中文名叫江澈,活泼热情,跟妈妈在这里的别墅度假。他们家在巴黎附近,只有休假才来这里。江澈在济南山东大学学过一年多汉语。他将来想到中国发展。

他们家的房子很大,是15年前花五万欧元买的。最下面的一间是厨房,厨房外面是几平米的空地,铺了白色的小石子,上面放一张餐桌。厨房就像一个窑洞,墙壁拱顶都是石头垒的。上边的房子也是依山而建,全用石头垒成,窗户都是古代能放箭的那种。房子很大,房间很多,有阁楼,有六七张床。还有现代的淋浴和坐便器。好多家具也是旧式的,不是古香古色,而是有点原始风情了。

江澈的妈妈,热情好客,是一位给外籍人教法语的老师,今年52岁,已经教了32年书。丈夫跟他离婚了,他们还有个女儿在葡萄牙。江澈到九月份会进里昂三大中文系,跟J同学。

喝了点茶,就开车去二十里外的市场买东西。江妈妈(我不知道她的法国姓名,暂且这么称呼)在小镇一个热闹的饮品店请我们喝了意大利咖啡。聊起了电影。中国的新一代导演拍的片子他们喜欢看。不过都是反映落后蒙昧的。我说我喜欢让.雅克.阿诺,他的《熊的故事》《兵临城下》。他的根据中国小说《狼图腾》改编的电影,让人期待。

回米海贝尔午餐。餐前是开胃淹渍橄榄、薯片,配果酒、啤酒。正餐吃的烤鸡,配粉红葡萄酒、西红柿沙拉、面包。然后是奶酪、甜点。这顿饭很正规,餐具一遍遍地换着。江妈说粉红葡萄酒是阿尔产的。我说我看过梵高的传记,知道阿尔这个地方。我们就聊起了梵高。她让我看她手机上拍的梵高兄弟的墓地。我说法国南部生产的苦艾酒,让梵高喝坏了神经。江妈说,现在政府不让生产那种酒了,已经改进了,因为那种酒让人太兴奋。

下午去城堡上边的山上散步。山顶有大片的草地,绿草如毯,鲜花盛开。路边的茅莓熟成紫色,也没人摘。我摘了一枚尝,不如故乡的好吃。江妈说,最好不要吃,因为有很多狐狸等动物出没,恐有不洁。

下午聊天,江妈问我们晚上想吃什么,我说越简单越好。法国人晚饭吃得晚,八点了还不见行动,我自告奋勇展示厨艺。上午我们买的茄子和紫橄榄,我就做两个菜:红烧茄子,凉拌橄榄。紫橄榄切细烫过,用橄榄油炸花椒(我们带来的)加香油、白糖、醋、盐等调了一小盆,紫莹莹的。红烧茄子最后一放蒜末翻炒,香味扑鼻。做菜时,江妈给我拍了不少照片,最后还把上桌的两个菜拍了下来。

厨房里的东西,都是老的,家具、电灯、壁炉、冬天烤栗子用的工具、水槽、窗户等,都是原来的主人留下的。我想到了国人对此事的态度:要是我们,肯定要把原来主人留下的旧物扔掉换新的。这不是经济观念的差异,是文化观念的不同。

厨房门口上方,吊着一把薰衣草,闻一下,香气非常浓郁。

 


八月四日


早饭九点多才吃,面包,果酱,蛋黄酱,奶酪,果汁。饭后准备中午包水饺的料,——我们要包一顿中国饺子。葱、洋葱、蘑菇做配料,没有大一点的刀和案板,只能慢慢切。

上午去村子外边走走,又串了会小巷。这里家家养花,院墙上,大门口,窗台上,到处摆着鲜花。东西放在家里,不锁门也没人偷。这里家家有电器、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可在街上看不到电线,也看不见供水排水设施,建筑、街道等一切都维持老样子,古风盈盈。我跟江妈说,这地方很安静,适合读书、写作。她说好多艺术家住在这里,这里的石头,会给他们的创作增加能量。

回家坐了会就准备包饺子。我问女儿带小擀面杖了吗,她着急地说没有,这可怎么办。我说,我想办法。后来我建议用酒瓶子。酒瓶也没有小一点细一点的。就用两只红酒瓶擀。我在厨房壁炉旁发现一截木头,说取一截可以用。江澈说,那个不可以,那是一支吹火筒。江妈演示了一下。我一看,棍子中间原来有孔!在这里还能看到这样古老的用品。

包饺子,他们都抢着学习。江澈和我妻子用两只酒瓶擀皮。江妈拿着相机一通狂拍,然后加入包饺子行列。我示范给她看,她学着包好了一个,虽然不太标准,但很高兴。因为工具不凑手,人又多,四点多才吃上饺子。大家很有成就感,吃得很高兴。江妈一边吃,一边欣赏饺子里边的馅子,很享受的样子。馅子有肉、洋葱、大葱、双孢菇,加了从国内带来的饺子馅料。为了出味,我特地焙了一些花椒皮压碎后调进去,很香。

饭后江妈带我们出去玩。她开的是一辆单开门的法国车,估计不贵。法国南部山区的景色很美,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清澈,里边一拃长的鱼很多。平地上多葡萄园。著名的阿尔代什峡谷,河流里大人孩子游泳的很多。树林里停放着各种车辆,有很多房车。许多人在露营野炊。


 

八月五日


中午江妈做烤奶酪。这种奶酪有点臭,用电热器烤过,和肉片、土豆、蔬菜等调在一块吃。烤过的奶酪就不臭了,有点像中国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

下午再开车出去玩。先到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葡萄酒庄,品尝了几种葡萄酒,买了几瓶。上路后,江澈和他妈跟我交流殡葬的话题。法国人不火化,人死后埋进墓地,要按月付费,不付费会把棺材从墓地转移到一个集中摆放的地方,让后人难堪。他们认为这笔开销价格很贵。他们问中国的殡葬制度,是不是按月付费。我说中国人一次买完墓地,就不用再付费了。他们认为这样好。我说中国有的地方,墓地很贵,老百姓有句话叫“死不起”。他们搞明白后,笑了。人死后怎么安置,这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然后到一个峡谷里游泳。在这里玩的人很多,多数是带着孩子。水有点凉,游过后人们躺在河边的一片沙滩上晒太阳。我和江澈从河湾边的大石头上往河里扎猛子,玩得很欢。有几个少年,爬到河对面七八米高的岩壁上玩跳水,很惊险刺激。

峡谷里有很多卵石。我找到了一块有点像写意国画山水的石头,走时把石头带上了。我跟江澈说,我要把这块石头带回中国,把它装饰起来,放到客厅里。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今天,想起你们。江澈翻译了后,说他妈妈很感动。

又参观了一个小镇。河水穿镇而过,野鸭子在河里戏水,栗子、法桐等树木蓊蓊郁郁。当地正有一种玩铁球的游戏比赛,像中国的弹玻璃球,不过铁球像苹果那么大。男男女女,在篮球场那么大的地方,玩得非常专注。可有个人看我拿相机拍照,宁肯停止比赛,也不挡我的镜头。

我发现一个现象,在法国的乡村,教堂通常是一个地方最高的房屋建筑。不光乡村,城市也是,像巴黎的圣母院,里昂的富尔维耶尔大教堂。我问他们,是不是人们因为对上帝的敬畏,才不敢把自己的房子建得比教堂高?江澈请教他妈妈后,说,是这样的,你很聪明。我说我们国家因为大多数人没信仰,没敬畏,老要把自己的房子盖得比别人高。

 

八月六日


一早起床,见天气好,就一个人出了门,准备去山顶拍米海贝尔城堡的全景。街道上静悄悄的,一个中年男子在收拾汽车后备箱,看见我老远就用法语打招呼。我只能尴尬地回应一声哈啰。不会外语,没法跟人家交流。

我沿着前几天上山的路来到山顶,频频按下相机快门。教堂钟楼,绿树红瓦。黑色的古堡,大片的葡萄园,远处黛青色的山峦。我把眼前的一切收进镜头,也印在心里。米海贝尔,这世外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