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李如德 ‖ 养猪
凡是在农村出生或者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于养猪并不陌生。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有过养猪的经历。
养猪的好处很多。一家人吃饭剩下的饭菜、汤水用来喂猪,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避免了食物浪费。养猪还能积攒不少农家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保持粮食增产丰收。一头猪养上一年半载,即可出栏销售。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项可观的收入。
在如火如荼的大干快上时期,农村曾经形成过一次养猪的热潮,村干部在大会小会上都讲养猪的好处,养猪既是国家的号召,也是上级的要求 ,能不能积极养猪也体现着每一位社员的政治觉悟。要求村干部和党、团员所在的家庭都要带头养猪。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天早晨,本村的二叔背着一个大罗筐,气喘吁吁地来到我家。他把罗筐往地下一放,说本来给你们留了两头,这不家里就这三头了,剩下一头也不好处理,我都把它们背来了。两头是养,三头也是养,多费不了多少功夫,你们都留下吧?二叔既然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小猪也给送到了家里,再说什么也不好,只好把三头小猪都留下了。
三头小猪崽,皮肤乌黑发亮,短齐的嘴巴,圆圆的眼睛,十分可爱。小猪崽胆子小,它们总是喜欢挤成一团,只顾着把头埋藏在身子下边。
为了给猪崽安个家,我家很快搭建了猪圈。猪圈紧贴屋山南端,避风朝阳。围墙是用石块和砖头砌成的,美观大方,结实耐用。猪圈由猪窝和围墙两部分组成,圈内挖了一个水坑,夏天时用于让猪洗澡。把三头小猪崽放在圈里,小猪在里面跑来跑去,只显得圈大猪小,看上去并不十分协调。
三头小猪个头一般,大小相差无几。它们在同一个圈里饲养,在同一个槽子里吃食,活蹦乱跳,分不清楚谁是哪一个。每当喂食的时候,三头小猪都拼命地争抢,这个挤跑了那个,那个又挤跑了这个。这里头有一头小猪抢得厉害,它总是抢占有利位置,有时还乱拱乱咬,经常把另一头小猪挤出食槽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头小猪的个头也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一头猪长得又肥又壮,另一头猪体型瘦长,还有一头猪则又小又瘦。了解情况的人,知道这三头猪是一窝生的,不了解情况的人十有八九会说,这三头猪差别这么大,不可能是一窝生的。
自从养了这三头小猪,家里的生活气氛也热闹了许多,谁干活下班时都要带回来一些瓜秧、青草等用来喂猪。有时在给猪喂食时,会引来一些人驻足观看,大家喜欢看小猪的活泼可爱,更喜欢看小猪抢夺食物时的相互争斗。
村子里有三个同年出生的小男孩,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形影不离。这三个孩子经常来看小猪吃食,有时一看就是好半天。三个孩子虽然是同岁,但个头、胖瘦却相差很大。他们一边看着可爱的小猪,一边互相打闹着对号入座。说那头又肥又壮的小猪,是那个高胖的男孩;那头又瘦又长的小猪,是那个瘦高的男孩;那头又小又瘦的“老疙瘩”小猪,就是那个瘦小的男孩了。开始个子最小的男孩不大愿意,由于前面两个孩子的坚持,他也只能勉强地接受了。
三个孩子每次来到猪圈傍,只要一喊自己的名字,一头头小猪立马就从猪窝里跑出来,这时孩子们也高兴的手舞足蹈,欢呼雀跃。
小猪好像是专门经过训练过的,每次喂食时,只要一喊开饭了或者一敲猪食桶,它们会按照大小的顺序依次跑出来,吃饱喝足之后,又依次钻进猪窝里,排列的顺序从来不乱。
三头猪渐渐地长大了,猪圈也显得窄小了。家里一次喂养三头猪,喂养能力有些吃力。在我父亲休假回家探亲时,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决定对那头光吃食,不见长个,人人不待见的“老疙瘩”小猪宰杀了。
在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年代,不年不节的杀头猪改善生活,也算是十分奢侈的了。家里杀了一头猪,不能忘了左邻右舍,炖好猪肉之后,挨家挨户地送,还生怕落下该送没有送的人家。
猪圈里剩下的那两头猪,看着少了一个伙伴,几天下来都心神不定,食量明显地减少。它们睡觉时都好像多了一只眼睛,特别醒睡、机灵,一听到动静,爬起来就跑。
没有了那头“老疙瘩”猪之后,猪圈的空间宽敞了许多,两头猪再也不用抢食了。又过了几个月,那两头猪都长成了大猪出栏了。
自从卖了那两头猪之后,我家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养猪,村民们养猪的积极性也降了下来。不仅不养猪了,养鸡养鸭的也明显减少。一些激进的青年挨家挨户地检查,对饲养的家禽、家畜进行登记,不允许多养乱养。他们说要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不给资本主义留有生存的空间。
在若干年之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体了,生产队里的耕地和农俱分到了各家各户。地里种什么庄稼,什么时候播种也没有人管了,地里收成好孬全归自己。农民想养什么就养什么,不少农民不仅建起了养鸡场、养猪场,有的甚至还建起了养牛场。过去饲养大牲畜只能作为生产资料,绝不允许买卖宰杀,后来大牲畜也成为可以流通的商品了。
后来,我们家又饲养了一头猪,由于猪长得又肥又大,大家都叫它大黑猪。大黑猪不愿意待在猪圈里,平时趴卧在院子里大榆树下。由于大黑猪体形大,行动缓慢,活动范围很小,即使不用绳拴着,它也不会跑出大门以外。
大黑猪喜欢让人给它挠痒,只要拿个扫帚或者木棍在它肚子上一划,大黑猪马上躺在地上,跷起腿来接受挠痒,挠前腿时它跷起前腿,挠后腿时它跷起后腿,挠到身体下边它会自动翻身。挠完之后,当用木棍敲打它时,大黑猪仍然原地不动,好像不愿意结束挠痒似的。
俗话说:“温食暖圈,一天斤半”,形容猪在适当的生活环境里长得很快。其实我家的那头大黑猪长得更快,每天长的可不止斤半。
在还是小猪的时候,总是盼望着它快点长大,一但长成了大猪,又担心这么个庞然大物,出售的时候怎么把它装在车上?在卖大黑猪的时候,七八个青壮年男劳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黑猪捆绑后装到车上。开车的小伙子开玩笑说,这头猪得有四百斤吧?让你们几个挨累不说,都快把我的车胎压瘪了。
望着大黑猪远去的身影,心里总感觉不是个滋味。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草木书香 ‖ 小学校园
- 下一篇:下一篇:「地域文化」白中乾 ‖ 军屯古村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