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贾存道 ‖ 电影《望乡》有感
我想说,如果要感恩的话,现代中国的妇女们应该感恩新中国的缔造者——伟人毛泽东。
今天我重温了一部由熊井启1974年执导的日本电影《望乡》,影片通过研究日本女性历史的三谷圭子的视角,揭开了日本政府的幕府末期到昭和初期的一段被掩盖多年的以阿崎婆为代表的“南洋姐”的血泪史。日本政府为了增加国库收入,竟无耻的将青春少女骗到南洋充当性奴隶,她们在那里过着非人的生活,有许多人长眠在那里。虽然阿崎婆侥幸回到了故乡,但是却受到了人们的歧视,无法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于是她又随开拓团去了中国的哈尔滨,几年后回国。后来她在“南洋”的深山密林里建立了一块墓地,让那些为日本做出“贡献”的南洋姐们找到了安息之所,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墓碑却都背对着她们的故乡而非“望乡”,这竟然与“狐死首丘”的国人传统思维背道而驰。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尤其让我不寒而栗,大概是昭和五年,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曾叫嚣:“从西伯利亚到苏门答腊(南亚群岛)都应成为日本的领土!”这一赤裸裸的妄图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行径竟然会得到一些人的狂热追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当时的日本政府不但无耻而且狂妄。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述的那样:“倭国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始皇寻仙,鉴真东渡,让崇尚中华文化的日本具备了师从中华的先机,可惜的是他们只是学得了皮毛小礼而未得大义,大化革新以后,日本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国家逐渐强盛起来,这也成了滋生军国主义的土壤。1894年日本在“甲午海战”中一举击败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的下关签署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二亿两白银的赔偿,成了日本炫耀武力的资本,到了二十世纪初日本又凭借“一战”战胜国的利好逐渐发展成了军事强国,也使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思想影响下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走完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第一步。1941年12月7日,日本妄图挑战太平洋霸权地位,竟偷袭珍珠港,使奉行“绥靖政策”的美国不得不卷入“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发生了变化,也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现出转折的曙光,丢向广岛和长崎的“胖子”和“小男孩”,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皇宫的崩塌。
纵观日本近现代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正是其“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的宵小、卑鄙行径,不管它怎样歪曲历史、掩盖历史真相,也很难使日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尽管它把自己的国民绑在军国主义的战车上,使他们成为侵略者的炮灰,但是那些饱受肉体蹂躏和精神折磨的人们,以及那些像熊井启和三谷圭子等有正义感的民主进步人士会逐渐觉醒起来,埋葬军国主义的时机已经不远了。
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恩人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彻底肃清了旧中国的“黄、赌、毒”,特别是发动的妇女解放运动,彻底改变了妇女裹脚的陋习,让妇女学文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半边天”的社会地位。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回顾历史,为的是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今天享受着幸福美好生活的我们,特别是正在“当家做主”的妇女们,值此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当心存感恩之心!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张守信 ‖ 沉冬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江夜雨 ‖ 金乡记忆——秦椒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