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芳语馨声 ‖ 阅读时光

来源:本站    作者:芳语馨声    时间:2025-03-11      分享到:


新的一年开始了,做了很多计划,其中一个就是带领科室小伙伴读书。晨会上和小伙伴们沟通,有的3年、有的5年、有的7年……不等都没有触摸过纸质书了,既然如此,那就一起读吧!

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有句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已然成了至理名言,那就互相借阅而读!我们19个人,每人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计划每两周读书一本,然后互相交换,每天大家在群里打卡,督促大家尽快读完。没想到小伙伴们有的一个周就完成了。

在文字中邂逅远方与温暖,不到两个周我也读完了今年的第一本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自从做好了计划,每天就想着得读点文字,无形之中督促自己加快了阅读速度。

每天挤点时间去阅读,不知不觉沉浸于其中,心慢慢静了下来,跟随书中的文字渐入佳境,那些日常琐事,平常人物,在李娟笔下生动有趣,“在阿勒泰,在喀吾图,我在屋顶上看云。”这句质朴又灵动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那片遥远而神秘土地的向往之门。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我跟随李娟的笔触,走进了阿勒泰的山川河谷、戈壁草原,走进了哈萨克牧民的毡房,走进了那些平凡又动人的生活片段之中。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是自然的盛宴。这里有广袤无垠的草原,“草甸子上的草齐腰高,上面开满了金黄的、雪白的野花”,微风拂过,花海如波浪般起伏,每一朵花都像是大自然洒下的希望种子,在这片土地上肆意绽放着生命的活力;有巍峨耸立的雪山,“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它们宛如沉默的巨人,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神圣与庄严;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流,“河水潺潺流淌,声音清脆悦耳”,它们是大地的脉络,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奇迹。在阿勒泰,自然不是遥远的背景,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片叶子的颤动、每一朵云的变幻,都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语言,而李娟,就是那位最敏锐的倾听者和记录者,她用文字将这些美好瞬间定格,让我们也能透过书页,感受到阿勒泰自然的心跳。


书中的人物同样鲜活而温暖。无论是善良淳朴的哈萨克牧民,还是与李娟相依为命的母亲和外婆,他们都以最本真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光》中,李娟与哈萨克族妇女们一起在河边洗衣服,她们一边劳作,一边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虽然语言或许并不完全相通,但那份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温暖却在潺潺的流水声中传递开来。还有李娟的外婆,一个可爱又豁达的老人,她“吐舌头的样子”成为了书中最令人难忘的画面之一。当她不小心犯错时,就会像个孩子一样飞快地吐一下舌头,那一瞬间,所有的烦恼和错误都变得微不足道,她用这种简单而纯粹的方式,教会了李娟,也教会了我们,要以乐观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这些平凡的人,在阿勒泰这片土地上,用他们的善良、坚韧和乐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李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她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在她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意和温情。读她的文字,就像是与一位久违的老友促膝长谈,她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在共鸣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她描述了自己和叔叔骑着摩托车在荒野中赶路的经历,没油、迷路、风沙……一系列的困难接踵而至,但她的文字中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和绝望,反而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困境中,他们依然能发现路边野花的美丽,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柔,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执着追求,让我深受触动。


阅读《我的阿勒泰》,不仅让我领略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更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忽略了身边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而李娟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温暖和感动。同时,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合上《我的阿勒泰》,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仿佛阿勒泰的风还在耳边吹拂,那里的阳光还在身上洒落,那些温暖的人和事还在眼前浮现。这本书,是李娟献给阿勒泰的情书,也是她送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了一个可以栖息心灵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