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如德 ‖ 自留地

来源:本站    作者:李如德    时间:2025-03-17      分享到:


    自留地是个熟悉而又似乎陌生的概念。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凡是在农村出生或者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与自留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围绕自留地所发生的故事,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村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的耕地收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统一耕种,收获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属于集体。生产合作社内部成员,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在耕地收归集体所有的同时,还允许农民保留少量的耕地,保留的耕地叫自留地。自留地是分配给农户种植,弥补口粮不足的土地。最多不能超过当地人均耕地的5%。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超过了这个上限,每人按二分耕地进行分配。

    解放初期,在农村生产力十分落后,农业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允许农民保留自留地,对于弥补口粮不足,解决基本吃饭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成立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地方左倾冒进,将农民的自留地收归集体。六十年代初,一些激进行为得到纠正,自留地又重新回到了农民手里。对自留地的性质和地位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自留地涉及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在自留地的选择和分配时都极为重视。被确定的自留地都是农民认为最好的耕地。在分配自留地时,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避免矛盾纠纷,一般都是采取抓阄的方式,来确定每户农民自留地的位置。

    当你走在绿色的原野上,那些长势最好的庄稼,一定是农民的自留地。自留地里生产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不用交公粮,没有提留,收多收少全归自己。农民对自留地的种植和管理格外上心,所收获的产量明显高于集体耕地的产量。

    为了种好自家的自留地,不少农民悄悄地积攒一些上等的有机肥,施在自家的自留地里。为了掩人耳目,在向自留地里运肥时,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有的人还在肥料的上面加盖一层土杂肥。在施肥时更是小心翼翼,既怕肥料施不到地边,又怕施到他人的地里。

    每一个生产队的自留地都相对集中,各户种植的庄稼也差异很大。庄稼长势好的农户,多是农业种植的行家里手,家庭劳动力充足,对农作物管理精细。此外,还与施好肥、施肥多密不可分。那些既缺乏劳动力,又没有管理经验的农户,只能是甘败下风、望尘莫及了。

    自留地种植好的农户,自然有了实惠,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但他们并不敢耻高气扬,也不会受到人们的赞誉。不少人认为,自留地属于资本主义的尾巴,一些激进人的还经常搬出来批一通,甚至还想割一刀。

    在人们的眼里,那些一头扎进自留地里的人,说轻了是自私自利,思想觉悟低,说重了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这种观念的存在,对一般的社员群众到无关紧要,但对于那些家庭出身“不好”或者是有“问题”的人,有可能招来不小的麻烦。

    由于自留地面积有限,有人千方百计地侵占他人的耕地,从地界上看去并没有什么明显问题,但到了地段中间就弯曲到邻家的地里了。还有人在地边种植玉米、高粱之类的植物,表面上似乎没有超过自家的地界,但植物的根部及枝叶已经影响了邻居庄稼的生长。

    俗话说“一亩园顶十亩田”。虽然人们都知道,种植一亩蔬菜的收入相当于种植庄稼收入的十倍,但却没有人种植蔬菜。种植蔬菜不仅没有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没有农贸市场,生产的蔬菜没办法出售。农民的自留地里主要是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这些农作物用工少,好管理,产量高。有一年,在我家种的一亩自留地里,夏季收了小麦260斤,秋季收了黄豆170斤。这个收成,应该属于较好的年份。

    种植自留地最紧张、最繁忙时有两个节点。一个是播种时。由于没有机械化耕地或农畜耕地,全靠人工锨挖镐刨。一些老弱病残及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更加困难。播种时,农民之间自愿结帮,互相帮忙,属于工换工。如果赶不上趟,可能影响按时播种。再就是庄稼成熟时,焦麦炸豆,时间不等人。大家各忙自己的活,没有时间帮助他人。一些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只好求亲戚告朋友,请人帮助解决困难。

    有一年夏季,不知什么原因,一户村民一改常态,在自留地里种上了红萝卜。红萝卜长势十分茂盛,个头又粗又大,每个萝卜都有好几斤。地里的野兔三五成群,经常窜到地里去吃萝卜叶子,引得孩子们结帮去看。有的孩子遗憾地说,虽然没有看到兔子,但看着每个大萝卜都像站立起来的兔子。

    邻居家的红萝卜丰收了,在自家的院子里堆成了小山。这么多的红萝卜怎么办呢,又没有市场去卖。一天早晨,邻居给我家送去了一筐红萝卜,足有三十几斤。虽说是给送的,我家还是照价付钱。村民没有人买菜吃,不完全是因为手里缺钱,主要是生产队里定期分菜,蔬菜的价格也非常便宜,一分钱一斤。村民吃菜不用交现金,到年终时一起决算。

    邻居家的红萝卜成了负担,只能是自家吃,上顿吃了下顿吃,天天吃红萝卜。他家做的饭也很单调,用大锅水煮萝卜。为了让萝卜气味尽量蒸发,做饭时始终敞开锅盖,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萝卜的味道。他家的孩子最怕吃饭,一提吃萝卜就反了胃口。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留地的范围也有所扩大,最多不超过当地耕地面积的15%。由于自留地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质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自留地已经名存实亡了。此后,自留地这个概念被逐渐淡化,甚至没有人再提及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