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龍睿 ‖ 伞底晴天——归途拾灯记
武汉的冬雨总是裹着刺骨的湿冷,像极了那年十二月末飘在医生群里的那则消息。当李文亮在手机屏幕上敲下“华南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时,诊室外的梧桐叶正簌簌落进夜色。他或许不曾想到,这段从医者本能迸发的字符,会在某个平行时空化作击穿铁幕的箭矢。
训诫书送达那日,诊室窗台上的绿萝在暖气里蔫蔫垂着头。民警递来的纸张上,“传播谣言”四个铅字比CT影像里的毛玻璃阴影更令人窒息。签字笔悬在空中,他突然想起医学院解剖课上教授说过的话:“医生的眼睛要像手术刀般精准。”可当行政指令化作铁幕,再锋利的柳叶刀也剖不开权力浇筑的铜墙。
二月七日零时三十二分的心电图归为平直时,长江畔的雾凇正凝结成冰晶。微博评论区涌动的烛光里,有人写道:“李医生,您走后第七天,我父亲在隔离病房握住了您同事的手。”———那些被删除又重生的留言,像极了暗夜里倔强复燃的星火,在数字荒原上连成蜿蜒的银河。钟南山院士面对镜头时泛红的眼角,与武汉街头百姓自发送来的菊花,在某种隐秘的维度完成了对话--当白大褂染上权力的墨渍,总有人用眼泪替真相漂洗。
三年后,他的微博成了都市人的树洞。河南的卡车司机在凌晨三点倾诉车贷压力,苏州的护士偷偷抱怨防护服里的湿疹,某个IP属地为火星的账号写下:“今天在ICU救回第47个病人。”这些散落的字节在服务器深处发酵,竟被算法编织成拯救400多个濒临崩溃生命的网。原来被训诫的哨音从未消失,它化作千万人心底的蜂鸣,在时代的铁幕上凿出细密的裂痕。
东湖的樱花开了又谢,总有人驻足在那块刻着“吹哨人”的纪念碑前。他们或许不懂《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的细则,却能清晰复述某个医生被训诫那天的天气。当稚童指着铜像问“这是谁”,母亲轻声说:“这是教我们看清真相的人。”斜阳把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把2019年冬天的阴霾悉数丈量………
江风掠过汉口老租界的穹顶,带着消毒水气息的春风终是吹散了迷雾。诊室窗台那盆绿萝不知何时抽出了新芽,在某个无人注意的清晨,嫩叶悄然顶开了压在根茎上的碎石…………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宁小皮 ‖ 小时候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王伟念 ‖ 春风又绿少康湖 (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