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如德 ‖ 接兵

来源:本站    作者:李如德    时间:2025-03-20      分享到:

    

    我们的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却几乎每年都有优秀的青年被选送到部队。

    每当征兵工作开始,村子里就立马热闹了起来。青年们争先恐后,把应征入伍、报效祖国作为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途径。

    谁家能挂上“军属光荣”的牌子,全家人都会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青年人都喜欢当兵,拥军优属蔚然成风。

    征兵工作需要经过体检、政审、家访、定兵等几个程序。接兵干部亲自到应征青年家里进行走访,与其家长谈话,了解家庭情况,是征兵工作的必经程序。

    接兵干部那身诱人的橄榄绿,威武的军姿,尤其是那双锃亮的皮鞋,加上那块耀眼夺目的手表,足以让青年们羡慕不已。

    接兵干部走访过的家庭,那家的孩子不久便会穿上崭新的军装,披红戴花,被欢送到部队。在他家的大门傍也会挂上“军属光荣”的牌子。

    有一年秋天,我家突然来了一名接兵干部。因为不是征兵季节,让人多少有些意外。接兵干部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原来是我大哥在学校报名参选飞行员,初检身体合格后进行的家访。接兵干部问了母亲对儿子当兵的态度,了解了家庭的基本情况。

    不知什么原因,也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大哥的参选飞行员之路最终没能成行。每当回忆起那次经历,母亲都会感到不安。母亲说,如果当时表示强烈要求去当兵就好了,也许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在我步入成年的时候,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村里要求入伍的青年很多,要经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才能进入体检程序。我在体检时一路绿灯,顺利进入主检室。这是最后一关,那里有主检医生和接兵的干部,他们将共同决定每一位应征青年的走留命运。

    在主检室里,有一位接兵干部微笑着主动帮我拿衣服。他是部队接兵的排长。主检医生和接兵干部交流后,在我的体检表上盖上了身体合格的印章。

    从主检室里出来,我遇到了一名接兵的军官,他说你的体型这么好,会打篮球吗?我回答说是校队的,喜欢打球。他说抽时间我们一起打次球。他原来是部队的副营长,这次接兵中是新兵连的连长。

    接兵排长进行家访时,在我家吃的午饭。饭后,排长从兜里掏出了提前准备好的现金和粮票,说这是中午的伙食费。母亲推迟再三,排长执意要给,并说军人到哪里吃饭都得交钱,这是我们部队的纪律。母亲听说过部队有严格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次是真的体验到了。

    接兵排长家访后不久,我便穿上了崭新的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

    经过部队的培养和锻炼,我先后立了功,入了党,成为一名部队的干部。在跨入干部行列后不久,便被抽调参加接新兵的任务。

     接兵干部组成接兵团后进行了业务培训。作为接兵团里最年轻的干部,又是第一次担任接新兵的任务,心里多少有点打鼓。在认真学习文件,吃透精神的基础上,着重掌握方法步骤,抓住工作重点,措施落实到位。

    我被分配到河北省某县农村,负责两个乡镇的接兵工作。走到哪里就把行李带到哪里,吃住都在乡镇,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只是本着一个目标,一定把最优秀的青年带到部队。

    我参加了征兵工作的全过程,从动员、体检、政审到定兵,每一个环节都积极参与,主动与地方组织搞好配合。

    在接兵工作中,重点抓了家访环节,对符合条件的应征青年逐个进行家访。为了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对家访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当我把一批新兵带到部队时,去接站的部队首长非常满意,在车站又宣布了新的任务,任命我到新兵连任职,负责新兵连的教育训练工作。

     后来,我被调到部队机关司令部工作,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兵源管理,每年的接兵工作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部队所接的新兵来自大江南北,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前不久,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的那头自报家门,使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熟悉的面孔。他是我第一次接兵时所接的新兵,有个情节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在家访之后,他的家长怕没有把握,又跑到乡里对我说:他们家里的几个孩子,就数他最聪明,文化程度也高,希望能到部队得到锻炼,并肯求我一定要把他带走。

    这位战友说,他在部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退役后回到家乡开办了公司,生意做的挺好。他经常想念部队,想念战友,特别是想念您,是您把我带到了部队,给我创造了锻炼提高的机会。

    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部队是所大学校,是座大熔炉,在部队可以受到教育,得到锤炼。当过兵的人,思想更成熟,意志更坚定,行动更迅速,成绩更突出,在困难面前更有决心和办法。

    我虽然离开部队多年,却经常回忆起部队的生活,回忆起那生龙活虎的训练场面,回忆起那一张张可亲可爱的面孔。一次次接新兵,又一次次为老兵送行。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没有变,战友兄弟般的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