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如德 ‖ 寻雁南飞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归心似箭》中的插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声情并茂,旋律优美,荡气回肠,曾一时唱红了大江南北。
对于大雁南飞的情形,说来人们并不陌生。每当深秋来临,大雁便成群结队,喊着洪亮的号子,掠过爽朗的天空,浩浩荡荡飞向遥远的南方。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它的老家在北方的西伯利亚一带。北方的夏季,气候适宜,食物丰富,敌害甚少,非常适合哺育幼雏。秋分过后,天气渐冷,大雁便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待到下一年的春分过后,大雁又飞回到北方老家繁殖生息。大雁这种随着气温迁徙的习性的,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大雁飞行时有严整的雁阵,其编队按长幼顺序依次排列。头雁都是由老雁担任,年轻的壮雁体力再好,也不能赶超到头雁的前面。
在飞行过程中头雁最累。为了保存头雁的体力,大雁会交替引领,雁阵队形也不断变换,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又变成个“一”字,雁阵中还不断发出“嗄嗄”地叫声。叫声是大雁发出的号令,能起到召唤和控制雁群的作用。
大雁是有情义之鸟。一对雄雌大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无论是雌雁先死还是雄雁先亡,落单的另一只孤雁,至死也不会再找伴侣。
在雁阵中,不免会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自食其力,那些身强力壮的大雁会主动出来帮助,并负责对其养老送终。
因为大雁有智,在雁群落地觅食歇息时,一般都由孤雁放哨警戒。一有风吹草动,放哨警戒的大雁即刻发出信号,群雁则迅速升空。无论是有经验的猎人还是凶猛的野兽,都很难捕捉到地面群中的大雁。
雁南飞,雁南飞。飞到哪里是终点,它们到底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带着这个未解之谜,我们踏上了寻雁的征程。沿着漫长的东方海岸线,风驰电掣,一路南下。在巨大版图的东南沿海,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来到雁荡山。我们不仅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了,而且感觉它的名字来历也颇有诗意。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紧贴大海,环境幽静,冬暖夏凉,食物丰富,空气新鲜,确实是大雁栖息过冬的好地方。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山脉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北雁荡山、南雁荡山、东雁荡山、西雁荡山和中雁荡山。
雁荡山整个景区有数百处景点,具有欣赏价值的风景区都座落在北雁荡山。其中,灵岩、灵峰和瀑布大龙湫最为光彩夺目,被称为“雁荡三绝”。
在走向瀑布大龙湫的路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剪刀峰,它是一块孤独的巨石,从一面看像个“1”字,从另一面看又像一把剪刀,因此叫剪刀峰。有一个山峰远看像似一头黑熊。另一块石头酷像一只过河的青蛙。
大龙湫瀑布落差为197米,为中国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在很远的地方,早已听到它那气势磅礴的巨声了。眼前的瀑布,像一条奔腾不羁的白龙,从山间倾泻而下,砸落在一汪碧潭之中。振聋发聩,百米之外,犹能感受到云腾水雾所带来的凉爽气息。
在灵岩景区内,有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灵岩寺,有天柱峰、独秀峰。再向前走,便有人工玻璃栈道,还有瀑布小龙湫、卧龙潭等。
灵岩最精彩的看点算是“灵岩飞渡”了。每天的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都要进行两至三场飞渡表演。这是当地著名的非文化遗产,无论刮风下雨,始终雷打不动。
天柱峰高270米,与它相对的展旗峰260米,在两山之间拉起一条长达200米的钢丝索。演员在钢丝索上进行走钢丝、骑车、翻跟斗、猴子捞月等特技表演。可谓精彩绝伦,世属罕见。
灵峰景区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洞,碧潭清润而著称。景区内奇峰千形万状,移步换位,变幻多姿。两大奇洞观音洞、北斗洞为游人所必至。
合掌峰是雁荡山的代表景观之一。峰内的观音洞建有九叠危楼,与天然洞穴融为一体,为雁荡山第一洞天。观音洞隐于合掌峰中。洞的最深处供奉了金身观音像和罗汉像,崖壁上供奉着上百尊小观音像,十分震撼。
游灵峰一定要看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华所在。夜景有夫妻峰、犀牛望月、婆婆峰、双乳峰、寿星峰、少女开怀峰等。其中,最有浪漫色彩的便是夫妻峰了。随着导游绘声绘影地讲解,游客们便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形之中。在晴朗的月光下,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在拥抱,婆婆在后面偷偷地看,公公看到婆婆涨红的脸,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爱情故事,脸上顿时堆起了笑容,心里也乐开了花。
欣赏夜景之后,你不仅会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会折服于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游过雁荡山,茅塞顿开。一个困惑多年的谜底迎刃而解了,找到了大雁南方之旅的终点。
雁荡山虽然不如泰山雄伟,不比庐山秀丽,不似黄山奇异,不像华山险峻。但雁荡山集雄、秀、奇、险于一身,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刘真 ‖ 这个春天,一起来读书吧
- 下一篇:下一篇:「人物」王冲 ‖ 杏坛育德,公益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