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爱玲 ‖ 过站了

来源:本站    作者:王爱玲    时间:2025-03-27      分享到:


公交车上,一位七旬老人因过了站点,转而迁怒沉默的老伴。这一幕看似是个人的“小过失”,却折射出老龄化社会的深层矛盾:当生理机能衰退遇上信息时代,当情绪宣泄遭遇代际隔阂,老年人的出行困境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公交车的电子屏信息密密麻麻,语音播报语速过快,站牌字体过小,这些细节上的“设计缺陷”,让本就因听力、视力衰退而敏感的老年人陷入“信息迷雾”。当一位老人因误听站点而手足无措时,暴露的不仅是个人的疏忽,更是社会对老年群体需求的忽视。

代际沟通的“沉默之痛”

事件中,老人将怒气发泄于老伴,而实际上是说给年轻司机听的。老年人在代际沟通中逐渐“失语”。他们习惯用转嫁发泄对象掩盖挫败感,用含沙射影为自己鸣不平。

司机应该每次开车都应该给老人说乘车注意事项,按报站器给司机报下站的地名,乘客自发提醒其他老人确认站点,车厢内形成互助氛围。

公交公司可培训司机关注老年乘客需求,放慢行车速度。而对每个乘客的一句“有到站的吗,看准您下车的地点,慢着点,别摔倒了。”都能成为化解矛盾的暖流。

公交车上的“错站”,终可依靠技术与服务的完善来减少。但更需警惕的是,当老龄化浪潮来袭时,我们是否正在制造更多“隐形的错站”?当老人因信息闭塞而焦虑,因沟通隔阂而孤独,社会的温度不应仅停留在政策文件中,而应流淌在每一次耐心的提醒、每一声善意的询问里。唯有让适老化服务充满人文关怀,才能让银发族的出行之路,不再成为“错站”的舞台,而是通向温暖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