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李如德 ‖ 观电影《长津湖》有感
国庆节期间,观看了新映大片《长津湖》。
影片长达三小时,场景震憾,场面惨烈,情节感人,催人泪下。放映结束后,竟无人离场,不少人为英雄敬礼,为烈士默默伫立。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因为战役极其惨烈,敌我双方均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愿意触碰这场彻骨铭心的伤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纠集17国联军从仁川登陆,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把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
临危受命的彭德怀挂帅,带领先头部队于1950年10月19日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
毛岸英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彭德怀抚着毛岸英的肩膀深情地说:你的一个弟弟在上海失踪了,另一个弟弟有病,也只有你能陪着父亲说说话,你不能去。作为毛泽东的儿子,他毅然决然地去了朝鲜。在11月15日美军空袭轰炸中,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狂妄一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计划分成东西两线,成钳形北进,最后在鸭绿江边会师,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美军第十集团军陆战1师,则要通过长津湖地区西进,穿插到志愿军背后,与东线的第八集团军形成钳合之势。美军陆战1师是参加过二战的两栖部队,号称160年从未打过败仗的精锐之师,可谓王牌中的王牌。
摆在志愿军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截住美陆战1师的西进。中央军委选定了宋时轮的第9兵团。第9兵团驻扎在东南沿海,是准备解放台湾的精锐。接受新的任务后,大部分战士都没有来得及换上厚棉衣。经过长途跋涉,奔赴朝鲜长津湖地区。
这将是一场王牌对王牌的残酷战役。
长津湖战役,是钢铁的人在和钢铁的部队作战。志愿军用的是步枪,吃的是土豆加雪球。而美军的装备则是坦克、飞机和大炮,吃的是罐头、火鸡。
长津湖位于狼林山脉的东侧,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常年冰封积雪、人迹罕至。周围地形多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1950年,朝鲜半岛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11月份,气温已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4连,在茫茫雪野中设伏6天6夜,美军的照明弹直逼阵地,志愿军战士边埋伏边进攻,灵活机动,英勇顽强,捣毁了美军“北极熊团”团部,击毙了赫赫有名的该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及所属300余人。“北极熊团”团旗落下。
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受命埋伏阻击美军陆战1师,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在冰雪阵地上埋伏,129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阵上。他们虽然被冻成了“冰雕”,但仍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手握着枪随时准备着冲锋。另外,志愿军20军177团6连和180团2连,也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冻成了“冰雕连”。
在整理志愿军战士遗物时,从一名叫宋阿毛的战士身上发现了一封绝笔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1950年11月27日,在零下40度低温环境中,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长津湖战役打响了。志愿军向敌人发起了总攻。到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共击毙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万三千余人,收复了朝鲜东北大片区域,将东线敌人打回三八线以南,彻底扭转了朝鲜战争走势。
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冻伤人数高达3万余人,因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数目惊心。
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越发感受到,没有长津湖之战,就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也就没有后来长达70年的和平年代,这是一场事关国运的立国之战!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韦 群 ‖ 失落于江湖的文学梦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张阿芳 ‖ 胡适的三段情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