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杜伯和 ‖ 娘的三寸小脚,撑起我生命的天空

来源:本站    作者:杜伯和    时间:2025-03-31      分享到:


娘的那双三寸小脚,走过了百年风雨,也走过了我整个童年和成年。那双被封建社会裹得紧紧的金莲,虽小,却撑起了我们这个家,撑起了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娘出生在旧社会,八九岁就被迫裹脚。那时的她,疼得直掉眼泪,却不敢吭声。她看着村里的小伙伴们在田间奔跑,眼里满是羡慕,却只能踮着脚尖,一步一步地挪。她说,那是命,得认。可我知道,她的心里,藏着多少无奈和不甘。

十八岁那年,娘嫁到了我们杜家。从那天起,她的生活就再也没有轻松过。天还没亮,她就起床生火做饭,把最好的饭菜留给家人,自己却总是吃剩的。吃完早饭,她又开始忙活: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样样都得她来。农忙时,她还得下地干活。后来,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那双小脚,便在集体的田里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像是刻在泥土里的辛劳和坚持。无论是拔麦子,割谷子豆子,砍高粱,除了耕耙地,生产队的活没有不干的。


我在村里学校上完小学,读初中高中就到县城去了。就在我1960年考高中那年夏季,母亲得了一场大病,父亲把棺和寿衣都准备好了,没想到两个多月后,母亲又走出医院回到了农村我们那个破家。她身体慢慢恢复了,就带着我爱吃的煎饼和咸菜,走好几里路送到学校。每次见到她,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那时的我,只顾着憧憬未来,却从没想过,娘为了我,付出了多少。

在村里,娘是出了名的巧手和热心肠。谁家要推碾、摊煎饼,裁衣做鞋做帽,都会找她帮忙,她从不推辞。村里人都说,娘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忙得停不下来,却总是乐呵呵的。

我有一个本家的爷爷,是哑巴,从小没了父母,年轻时能自食其力,年纪大了,不能干活了,生活的担子就由母亲和婶子挑了起来。一次哑巴爷爷不小心摔倒了,这一伤让他再也没能下床,娘和婶子顿顿端着饭菜到床前,一口一口地喂,还要熬汤喂药,老人感动得老是掉掉眼泪。娘的善良,像春风一样,温暖了村里每一个人。


娘不仅对邻里好,还常常帮助穷苦人家。家里有点好吃的,她总会想着别人。村里谁家遭了灾,谁家日子过不下去了,二话不说,把自家的粮食和菜送过去。她说:“日子再难,也得过下去。”她的举动,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说她是个“活菩萨”。

岁月如梭,娘老了,可她却从没停下过手里的活。八十多岁的她,依然忙活,择菜洗菜、缝补衣服。有一次,我的䘣子破了个洞,随手扔进了垃圾桶。晚上回家,却发现娘把它洗干净补好整整齐齐地放在我的衣柜里。那一刻,我的眼眶湿了。

她平时只想着方便别人,很少.给别人添麻烦。我儿子下班后正好遇到母亲在洗脚,忙凑过去说,“奶奶我给你洗吧。〞她连忙说,“俺才不叫你洗哩,俺又不是不能洗。要不给俺的脚照个相吧,我看看脚底板长成什么样了。”儿子等奶奶洗完,一连拍了好几張,母亲从手机上看到自己脚㡳板.,忙说,“真丑〞,我们都说,“好看好看,现在哪里还有这么好看的脚呀。“这张照片我们一直收藏在手机里。


娘活到了整整一百岁。六年前暖秋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推着小车,踮着小脚,自己走在客厅、阳台、餐厅、卫生间,谁知夜里躺下,竟一觉没醒,安详地走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没有麻烦任何人。


娘走后,我常常想起她。每次看到她那张小脚照片,心里就涌起说不出的思念。那双小脚,走过了百年风雨,也走过了我的一生。娘的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持久。娘,你在那边还好吗?那双小脚,走得自在吗?我总相信,你在那边,依然是那样温暖,那样坚强。

母亲的故事,是一曲动人的赞歌,唱出了无数母亲的辛劳与奉献。母亲的三寸小脚,虽小,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象征。每当我回忆起她的点滴,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