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孔令武 ‖ 棉花的故事

来源:本站    作者:孔令武    时间:2025-04-01      分享到:


也许是我自小生在农村的缘故吧,我喜爱棉花,喜爱它春天的萌芽生长,秋天的结果开花,喜爱它的柔韧温暖以及洁白无瑕。

儿时的日子,是泡在爷爷的故事里长大的,但真正在我的记忆里扎了根的,便是爷爷讲的红军鞋的故事了。爷爷是把做草鞋的好手,他常讲战士们穿上他做的草鞋,如何兴奋,如何英勇地爬雪山,过草地,打鬼子等生动细节,其自豪之情不亚于立功受勋。

有次,我禁不住问爷爷:“草鞋要比棉鞋好吗?”他却不吭声了。从那湿湿的目光中,我读到了一种苦涩的叹息:孩子,我们中国那时穷,棉花少,做不起棉鞋啊!

稍大后进了学校,从书本上我逐步认识了我们历尽磨难的中国,了解了棉花背后的心酸往事。那时,记得最让我难忘的便是南泥湾一课了。课文中,棉花同战士打靶归来的歌声,与劳动号子溶在一起,在延安窑洞前,在伟人们的手中,在中国人的心中轻吟,抽芽并开花结果。在那时,棉花,作为一种植物,曾为中国织就了怎样的一种信念,一种怎样的闪光思想呢!

然而,面对棉花,真正让我流泪的是在后来读到的茹志娟的《百合花》一文。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讲新媳妇如何对作为嫁妆的新被子由起初的舍不得借,到后来主动地把绣有“百合花”的被子盖到牺牲的通讯员身上,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勾勒出一幅军民团结亲如骨肉的感人画面,但同时又留给人一种深深的忧虑,一种难言的感慨。    

棉花与棉花的故事,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艰辛发展,展示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爱国情结。虽然,我们今天已告别了贫困,我们的棉花早已自给自足并跨出了国门,但谁又能忘掉棉花,忘掉棉花那酸甜苦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