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人物专访」刘新铃 ‖ 侯勇和他的石刻艺术

来源:本站    作者:刘新铃    时间:2025-04-06      分享到:


侯勇是鱼城镇卜桥村人,鱼台县农业农村局一位普通干部,他不仅业务上能独当一面,而在业余书、画、刻方面也小有成就。

他是一位60后,中等个,瘦瘦的身材,眉宇间透露出一种睿智、干练、执着、坚毅。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对绘画特别痴迷,小学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出去玩,他就坐在自己座位上比着课本上的插图临摹画画,以至于经常忘记回家。自己也买了很多连环画册,《沙家浜》《红灯记》《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小人书自己比着画,画完以后就用染小鸡的染料往上染染,涂抹颜色,后来大哥从鱼城供销社给他买来水彩燃料,他画的更起劲了,那时他只是爱好,并没有专业老师给他指导。

考入鱼城中学后,侯勇每科成绩都很优秀,他的业余绘画爱好始终没有停止,语文、物理、化学成绩更是在班里名列前茅,曾在鱼台县教委组织的初中化学竞赛中以99分的成绩获得全县第一名,1982年,侯勇考入市重点高中——鱼台县第二中学。

1985年,侯勇考入山东淄博省水利学校,每到假期,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他就到淄博国画院培训班报名学习国画、素描,受到画院青年画家赵建民、孙雨田、唐秀玲老师的亲自指导,画艺大进,这样坚持了三年时间。侯勇在山东淄博水利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治淮疏浚工程处工作,领导发现他文章写的好,把他调到工程处办公室里从事文秘工作,期间曾多次参加过省水利系统举办的书画展。

1989年,侯勇被调入鱼台农业局下辖的王庙乡农机站工作,在乡领导安排下,经常参加乡里计生部门的宣传标语的墙体字书写,计划生育宣传画的绘制等,经常加班到深夜,研究各样字体的书写,黑体字、宋体字、变形美术字等丈幅大字都写的游刃有余。

1991年,侯勇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项目,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圆满通过了曲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的各科目考试并顺利毕业。

1992年,侯勇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书法高研班的学习,系统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和传统技法,并获得欧阳中石先生面授指导,获益匪浅,从而打下了书法的坚实基础。

调入县农机局工作后,积极参与农机化新技术的宣传推广服务工作,他既是一位宣传能手,也能把PPT、短视频做得有模有样,也参加过农业部举办的书画展并获得书法类三等奖;他做的鱼台县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招标材料,在2014年济宁市农机化项目竞标中获得全市第一名,为鱼台争得了400万元的市级财政扶持资金,极大的推进了鱼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鱼台推广水稻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侯勇在2018年、2019年鱼台县申报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山东省“两全两高”示范县过程中负责收集组织材料的编撰工作,在创建工作在中做出做了重要贡献,为鱼台县委县政府赢得了荣誉。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爱上了刻字、刻肖像印、石刻画等。

“要想学成石刻这门手艺,除了要有一定的天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毅力、恒心,能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侯勇说。

据侯勇介绍,想要刻好字首先要在书法上下功夫,只有练了一手好字,才能在拿起刻刀时也像写毛笔字一样字字都有神韵。所以,他练习用左手写反字,右手写正字,正反字都写得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一般。

侯勇精通石刻、美术、绘画,以石刻书法、石刻肖像见长。善用刻刀将各种字体、人物、动物等刻在石版上,其中石刻画和篆字、隶书、楷书、行草等,讲究布局、章法,风格情调,既能小中见大,美其形状,传其神态,又能扬其风采、画说故事,情景交融。

2023年4月,在农业农村局领导的支持鼓励下,侯勇从网上淘来几十块石版,雕刻了《飞夺泸定桥》红军长征系列,2023年大国工匠系列,鱼台县十佳合作社理事长系列,毛泽东诗词书法系列,向建党103周年献上一份珍贵的红色文化套餐,把对党的热爱融入石刻艺术之中,赢得了农业农村局全体干部职工和鱼台县工会、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领导的一致好评。

侯勇告诉我说:“艺术是相通的。他之前几十年的画画、刻字及书法功底,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说:“要画好石版画,除了要精选石材、构思创作之外,还得有非凡的耐力。”细看侯勇的双手,他手指上的老茧正是长期手握钢刀和画笔留下的“记号”。石版画创作极其费时费力,一件尺寸大的作品往往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别看这一个个普通的石头片儿,经过侯勇的创作后,个个龙飞凤舞,活灵活现。

侯勇刻字前先用毛笔在石板上书写,再用刻刀顺着字的笔划采用冲刀、切刀等多种技法应势引刀雕刻,这就要求石刻者除具备一般手工雕刻技法外,还要有较高的书法功底和文化修养。这种技法刻字速度较快,且刻出的字既生动流畅又庄重秀美。

侯勇生活积淀丰厚,知识面广博,使得他在雕刻的艺术创作上,从构思到全局,能将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尤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类的雕刻,罔不因势象形,惟妙惟肖。他的作品意境悠远,格调高雅,人物刻画细致传神,场景刻画气势恢宏,如诗如文,韵味悠长。

侯勇石刻的人物肖像印通常以是肖像刻画为主,并配以姓名书法映衬,画亦书,书亦画,画书相生,情趣盎然。

石刻刘东华肖像印是侯勇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肖像印之一,小小的印章,把一位作家的气质表达得活灵活现,难怪刘东华说“把我刻活了”。一块小小的石头在侯勇手中,经过奇思妙想,精雕细刻,鬼斧神工的技艺碰撞,化腐朽为神奇,托于掌心,尽感万千气象。

从古至今,印章一直为文人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还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章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

侯勇先生的石版画是描述性、纪实性、局部性、细节性的。一方面可以更准确地还原生活的一个侧面,将事件交代得更具体可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其丰富的写实技巧来表现综合性的视觉效果,画面上明暗、光影、气氛、情绪等通过刀锋弹搏,如同奏响的编钟音符,铿锵激越,余音绕梁。

他的碳粉画《毛泽东挥手长江》、《毛邓交谈》、《电影演员温碧霞》、《人物画家蒋兆和》等,无不传神鲜活,既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音容笑貌,又表达了艺术家用形象和笔触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

侯勇的石板套色版画,不仅把场景刻画发挥到了极致,更通过随类附彩达到了精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他的长征系列之《会师夹金山》、《强渡大渡河》、《会师夹金山》人物众多,场景宏达,让你犹如置身炮火硝烟之中,步入关隘险谷之前,在逼真厚重的艺术氛围中使人深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舍生忘死、追求革命的情怀。

侯勇说:“写好毛体书法,首先要了解毛泽东的生平,诵读熟背毛泽东诗词,了解毛泽东战争革命经历,才能写出毛体那种气势、神韵。”

侯勇的作品全是手工活,2024年的农业农村局的党建主体书画创作,前前后后、加班加点历时100多天。几乎天天加班到很晚,从构思到绘画,到刻石,刀刀精刻细凿,一刀一画,从不懈怠,钻子、錾子、刀、凿子、锤子用坏了五十多把,用一手血泡和老茧向组织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他的作品画面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大与小,每每刀与石相遇形成的一刀刀轨迹,都在自然与协调中体现着石刻的“大美”,传达着一种积极美好向上的力量。他说,这也是他创作石板画的初衷和动力。

侯勇将书画赋于顽石,顽石传达着他的灵魂和思想,也必将给他的未来生活带来无限惬意和梦想,愿侯勇以刀为笔,绘出他人生多彩的华章。

以刀为笔绘心事,以笔为文著诗章。莫道桑榆为霞晚,青石版上话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