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如德 ‖ 我的二哥

来源:本站    作者:李如德    时间:2025-04-07      分享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到了这个节气,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这是迄今为止描写清明最贴切的诗句,它仿佛刻画出清明那特有的景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寄托着对已故亲人无尽的思念。此时此刻,在我的脑海里却不停地浮现着已故二哥的影子。       

二哥出生在建国初期,可自豪地称之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二哥吃过苦、挨过饿,在渴望知识的求学时期,却又遇上了动乱年代。       

尽管如此,二哥还是不负年华,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成绩优异,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在高中毕业时,高考制度已被取消,二哥彻底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只能回乡当了农民。       

面对如此的现实,二哥并没有灰心意冷,而是想着怎样脚踏实地的当好农民。二哥的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虚心好学,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做什么事都力求做到最好。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和突出的工作表现,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和认可。       

农业的主要任务是种好粮食,首先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那么花钱怎么办?曾经有一个时期,种植棉花成了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产队里把年富力强的青年都选进了种棉专业队。二哥不仅有文化、懂技术,还有组织领导能力,被选为种棉专业队队长。二哥深知这副担子的重量,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脏活累活带头干。棉花生长前期经常孳生棉铃虫,它是棉花生长的大敌,只有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打药,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二哥带领棉花专业技术团队,背着几十斤重药桶,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累得头晕眼花,甚至还出现过中暑。他们从来不叫苦,不喊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棉花的丰产丰收,努力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      

生产队里有一个仓库。仓库里存放着种子、化肥、农药、食油等,生产队里的全部家底几乎都在那里。社员们知道,要想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必须选一个可靠的人当保管员。社员们挑来选去,最后落在了二哥的身上。二哥深知责任重大,对各种物品进行登记造册,对各种物质妥善保管,出入库帐目十分清楚,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在那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工分一时成了社员的命根子,它不仅衡量着每一位社员的出工量,也是分配报酬的重要依据。没有工分就分不到口粮,社员们都把工分看得很重。记工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项工作也落在了二哥的肩上。为了做好记工,二哥利用业余时间画好表格,记工时做到认真细致,记录清楚,当天的出工当天记,从未出现过漏记、误记的问题。以至多年后,记工簿还保存的完好无损,有据可查。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差,农民的理发问题一时成了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哥主动买来了理发工具,跟着师傅学习了理发技术,在自己家里开起了理发店。二哥利用业余时间为村民义务理发,从来不收一分钱,每天来理发的村民络绎不绝。村干部知道后,认为二哥的做法很好,但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太多,主动提出要给二哥适当补贴一些工分,作为劳动报酬。       

一年夏天,姐姐家的房子因漏雨需要重建,在新房子建到封顶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只好停了下来。一家人暂时住在一间小屋里,心里十分着急。此时正是雨季,每到下雨还得盖墙。二哥知道后,带领村里的建筑队,拉着自家的木料来到姐姐家帮助建房。施工队技术娴熟,干活利索,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房子建好了。       

二奶奶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在老家生活,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吃饭打水问题却成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二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承担起了给二奶奶担水的任务。他给二奶奶买来水缸、水桶和扁担。定期给二奶奶打水担水,就这样一担就是数年,为二奶奶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父亲退休时,二哥办理了接班手续,去枣庄煤矿当了工人。煤矿的工作非常艰苦,老矿井设备落后,井下通风不好,忽冷忽热,有时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二哥工作认真,勤于动脑,很快掌握了工作技能,时间不长就成了矿上的业务骨干,受到工友们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次,两个工人在井下因故发生了争执,继尔操起家伙准备械斗,眼看着就要闹出人命,不少人都躲的远远的,谁都不想殃及到自己。二哥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抓住一个人的械具,大喊一声:我看你们谁敢动手,你们考虑后果了吗?这一棍子打下去会出人命的!你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出来挣点钱容易吗!你们这样做对得起谁?由于二哥的出面制止,避免了一场械斗发生。事后,这两个人冷静了下来,都说如果不是二哥出面制止,谁都不甘心先服软,没有办法收场,非闹出来人命不可!       

二哥为人正派,处事公道,文化功底扎实,工作成绩突出,先是入了党,又被提升为队长。由于表现突出,后来被调到工区当会计,兼任文书工作。二哥工作认真,工资帐目做的清清楚楚,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工区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先进事情材料等,都由二哥来完成。工区的工作也由此上了一个台阶,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有一次我从部队回老家探亲,返回部队时顺路去看望二哥。听说二哥家里来了人,工友们有的炒菜,有的拿酒,有的提个烧鸡,不一会儿工夫,桌子上摆的满满的。工友们聚在一起,喝的非常开心。一个工友笑着说:让三弟见笑了,我们工人就是这样。说句心里话,你的二哥也是我们大家的二哥,我们这帮人都听二哥的。在我要返回部队时,二哥要送给我钱,说回去买块好点的手表。我说我现在是干部了,自己有钱,不要你的钱。当我回到部队后,发现行李箱里放着钱。二哥还是象小时候那样,处处护着我,关心着我。二哥为人诚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结交了不少知心的朋友,以致在退休之后,工区的领导还专门驱车数百里去看望他。       

二哥平时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添置。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他把女儿转到了矿区学校。为了给大哥减轻些负担,同时也把侄女一起转了过去。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哥退休后,本来应该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的幸福生活,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无情地夺去了他的生命。二哥的突然去世,亲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接受。

二哥有责任、有担当,重情义,顾大局。他孝敬父母,热爱家人,善待亲友。他是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优秀品质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