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陈玉玲 ‖ 我的黄河故事I《壶口听涛》

来源:本站    作者:陈玉玲    时间:2025-08-21      分享到:


壶口瀑布,一个自古以来便令人心生敬畏的名字,它不仅是黄河壮丽景观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瀑布自昆仑雪山奔涌而下,在五千年文明的长卷中,淘洗出无数壮美的诗篇,多少文人墨客写尽九曲黄河的雄浑与风姿。我曾无数次在书籍和影视作品中领略过它的风采,但真正站在它的面前,那份震撼与感动却是任何文字与图像都无法完全表达的。

去年五月,那是一个“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时节。一个初夏的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余韵,我和老公约上好友一家,便踏上了前往黄河壶口瀑布的旅程。

朋友开着一辆车白色SUV从兖州入口至日兰高速,车载导航设定前往壶口瀑布的路线,仪表盘显示全程约713公里行驶7小时45分钟。车内音响里放着《黄河大合唱》,激扬的旋律歌颂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伟岸形象。“走,听黄河心跳去!”朋友拍着方向盘喊道。我们便沿着李白曾途径的“欲渡黄河冰塞川”的高速路线向西进发,钢铁躯壳裹着两家向往自由的心,奔向大地最壮阔的交响乐章。

车过菏泽,窗外的景色渐渐由平原转为丘陵。鲁西大地上的麦田翻滚着金色的波浪,让人想起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豪迈诗句。在郓城服务区休息时,遇见一位民间艺人的老者,他粗糙的手指抚过我们手上的黄河游览图,忽然说道:“几位可知,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在这段河道。”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只陶埙,吹奏起《黄河船夫曲》,手指间流淌出古老的曲调,那声音仿佛穿越千年,带着黄河万里沙的厚重。

当我们的车辆转入309国道后,陕北高原的美丽画卷缓缓展开。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隆起的脊梁,土黄色的岩壁沟壑纵横交错,这是岁月雕琢的痕迹,也是历史沉淀的见证。山崖上废弃的窑洞像一只只望向远方的眼睛,某处断壁上“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斑驳标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在阳光中交织。导航提示进入晋陕大峡谷时,我们特意在黄河九曲第一湾停车休整。站在观景台俯瞰,黄河在此形成320度的圆弧,并在此甩出一个完美的Ω形河道,将黄土高原切割为阴阳双鱼,两岸悬崖上的古栈道遗迹如同太极图中的爻(yao)线。阳光慷慨地洒下,为这片广袤的土地披上一层暖色的薄纱,使得那些窑洞和农田恍如镶嵌在其中的明珠,熠熠生辉。

随着车辆的不断前行,我的心跳也愈发加速,距瀑布尚有两公里的距离,未见壶口,先闻其声。朋友关掉音响,摇下车窗,感叹道:“让我们听听这天地间最原始的音乐”。转过最后一道山梁,车子终于平稳地停在了壶口镇,我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一股混沌的潮湿水汽扑面而来将我包裹。三百米宽的黄河在此骤然收束为四十米,金涛怒砸进三十米深的石臼,黄色瀑布飞流呈现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的壮阔。河水相互挤压、冲撞,庞大的水体瞬间破碎,溅起数十米高的水花,似碎玉琼花般四散飞溅。那水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恍若千万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升腾而起的水雾弥漫在整个河谷,将周围的一切氤氲成如梦如幻的仙境。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我们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大步向前,脚下的石块布满了坑洼和纹理,那是无数年来河水冲击和摩挲留下的印记。每一道沟壑、每一处凹陷,都宛然诉说着黄河的亘古传奇。我站在瀑布边,闭上眼,默默地聆听瀑布的声音,从中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无穷魅力。那喧腾的入壶之水,翻江倒海,汹涌澎湃。由壶嘴飞流而下的瀑布,腾空跃起,宛如银河落九天。狂奔而下的急流直击坚岩,然后沿着数里长的“龙槽”浊流滚滚而去。巨大的水帘随风飘动,喷雪涌银,飞珠溅玉,不测之源就在脚下,我整个人宛如没有分量的羽毛,人在巨水面前显得多么渺小。

我沉浸在这震撼人心的声响里,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与岁月的沧桑。这一刻,时间似乎凝固,我的心与壶口瀑布的脉搏紧紧相连。我仿佛看到了那是无数先辈们的奋斗与拼搏,是历经磨难后的崛起与重生。黄河水的怒吼,恰似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发出的不屈呐喊,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黄河的变迁。

此时,我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者。他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他操着浓重的乡音,给我们讲述着壶口瀑布的故事。他说,这壶口瀑布,是黄河的心脏,是大地的血脉。从古至今,它见证了无数的兴衰与荣辱,战争与和平。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黄河水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让他们在这片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与繁衍。而壶口瀑布,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它的坚韧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听着老者的讲述,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退至观瀑台休息时,发现脚下岩层如千层古籍般堆叠。我抚摸着明代“旱地行船”的栓船石环,上面深深刻着纤夫用生命勒出的凹痕。这也是白居易笔下“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的真实写照啊。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纤夫们,在黄河岸边,喊着震天的号子,拉着沉重的船只逆流而上;我仿佛看到了英勇的抗日战士们,在黄河边筑起了坚固的防线,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我也仿佛看到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抒发着对黄河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在壶口瀑布,除了那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还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河边的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布老虎、皮影等。这些手工艺品,都是当地百姓智慧的结晶,它们用质朴的艺术剪出了那精美的图案,细腻的线条,无不展现着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在与摊主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他们的手艺既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对传承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随着夕阳西下,晚霞将河水染成金红色,折射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宛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如梦幻景,又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神工礼物。当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壶口瀑布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黄河奔流不息的身影,想起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想起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壶口瀑布,你是一首壮丽的诗篇,是一幅动人的画卷,是一曲激昂的歌声,你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动听的旋律。

五月的那场旅行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黄河的涛声仍时常在我的梦中回响。那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让人想起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慨,李白的“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执着。那穿越千年的诗篇,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生命如河,唯有不断向前,经历峡谷断崖的考验,最终在咸涩与淡水的交锋中,奔向更广阔的海洋,完成永恒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