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瑞华 ‖ 清风廉韵润梁山
俯瞰梁山城,悠悠运河宛若动感的玉带,从古城济宁沿滨河大道堤岸蜿蜒流淌,进入水浒故里。这条河流从隋唐开始,一直缓缓流淌到现在,她厚重的美在历史中积聚、沉淀。这条河是流动的长城,它与长城一样的厚重与壮美。一河碧水,两岸青葱,三月的春天,河岸边临水的柳树枝条随风起舞,染绿了河里的水,也染绿了荒芜一冬的堤岸。
河水缓缓流淌着,微澜的粼粼波光里,氤氲着济宁、梁山人民廉洁勤政、肝胆侠义、拾金不昧、仁爱忠孝的儒风廉韵,润泽着这座忠义的山峦。
故事,有的深埋在尘封的族谱中,有的隐藏在村民的记忆里,也有的镌刻于斑驳的古碑文字中。
说起运河,就不得不说说我的老家——大路口镇李那里村。
听老人讲,我老家的村子原本不叫李那里村,原名叫“断博李”,为什么叫“断博李”呢?说来话长。
明朝永乐年间,我村原名叫李家村。村东有运河,并有码头,过往客商云集李家村,商客多以山西客商居多,李家村码头附近建有山西会馆,也称晋商会馆。会馆占地三亩有余。馆内有戏楼三间,钟、鼓二楼和关帝殿,殿内塑关公和关平、周仓塑像。殿前有卷棚,供商人集会,可容数百人。有歌谣为证:“李庄近,李庄远,船到李庄去会馆;钟鼓楼,关帝殿,山西客商聚英贤”。山西会馆不只是晋商云
集议事之地,也是群众集会和购物娱乐的所在。据村里老人回忆,当时外地客商住客栈,为了打发寂寥时光,就玩赌博,且愈越来越出名。后来不知怎的,无论是哪方的客商和赌博高手来此赌博,无人能赢。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家村有位高人,为杜绝赌博之风,装扮成客商,在打牌过程中,略施小技,让外地来赌博者无人能赢。因为这,客商赌博渐渐没了兴趣,就不玩牌赌博了。为表扬李家庄的义举,当地县令颁布文书,从此不许赌博,并将“李家庄”改为“断博李”。
从那,断博李村来往客商,文明经营,和谐经商,再无赌博现象,一时该村海晏河清,风清气正,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在当地传为佳话。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北李大队”,1976年以后,又改村名为“李那里”,延用至今。
与李那里村毗邻的是张博士集村。这个村也有个感人的故事:“夫妇双清”。说的是梁山县大路口镇张博士集村刘氏先祖、明代刑部主事刘宁刚毅廉明、清慎自守拒收贿银的故事。刘宁,字裕若,号函夏,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任刑部主事,永乐年间任太仆寺少卿。刘宁,秉性刚毅,守信清廉,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之妻安氏,随夫入京,夫妻二人,男正外,女正内,夫唱妇随,冰清玉洁,刘宁所到之处,贪官污吏,地痞无赖,无不闻风丧胆,因此,当时民间有“宁可天降祸,不让刘宁过”之传言。当时朝中有徐家,名门望族,徐氏先人南征北战,功高盖世,为明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皇帝曾钦赐“免死铁券”。可是,到了徐公子徐青这一代,自幼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加之,当朝皇后是他亲姑,凭借这层关系,为所欲为,欺凌乡里,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百姓敢怒不敢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他与娼妓花蝴蝶合谋害死发妻子,为了逃避明律惩罚,其将金银珠宝藏匿于西瓜中,送到刘府。这天正逢刘宁外出办案,其妻安氏独居家中,安氏见瓜不同寻常而生疑,让家仆剖瓜,瓜内透光发亮,乃金银珠宝。安氏立呼仆人将送瓜者送到官府,贵为皇亲国戚的杀人恶少徐公子等人终将惩之以法。永乐皇帝闻之,为刘宁从政清廉、安氏佐夫玉洁所惊叹,下诏书襄赐刘宁夫妇白金二百两,彩帛八种衣料,并钦赐:“夫妇双清”金字牌匾,此牌匾至今仍悬挂刘氏祠堂内,从此,“夫妇双清”的故事传颂不衰。后被梁山县纪委监委挖掘整理,改编成大型廉政戏曲《夫妇双清》,用山东梆子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进行演绎,先后巡演 100 余场,5 万余人受到教育。
说到梁山纪委监委,在挖掘整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方面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并卓有成效。他们组织县内文艺工作者和文史研究者,通过翻阅县志、查看碑刻、走访民众、征集文献等方式,搜集整理了36位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及40篇家风家训故事,为微电影创作注入源头活水。寿张集镇寿张集村的孙氏先祖孙瓒曾任明朝知府,爱民如子、为官清廉,始终把“清、慎、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被后世广为传颂……以刘宁、王録、赵鲲等人物为原型,创作了《夫妇双清》《冰操之颂》《父子双进士》等11部廉政微电影,一系列本地清官廉吏故事、家风家训等历史文化被挖掘出来,先后收集整理了程勉、杜耀华等17位共产党人在梁山革命斗争中对党忠诚、清廉治家典型事迹,以及本地40篇优秀家规家训,结集成册,出版了《清正梁山》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读本,领导干部人手一册。同时将优秀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编撰成《梁山好家风》一书,发放1万余册,引导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家风家训,让清正家风薪火相传。
清廉,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如同一泓清泉,在历史的长河中潺潺流淌,润泽着人们的心田;又似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岁月的尘埃,带来宁静与纯净。这些古代先贤的清廉故事,犹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在那个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的时代,他们能够抵御各种诱惑,坚守内心的正义和良知,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清廉,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它贯穿于我们的历史和现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在闲话清廉的过程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力量,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共同弘扬清廉文化,让清廉之花在我们的社会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陈玉玲 ‖ 我的黄河故事I《壶口听涛》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疏离 ‖ 那一日,我在山顶上看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