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商海蠡测 ‖ 丢失的“太史公牛马走”

来源:本站    作者:商海蠡测    时间:2025-08-22      分享到:


过去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劈头一句是:少卿足下;今天读阮芝生先生的《史记的读法》才知道这个版本是来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有删文;《文选》收录的《报任少卿书》却是全文,开头一句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丢失的“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恰是《报任安书》的灵魂,是司马迁至今锥心泣血的呼喊,是保留至今两千多年中国第一封书信的历史新发现(相对于没看到《文选》版的《报任少卿书》的后学)。

如何理解“太史公牛马走”,不仅是通向《报任安书》全篇的门径,也是司马迁给任安写这一篇回信的主旨。

请看阮芝生先生的解读:《史记》的本名应该是《太史公》。“太史公牛马走”就是“《太史公》牛马走”。“《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先生足下”的意思是,“为完成《史记》而忍辱偷生像牛马一样活着的司马迁,给您少卿阁下回信报告如下”。

为《史记》而活着,为完成《史记》即使活得像牛马一样没有人的尊严,也要活下去。这正是《报任安书》全文的主旨,也正是司马迁谢绝任安请求“推贤进士”的正当理由。所以将“太史公牛马走”中的“太史公”三字加上书名号,变成“《太史公》牛马走”,文义比较明显。

“太史公牛马走”不是正常的语言,把它写成书信的开头用语,是在非常状态下被逼出来的心声,是司马迁生命最真实的道白。文章真处见真情。从“太史公牛马走”六字,就可以看出司马迁的真性情,以及一位大史学家生命的悲、壮、深、美。读明白了,不但杨恽的《报孙会宗书》远不能比,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也略逊一筹。

司马迁在两千年前,在又一次生死考验面前发出的《报任安书》,打头一句“太史公牛马走”,像一根隔空打来的棍子,被班固懵懵懂懂化于无形,被600年后的昭明太子伸手接住得以保存,被两千年后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眼看破直指心底。钱穆说:(司马迁)所以自乞宫刑而求免于死者,其用意特在于史书之未成,父命之未就。故于篇首又特举“太史公牛马走”六字,亦所以深白其忍辱偷生之隐衷。《班书》存录此文,独削去其首句“太史公牛马走”六字。顾不知此六字,乃迁此文最要用意之所在,非偶尔浮文也。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该是一种怎样不可言说的遗憾。钱先生此言极是,可谓司马迁两千年后知己。阮先生推定妥当,“太史公牛马走”实乃《报任安书》之关键,是司马迁至今鲜活的心。

后学要读懂《报任安书》,读懂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不能不明了“太史公牛马走”的真义、真情、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