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 | 爱心、梦想与未来——在明行足公益发展中心的演讲
首先感谢济宁明行足公益发展中心的邀请,感谢王玉莲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关注与参与。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爱心、梦想与未来。
我先说说梦想。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目标。人的梦想是多种多样的,梦想的大小也不尽相同。人生需要梦想的引领,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一个没有梦想,没有志向,或者志向小的人,是很难有大作为,很难有大成就的。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株植物,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成长。一个人如何才能成长的更好?我认为一个人需要有明晰的梦想,有远大的志向。大家看右面墙壁上的袁隆平先生,就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惠及的人可谓众矣。他在农业方面是有大梦想大志向的人,他就是农业领域方面的参天大树。再如今年去世的我们济宁人乔羽先生,他是写过《我的祖国》《难忘今宵》《说聊斋》《思念》等作品的著名词作家。他的作品在大众中传唱很广,影响深远。他是文学领域的泰山北斗。这些人物都是不凡的,他们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梦想都发挥到了极致。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你看,他是好几个“家”,真够厉害的。他弟弟向他请教如何学习,他就写了一篇《示弟立志说》,文中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意思是,学习首先在于立志。如果不立志,就像种树不顾根,只是培土灌溉,即使辛苦付出也不会有成果。这里的“立志”,指的就是要树立志向,拥有梦想。我们这里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孔孟”说的是孔子与孟子。孟子及其弟子著有《孟子》一书。这本书在《告子章句下》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意思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贤。它的言外之意是一个人只要树立起雄心壮志,踏踏实实做人,尽其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人们的爱戴,像尧、舜那样名垂青史。尧舜是什么人物?是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人皆可以为尧舜”,还告诉我们成为圣贤一类的人物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有远大的志向,积极追逐梦想,一定会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即使实现不了远大的目标,也没有什么。我们依然可以用泰弋尔的话,安慰自己。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达到目标,很重要,但更重要是追寻目标过程中的奋斗。只要在不断奋斗,我们就是不平凡的,就是一束光。希望大家都能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关于梦想、志向,何时落入心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这就需要大家留心注意,有个清醒的头脑。梦想与志向需要他人(尤其家长与老师)的引领,也需要自我的培养。下面我再说说我对爱心的认识。对于爱心,我很多年是懵懂的,也就是自己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是处于一种混沌茫然的状态一一就是缺乏爱的自觉与主动。后来我发现,在每个人心灵的田地里,都有一棵爱之树。这棵树成长,我们的爱心才会长大。这棵树怎么才能长得高,长得粗,长的壮呢?需要外部的引领,也需要内部自我的修行。我还发现,凡有大作为者,心中皆有大爱。作家汪曾祺说:“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一个人得到了成长,肯定有外界(社会方方面面)很多的帮助,一个人的爱之树也会随之发展。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也就会想着帮助更困难的人们,回报社会的关爱。一个人的价值,只有与社会链接,才能变得更阔大。一个人觉醒了,知道爱心需要自我培育,就会一点一点形成爱的自觉,这样一个人的爱之树成长的就会很快。梦想和爱心能够促进人的成长,成就人的未来。以我自己为例,说说我在文学上的求索。小学、初中时,我对写作并无多大兴致,只是对读课外书感点兴趣,读的也不多,印象深的是小学时看的话本一一有成人手掌般大小,上面是画,下面是几行文字。内容多为武侠、战争类;中学时上海出版的故事会一一这些故事书的新奇,不仅吸引我,也吸引同时上初中的姐姐。我常看她从同学处借来的《故事会》。还记得我看书的痴迷,很长时间不动窝,有次在家里的槐树下,读到黄昏降临;还有初中发给的自读课本,至今仍记得那些滋养过我心灵的书本。它们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在北极光下》《哦,大海》《翻过那座山》《黄河之水天上来》《新正气歌》等。是它们给予我最初的精神滋养,并让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我最初萌生文学梦,是在上个世纪末,上高二的时侯。首先是诗词之美,给了我震动。那时接触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被其中“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潇洒征服了。同时也认为课本上毛泽东的词挺不错,“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艺术就这样深入我的心灵。那一阶段我又看了一些作家的文章与传记,羡慕起那些在纸上纵横的英雄,喜欢上作家这个称呼,文学的种子开始萌发。这种向往愈来愈深,读满足不了内心,又开始动起笔来。就这样,读与写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后,从未中断。当时读的数量有限。几部长篇小说,一些零散的文章。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回族女作家的《穆斯林的葬礼》,还有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的《春的底色》。这些文学的火焰,点亮了我的青春。让我从读进入到写,虽然无话可说,甚至写的异常艰难,但是写的热情,从未冷却。这种热情甚至淹没了阅读的贫瘠与创作的浅薄。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了。大学期间,学习不再像高中紧张,有了更宽松的时间。我开始尝试写作,始于诗,延及散文。大学期间,因喜爱文学,先后加入院广播电台,系天舒文学社,院青年之声文学社这些文学团体。写串词,编系报,印杂志。乐此不疲。在系报、院报上发表了一些文字。受到院宣传部部长姚洪运老师赏识,在他主编的院报上几乎每期都有我的文字。综观大学阶段,虽然写了一些作品,但质量并不高,数量也不多。毕业后,从事教育。闲暇之余,还是一如既往,踊跃投稿。2005年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了《怀念海子》,2013年和2014年在《快乐写作》上发表了《童年的电影》和《乡下的野味》。2015年,在嘉祥教育局主办的《心天地》上发表了《爱的教育》。
二十一世纪又十一年,在网上与仰慕已久的李木生老师相遇,备受鼓舞。坚持文学十多年,生活积累有所增加,愚钝的头脑有所领悟,启迪。从2012年开始,文字呈现出一些新意,只是容量、体积小,还不够丰厚。同时向各种文体拓展,写文字的数量比以往要快,质量有所提升。李木生老师不弃浅陋,博客留言,鼓励点赞。2014年,李老师专门撰写评论,在山东文学上推荐发表了我的乡村人物散文。2017年10月,李老师邀我参加济宁散文学会成立,并成为一名理事,得以结识更多文友,消解了我文字路上的一些孤寂之感。近几年,我的作品除在纸媒发表(《崛起》《大运河文学》《祥城祥韵》《济宁晚报》《鲁艺期刊》《大运河诗联》)外,在网络平台上(清平世界、圣书堂、孟母堂壹作文、普禾书吧、木生垦荒、济宁文学、济宁看点、济宁散文、汪迷部落、济宁当代文学、鲁地文艺、微山湖文学、文化济宁网、暖护家园、齐鲁文坛…….),也得到广泛的推介,受到济宁文学界、文化界师友们的关注。2019年3月,在济宁作协张建鲁主席的直接关心下,我加入了济宁作家协会,成为一名会员。(这在二十年前是不敢想的事情。)2020年6月,济宁经开区作协成立,我又成为济宁经开区作协的一员。相信以后会有更大的、更多的平台,让我成长,让我发展。社会各界师友抱我以鼓励与肯定,让我得到温暖与力量。滴水之恩,铭记于心。2020年2月,我与朋友张春清、张玉岗、闫茂坦、邓凤霞、王忠跃、张卫霞组建鲁地文学社,以鲁地文艺公众平台为阵地,为更多的文友助力。现已编发100多位文友的900多篇作品,关注量1000多人了。不光引起济宁,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信任、认可?这是因为爱心、公益的缘故。二十年来,我在梦想的路上一步步走。不懈怠,不停留,一点点接近梦想。诚如一位文友所言:青春不是梦,功到自然成。截止目前,我的作品多存集于新浪博客与自己的美篇平台上,各类诗文达一千三百多篇(首),访问量达二十多万人次。不管前方风景怎样,道路如何,风和日丽,抑或飞沙走石,我还会走下去。接下来,我还有更高的期待。写出更好的作品,将来有机会出一本或几本书。今年5月我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得到了更高级别的认可,又一次受到鼓励,我的信心更大了。
我想,一个有梦想的人,有爱心的人,一定会有远大的前途。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好好地培育自己的爱心,让自己长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从王玉莲老师的朋友圈中,我了解到济宁明行足公益发展中心开展的很多活动,看到志愿者们,尤其爱心小天使们,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践行公益,把爱心的阳光,播撒到需要帮助的人群。可敬可佩。为大家的义举点赞,向大家学习!
- 上一篇:上一篇:孙彦玲 | 心中无私天地宽,言传身教把爱传
- 下一篇:下一篇:尚振江 | 又到麦香遍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