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小说 >
济宁文学

「小说」李昌杰 ‖ 乡场轶事录(一六九)离散

来源:本站    作者:李昌杰    时间:2024-10-16      分享到:


星期天晶晶和姗姗姐弟俩又偷偷地离家到了邻村的公交车站牌。两人上了车,不多会到了妈妈的家,妈妈为他们炖的排骨端上来,俩孩子狼吞虎咽,吃完了,不想走。妈妈落泪了。你们必须走,这是你们的新衣服。走吧,我还得上班。


       喂,你怎么又让孩子到你哪?

      我想孩子,让他吃顿好的,穿身好衣赏,怎么啦?

      不行!我今后怎么管?要么你把孩子收归你有!

       想得美没本事养孩子,算个男人?

      你跟我离婚了,你又不要孩子为什么还引诱孩子?真要想孩子就来家看看!

       家?谁的家?

       当然我们的家,从前的家!

     我不会的,我想孩子让他们过来没错!不然我告你这是我的权利!


       晶晶和姗姗的奶奶在家呆了两个月,她天天愁苦,孙女孙子一个8岁一个6岁,他们上学都是儿子送,但有了活,他得天天去工地开铲车,我从重庆来,好歹老公让我在家呆俩月。看看孩子多难。我不走不成啊,不然他会打死我的,这回我来带给儿子3万元,干与不干能撑挡一气。

     儿子,我知道下一步你又没活了,身体也吃不消,可恨你亲爹不要我,离婚的人我也没脸给他磕头复婚,况且你亲爹从镇上找的那娘们也去了广东彻年不归家。

     有时他也给钱,但是俩孩子怎么办?

     让你姐和你姑多帮衬吧!

  晶晶和姗姗还想偷跑出去找妈妈,但这个星期天去哪儿也不成。他爸爸发怒狠心把他们俩打得顺嘴流血,随后爷仨抱在一起哭。又有零活了,他跟姐夫说好要到临沂干几天,姐姐也一块去。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了邻居。

        晶晶姗姗的爸爸叫群子。

        邻居是群子没出五服的本家,看着孩子可怜,临走时说,行,群子你放心干活去吧,反正没几天,上学接送吃饭交给我们吧!

      邻居天天让家属接送他们并一日三餐地打点,象对待客人一样,每每孩子吃完饭晶晶上二年级的去了,姗姗则让校车接到学前班。为方便邻居干脆让两个孩子吃住在自己家里。

      群子回来了,买了奶和酒答谢邻居。

  群子夜里哭醒。

     晶晶说爸我想妈。

      群子把孩子搂到怀里,别说了我也不哭了,你弟弟还在睡觉。

  群子一次去运河钓鱼,回来时骑摩托不小心摔坏了腿,在医院里打了石膏柱拐,这样他姐姐在家侍侯,两个孩子则让姑奶奶接送上学。

  群子接到妈妈的电话,儿子,这都是前世造的孽,我心一横走到这地步,没法在家照顾你。我得挣钱养活你们。你爸不是人,他一拍屁股又找了女人图快乐去了,可苦了你爷仨。你实在不行就求求人复婚吧!

       妈,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找人了,再说我没法再忍受她的巴掌,就是要饭我也认了,大不了让姗姗上学晶晶上个五年级下学打工。还能咋办啊?妈!

为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特附评论:

《<离散>背后的家庭伦理的社会危机》

引言


《离散》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在离婚后的种种困境与挣扎,展现了家庭成员在情感、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对当前社会家庭伦理危机的深刻反思。本文将从家庭结构解体、父母责任缺失、子女教育困境、社会支持不足等方面,对《离散》背后的家庭伦理社会危机进行深入评析。


一、家庭结构解体:离婚的代价与后果


《离散》中的家庭,因父母双方感情破裂而走向解体,这无疑给家庭成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情感创伤。离婚不仅意味着夫妻关系的断裂,更导致家庭结构的彻底改变,使得原本稳定的家庭环境变得动荡不安。


小说中,晶晶和姗姗的父母在离婚后,各自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严重不足。母亲虽然偶尔能让孩子吃顿好的,穿身新衣服,但长期的分离和不稳定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父亲群子虽然尽力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但面对生活的重压和内心的痛苦,他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家庭结构的解体,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对家庭、对社会的认知。晶晶和姗姗在父母离婚后,变得更加敏感、孤独,甚至产生了逃离家庭、寻找母爱的冲动。这种心理变化,无疑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父母责任缺失:爱与责任的失衡


在《离散》中,父母双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责任缺失。母亲虽然思念孩子,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和社会舆论,无法给予孩子稳定的家庭环境。她试图通过偶尔的探望和物质满足来弥补内心的愧疚,但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父亲群子则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困境。他既要努力工作维持生计,又要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然而,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他往往难以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导致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不足。此外,群子在处理与前妻的关系时,也显得过于冲动和极端,这不仅加剧了家庭矛盾,也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父母的责任缺失,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不足,更体现在对孩子情感和心理上的忽视。这种爱与责任的失衡,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


三、子女教育困境: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


在《离散》中,晶晶和姗姗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父母离婚,他们无法享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在学业和品德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在学业上缺乏必要的辅导和监督。晶晶和姗姗在父母离婚后,经常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其次,家庭环境的动荡也影响了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在父母争吵、打架的环境中长大,容易形成暴力倾向和不良行为习惯。


此外,社会教育资源的不足也加剧了子女教育的困境。在小说中,晶晶和姗姗的邻居虽然尽力帮助他们,但受限于自身条件和教育水平,无法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学校虽然提供了基本的教育服务,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家庭环境,也往往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四、社会支持不足:家庭伦理危机的根源


《离散》所展现的家庭伦理危机,不仅是个体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的产物。在当前社会,离婚现象日益普遍,但社会对离婚家庭及其子女的关注和支持却远远不够。


首先,法律制度在保护离婚家庭子女权益方面存在不足。虽然我国法律对离婚子女的抚养权、探视权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此外,法律对离婚家庭的经济支持也有限,使得许多离婚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其次,社会服务机构在提供家庭咨询、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时,也存在资源不足、覆盖面有限等问题。许多离婚家庭在面临困境时,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社会对离婚家庭及其子女的包容度和理解度不够。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离婚往往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导致离婚家庭及其子女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和排斥。这种社会氛围不仅加剧了离婚家庭的困境,也阻碍了社会对家庭伦理危机的有效应对。


五、结语


《离散》这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离婚家庭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当前社会家庭伦理危机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家庭结构的解体、父母责任的缺失、子女教育的困境以及社会支持的不足,共同构成了家庭伦理危机的根源。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离婚家庭子女权益的保护和经济支持;其次,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机构,为离婚家庭提供家庭咨询、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支持;最后,应加强对家庭伦理危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离婚家庭及其子女的包容度和理解度。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家庭伦理危机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每一个家庭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