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张印成 ‖ 大口门:岁月与传奇交织的一个湖西码头
在微山湖西岸,有一座码头,叫“高楼大口门”。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身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如今的它,可不只是个简单的交通码头,更像是一位沉默的史官,见证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这么多年来,码头上人来人往,货物装卸不停,它是湖东、湖西两岸人们乘船往来、运输物资的必经之地,承载着湖东湖西两岸人民生活的希望与梦想。
“大口门”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却一直是个谜。我翻遍了历史典籍,问了好多上了岁数的老人,还是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究竟始于何年何月。但在咱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和汉高祖刘邦有关的故事,给这座古老的码头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说起微山湖的形成,那可是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在它诞生之前,这片土地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沼泽地。从明代弘治到嘉靖年间,微山、赤山、吕孟、武家、黄山等小湖开始慢慢出现。后来,黄河多次泛滥,带来了大量泥沙,不断淤积。到了清代顺治年间,这些小湖逐渐连在一起,就成了现在这片广阔美丽、满湖藕花香的微山湖。因为这一带在两汉时期归沛县管辖,所以历史上也叫“沛泽”。这么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自然就和汉代刘邦的传奇故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刘邦出生的年份在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公元前256年或者公元前247年。他出生在沛丰邑中阳里,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在沛县长大。没发迹的时候,微山湖一带就是他常活动的地方,后来有史学家还说刘邦是“丰生沛养长在微山湖”。刘邦和樊哙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刘邦年轻的时候,性格洒脱,生活过得比较随意,别人都觉得他好吃懒做、没什么本事,整天就知道到处蹭吃蹭喝;樊哙呢,为人老实憨厚,靠屠狗煮肉的营生养活自己。虽说两人是发小,但刘邦对樊哙的营生可没客气过,每次樊哙挑着刚煮好、热气腾腾的狗肉去集市上卖,刘邦就会直接上去,撕下一块肉大口吃起来。奇怪的是,只要刘邦吃了樊哙的狗肉,周围的人就会纷纷过来买,一会儿工夫,樊哙的狗肉就能卖光。
时间长了,樊哙心里难免犯愁,自己辛辛苦苦煮的肉,都不够刘邦一个人吃的,再这样下去,可赔本赔大了。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躲开刘邦。有一天,樊哙早早带着煮好的狗肉来到湖边,乘船去湖东岸的广戚县城(就是现在的微山夏镇街)卖。刘邦知道樊哙为了躲他去了湖东,一下子就火了,心急如焚地一路跑到湖西岸边的码头。等他气喘吁吁地赶到,樊哙早就没影了。刘邦又累又饿,站在码头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湖,忍不住自言自语:“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要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唉!可现在没船,怎么才能去湖东再吃上樊哙的狗肉呢?”
没想到,他刚说完,平静的湖面突然波涛汹涌,狂风大作,一阵巨浪过后,一只像三尺磨盘那么大的老鼋游到了刘邦面前,朝他摇头摆尾地,似在示意他上船,要送他去湖东。刘邦想都没想,就坐到了老鼋背上。神奇的是,老鼋眨眼间就游到了湖东岸。刘邦上岸后,马上到处找樊哙。找了半个时辰,终于在夏镇戚城街口最热闹的地方找到了他。只见樊哙正垂头丧气地蹲在狗肉挑子前,刘邦一问才知道,樊哙一大早就来了县城,换了好几个热闹的地方,狗肉都没人买。刘邦早就饿得不行了,哪还管樊哙开没开张,抓起一大块狗肉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他刚吃了一口,还没咽下去,戚城街口就一下子涌出好多人,男女老少都抢着买狗肉,眨眼间,一挑子狗肉就被抢购一空。樊哙本来就不想搭理刘邦,挑着担子一声不吭地走了。等刘邦反应过来,樊哙已经没影了。刘邦心里更生气了,埋怨樊哙来湖东也不告诉他,卖完狗肉回去也不叫他,越想越气,就追了上去。
刘邦追到湖东岸的登船处,只看到浪花拍打着岸边,却不见樊哙的影子。他心里琢磨:老鼋能不能再帮我一次,驮我过湖呢?正想着,老鼋不知道从哪儿又冒了出来,再次示意刘邦上船。刘邦心里满是感激,在老鼋的帮助下,很快就回到了湖西岸的登船处。他刚一只脚踏上岸,就发现了樊哙挂狗肉用的钩子在岸边,估计是樊哙着急赶路落下的。刘邦一下子想出个主意:不如把老鼋带回家,借樊哙煮狗肉的锅炖了,回去好好吃一顿。于是,他嘴里念叨着:“老鼋老鼋你心善,陪我回家解口馋……”说完,就用钩子钩住老鼋,背回了樊哙家。这时候,樊哙已经把狗杀了放进锅里煮了一会儿,刘邦看到后,顺手就把老鼋也放进了狗肉锅里,还对樊哙说:“樊哙你别多想,你煮你的狗肉,我借你的锅汤煮老鼋,咱各是各的,互不干扰。”谁能想到,等樊哙的热狗肉出锅时,不光颜色特别好看,还散发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醇厚肉香。这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沛县鼋汁狗肉”的由来。直到现在,沛县狗肉作为地方特色美食,名声越来越大,而这独特的味道,一直都离不开“微山湖的老鼋”。
秦末的时候,天下大乱,战火纷飞,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脱颖而出,靠着出色的领导才能和顽强的意志,打败了项羽。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他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称帝,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刘邦又平定了一些地方割据势力,让国家更加统一,开启了大汉王朝的辉煌历史。
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衣锦还乡,回到了沛县歌风台。他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家乡父老的面孔,心里感慨万千,以前那些艰难的日子一下子涌上心头。他接过侍从递来的筑,轻轻拨动,激昂的旋律响起。在筑声的衬托下,刘邦放声高歌,唱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歌的时候,他想起了以前饥寒交迫、四处奔波的岁月,又想起了和樊哙屠狗煮老鼋的那段不太光彩却又忘不了的往事……当年追赶樊哙时的想法又涌上心头,如今,“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唱完,他满怀深情地看着台下的父老乡亲,大声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子民,都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微山湖西岸那个刘邦当年追赶樊哙的码头,被当地百姓叫做“大口门”。两千多年过去了,刘邦和樊哙屠狗煮老鼋的故事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现在,“大口门”已经被当地政府扩建成了微山湖东西两岸水上运输、观光旅游的“微山县高楼乡大口门旅游码头”,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当全国各地的游客踏上这座码头,仿佛还能听到刘邦追赶樊哙时的脚步声,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独特魅力。“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不再只是对吃饱肚子的渴望,更成了时代发展进步的动力。微山县高楼乡“大口门”旅游码头正为高楼乡人民的经济发展继续贡献力量,沿着殷商、两汉诗篇,在新时代续写着自己的传奇。
未来,我相信“大口门”码头会继续散发它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来探寻这段神奇的历史传说,感受这片土地的“藕花香千里,鱼鲜半个湖”独特的“荷蟹”韵味,希望“荷您藕遇在虾田”,游湖、赏荷、吃鱼、喝茶、大锅煮小龙虾、蒸螃蟹、烤鸭蛋,为高楼乡经济和旅游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 上一篇:上一篇:「小说」刘福全 ‖ 招聘
- 下一篇:下一篇:「小说」于延法 ‖ 走 错 门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