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于延法 ‖ 走 错 门 了
任局长元旦前退了下来,整天价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一身的轻松。不用再忙着开大会小会,不用在各种文件上签字,不用在应酬上级的检查和刁蛮下属的纠缠,落得一身清闲,逍遥自在。
任局长退下来后成天价在小区里溜达闲逛,有时候陪着夫人到超市里买菜,到小区外的小河边遛弯,也有时候到城北的岗山上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或者到文化广场边的小树林里看别人下棋,倒也悠闲自在。可是,夫人看到过去常来家里走动的,局里的大大小小的头头们,都悄悄地走进隔壁的小王家时,心里便有了些许莫名的失落和悲哀。
说起隔壁的小王,就是接任任局职务的现任局长王得栋。王得栋何许人也?他进人社局的时候,还是一名聘用来的农村小伙子,不善言谈,诚实憨厚,但长得一表人才,还开得一手好车。任局那时是局长的秘书,他相中了老实巴交又聪明伶俐的的小王,把小王推荐给了当时的局长。局长看小王干活殷勤,眼皮子活泛,就安排任秘书给他办了农民合同制。小王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当时的局长和任秘书感恩戴德,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常常帮局长和任秘书干些家里的零杂碎活,从来都是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局长退下来的时候,任秘书提拔为副局,小王也被转正,进了办公室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得到局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赞同。特别是他跟任局的关系,就像父子一样,帮任局买菜搬煤球,看孩子、冲厕所,什么活都干。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真的是一家人哩。
任局从副职扶正以后,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他从风华正茂变为白发苍苍,满额皱纹,转瞬到了退休的年龄。他想: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规律,自己也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再说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安安稳稳几十年,风调雨顺的一辈子,也算一世清明。他把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王得栋扶上自己曾经坐过的那把交椅,心里便没了牵挂,无忧无虑地回家享起了清福。
话说到了年底,公园里、小河畔各处游人稀少,老年人都在自己的老巢里陪着老伴颐养天年。退下来的任局除了陪着老伴到超市买买菜,就是在家里看电视,侍弄他的花花草草,偶尔和老伴聊聊陈芝麻烂谷子的旧年往事,或者听老伴儿说道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
“我说老任呀,过去咱家出出进进的不断人来往,现在怎么就那么冷清呢?”老伴对任局说。
“哎,这不落得清静么。原来你整天价唠叨烦的慌,现在清净了,你倒不自在了,真是贱骨头。”
“不是,你看过去常来咱家的那些人,现在都到隔壁去了。”
“人家不是找小王谈工作么?”
“哎,就连小王也不上咱家窜门了也”
“小王肩上的担子重,哪有时间窜门呀。”老局长一边浇花,一边与老伴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着。
“老头子,你说今年过年,你的那些老部下,老伙计还来咱家窜门不?”
老局长皱了一下眉:“来就来,不来就不来呗。”
话是这样说,可任局心里也有失落感。他好几次见到原来的下属们,到隔壁小王家,看到他都不自然,有些鬼鬼祟祟地。尤其最近,小王准备搬家到城东新区帝豪花园,局里不少献媚之人提前到小王家祝贺,都怀揣着不菲的红包或者礼品,有的人竟然敲错了门,见开门的人是老局长夫人,竟尴尬地挥手致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走错门了。”一面说着一面后退,抬头看看门牌号码,又敲起了隔壁的门。小王的丈母娘把客人让进屋里,匆忙地关上房门,避讳着任局夫人。任局夫人鼻子都气歪了,老头子回来后,不住地唠叨着:“原来可不是这样,你瞧小王的丈母娘,过去多咱见了我,都是一口一个姐姐,一口一个姐姐地叫得多么甜,现在倒好,喊起了老嫂子。更可气的是,多咱有人敲门,她迎出门时,悄悄地看看咱家,神神秘秘地关上房门,生怕别人看见似的。”
“哎哟,老婆子,你别神神兮兮地净事,眼不见心不烦,管人家那些事干嘛。”
老两口正说话间,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去,看看去,是谁敲门?”老头子吩咐老伴。
“我才不去哩,你刚说完我多管闲事。”
任局起身,通过猫眼一看来者不是别人,是比小王早到局里一年多的小潘。小潘是个中专生,一直从普通的办事员干到科室主任,但升迁很慢。他过去与任局,除了工作上的接触,别无往来。没想到自己退下来几个月了,来看他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与自己接触不多的小潘,这让老局长有些感动不已。老局长急忙开门,亲切地拉住小潘的手:“哎呀,小潘,这么忙,你怎么有空来看我呢?”老局长双手握住小潘的右手,心里热乎乎的,回头对妻子说:“老婆子,赶快沏茶,小潘来看我了。”一面说着,一面让小潘进屋。
小潘握着老局长的手,与老局长寒暄:“老领导你好,老领导你好。我,我是来找王局长有事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走错门了。”小潘一边说着,一边匆忙地抽出手来,一边尴尬地往后退着,并带上了任局长家的门。任局长一脸的难堪。走过来的局长夫人甩出去一句话:“你们的小王局长搬家了,在帝豪花园呢。”
老局长瘫坐在沙发上,气色非常地难看,好大一会,他才缓过神来,有气无力地对给他捶背的老伴说:“咱们也搬家吧,到乡下老家去住。”
- 上一篇:上一篇:「民间传说」张印成 ‖ 大口门:岁月与传奇交织的一个湖西码头
- 下一篇:下一篇:「小说」李昌杰 ‖ 乡场轶事录(183)子菲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