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李如德 ‖ 深切怀念毛主席
数九寒天,寒风凛冽。
12月26日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济宁市文化广场。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人们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在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群中,有一支训练有素、统一着军服的团队,他们是济宁退役军人合唱团及人生智慧交流群的人员。一支支团队争先亮相,在毛主席塑像前,敬献花篮,鞠躬默哀,用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充满激情的朗诵,缅怀毛主席,歌颂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我作为在毛泽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小就受到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哺育,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时光的年轮转回到1976年。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了军旅,穿上了让人羡慕的橄榄绿,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
我所在的部队是空军防空部队,担负着保卫首都北京的光荣任务。部队是座大学校,是座大熔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环境,使我们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很快担负起了战备值班任务。
9月9早晨,我们部队像往常一样,起床、出操、洗刷、打扫卫生、集合开饭。一些战士才刚刚走进饭堂,还没有来得及端起碗筷,指挥所里突然响起了警报声。
警报是一级战斗命令。官兵们没有犹豫,不敢怠慢,放下手中的碗筷,箭一般地冲向阵地。官兵们各就各位,雷达开机,搜索目标,一发发铮亮的炮弹,齐刷刷地排放在发射架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半个小时过去了,却没有接到上级恢复二等战备的命令,部队仍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此时战士们的思想活跃了,这绝不是一般的军事演习,更不像是发生了局部战争,因为没有接到上级的敌情通报,也没有进行战前动员。大家不敢往下想了,更不想多说什么,谁都不愿意看到那可怕的结果发生。
当天下午四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深沉悲痛的语气播送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顿时沉浸在无比悲恸之中。
在为毛主席举行追悼大会时,我们作为战备值班部队,在阵地上列队,面向天安门广场,收看了追悼大会实况转播。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毛主席,中央决定建设毛主席纪念堂。1976年11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在毛主席纪念堂建设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纪念堂建设义务劳动。建设指挥部对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介绍建设纪念堂的重大意义、建筑规模、工程进度和注意事项。我们的任务是运送水泥预制件,主要是在地下层作业。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5月24日竣工落成,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
参加建设毛主席纪念堂义务劳动,非常有纪念意义。时间虽然过去多年了,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境,我都感到十分的光荣和自豪。
在毛主席纪念堂开放后不久,我十分荣幸地瞻仰了毛主席遗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上级分配给我们连队两个名额,一个名额给了即将离开部队的转业干部,另一个名额给了我。参加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员都要经过政审,并逐级上报至部队政治机关备案。
毛主席纪念堂一层是开放大厅,北大厅是瞻仰参观入口和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大厅正中安放着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寓意是毛主席为中国人民奉献了毕生,让他老人家坐下来休息一下。
瞻仰厅居中,是瞻仰毛主席遗容的地方。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南大厅为瞻仰参观人员出口,北侧墙面镶嵌着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手迹,抒发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气概。
屈指数来,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五年了。这些年来,人民始终没有忘记毛主席,没有忘记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
毛主席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 上一篇:上一篇:「小说」赵喆 ‖ 大顽二顽
- 下一篇:下一篇:「小说」赵喆 ‖ 大娃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