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张阿芳 ‖ 我爱你,可我够不到你——《阿黛尔的生活》
你午夜梦回,大汗淋漓,惊醒过来,那个在梦中哭喊着的名字,已然是隔了千山万水,你知道再也回不去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阿黛尔的生活》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虽然有同性之爱的外衣,却道出了爱情的本质,最无奈的那部分:我爱你,却够不着你。
我们都是阿黛尔,卑微而迷茫,当有一天遇到了如彩虹般绚烂的艾玛,山呼海啸一般闯入你的生活,却又因巨大的差异渐行渐远,让我们哭泣,这样的相遇,幸运,抑或不幸?
阳光下的艾玛,顶着一头蓝色的头发,和阿黛尔在街头互望,一见钟情,一眼万年。艾玛回眸阿黛尔的那一眼,宠溺,风情万种,魅力四射,那张脸太动人了,门牙之间略显大的缝隙也个性十足,恰到好处。
艾玛饰演者蕾雅.赛杜,《午夜巴黎》中那个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吉尔留在巴黎的女子,就是她饰演的,也只有她,配得上这魅惑无限的蓝色。
蓝色太华丽,太神秘,蓝色是文艺的,蓝调,蓝色多瑙河,蓝色总有一种氤氲的气氛。蓝色也是凌厉的,一如伊娃格林的眼神。蓝色是忧郁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不习惯喝蓝色的饮料。我读一位作家描写以前的一种洗发膏,蓝得像有毒。蓝色不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阿黛尔是总半张嘴巴的迷茫女孩,街头相遇让她明白自己遇到了真爱,只是,她们之间有巨大的鸿沟。阶层的差异,思想的差异,审美的差异。阿黛尔平时主食意大利面,吃饭时总是不小心把酱汁溅到嘴边,父母不能接受同性之爱,还以为艾玛的画家身份是艺术爱好。
艾玛的背后一定有包养她的男子才能生存下去 。
阿黛尔对于一门课的喜爱程度来自上课的老师。(这句话太扎心,注目周围,莫不如此。)
艾玛家庭是中产阶级,继父思想开明,父亲是艺术家,他们教育艾玛明确目标的重要性。高中时艾玛就读完了萨特的名著,喜欢聊高调的哲学,她会引用萨特的话扯扯“存在先于本我”。早早明确了性取向。完成了自我认同,她举办party,认识更多的画商,和朋友们讨论艺术,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艾玛父母待人接物都是微笑颔首(人家的歧视你不细心都看不出来,又扎心了没有?)
艾玛喜欢的食物是牡蛎,是海鲜,这是阿黛尔陌生的食物,阿黛尔努力尝试烹饪牡蛎,却不得其法,她在艾玛的艺术沙龙中手足无措,努力融合却找不到话题,天然存在的差异仅有爱是弥补不了的。尽管这爱是真实的,刻骨铭心的。
我有一位可爱的女友,她说自己喜欢读三毛,“那种代入感很强烈,”她幽幽道,“三毛去留学德国前,有一位让她哭着求了又求,却没有追到的恋人,最后只能放手。”
这位可爱的女友,也有巍峨的高山一样的爱人,她亦追得很辛苦,恶补萨特波伏娃,试着理解遥远的尼采的哭泣,“最后变成了我的哭泣。”她苦笑着说,“他最终还是离开了,我只记住了雪天,隔着玻璃窗看他越走越远,那天,下了全世界最大的雪。”
我在工厂里上班,从青岛游玩回来,聊到那里的女孩子纤瘦,高挑,个个皮肤细腻,女同事笑道:“我们如果想解馋,半斤猪头肉一买,人家可是吃海鲜长大的。”她头向后仰去,爽朗大笑。这位女同事是厂花,很漂亮。单位开运动会,百米赛,她像子弹一样弹出去。女同事话,就是这么生动鲜活,让我理解什么是差别。
彼此有爱的人只能渐行渐远,纵使再多的爱也无法逾越阶级的鸿沟,最美丽的惊喜隐藏着最深的绝望。
《一代宗师》里宫二对叶问说:我喜欢过你,也只能到这里了。
张爱玲最后写给胡兰成的信里说:我虽不至死 ,但我终将萎谢了。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阿黛尔,在他(她)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个或多个艾玛,相遇因为爱情,分开因为阶级不同。总有一个爱人,让你不知所措,遍体鳞伤。
只是多年以后,你还爱着对方,时隔经年,阿黛尔身着蓝色连衣裙,参加艾玛画展,与艾玛相遇,四目相对,泪眼朦胧。
套用刘慈欣在《三体》中的话:任何超脱飞扬的爱情都会砰然坠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虽说如此,可是爱情啊,我们依旧对它如痴如醉,我们还要靠它度过漫长一生。
- 上一篇:上一篇:「小说」赵喆 ‖ 大娃二娃
- 下一篇:下一篇:「故事新编」张阿芳 ‖ 兖州奇女子——《房文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