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小说 >
济宁文学

「小说」张梦萦 ‖ 那年癸巳

来源:本站    作者:张梦萦    时间:2025-05-19      分享到:


    “那年癸巳,在南陵山死了个小小的捉妖师,葬在山南面的一棵老槐花树下。”

  小小的茶馆内,那说书先生身着长袍,手挥羽扇。他面容清癯,一缕长髯随风轻轻飘动,颇具仙风道骨。

  “这来来往往的百姓倒是有些惊异,一夜之间,何故多了一棵槐树和一块墓碑?有个人壮着胆,仔细瞧了瞧碑上的字,原是捉妖师余崚之墓。”

  台下听众懵然,他们听书向来都是趣闻轶事、大英雄降妖除魔之类,可这余崚是谁?众人从未听闻,已然有人拍着桌子开始叫嚷。

  眼见台下有些不买账了,说书先生将醒木重重地拍下。

  “啪!”

  “且听在下娓娓道来——这来瞧墓碑的人一样摸不着头脑,心想着,或许是个小小的无名之辈,也不甚在意了,扭头就要走,却感受到有水滴在脖颈处。

  这人抬头望天,那天是秋日里难得的好天气,万里无云,可这槐树下却已经潮湿一片。他暗道晦气,匆匆离开了这邪门的地方。


  几天之后,上山砍木的樵夫,怎么找都找不到那株郁郁葱葱的老槐树,墓碑旁只余一截早已干涸的枯木。

  听闻此事,山北面的算命瞎子却是唏嘘不已:‘风雨一肩担道义,英雄无名落幕时,空留余叹在人间,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皆泡影啊……’

  别人问他,他却是不肯说,支支吾吾地推脱,其他人倒是也不坚持。”

  说到此,说书人却顿住了,笑眯眯地看向台下,等茶客们开始好奇得心急火燎的时候,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你们之中,可有人知道一百年前无量仙师的卦象?预言说下一个癸巳年,魔尊冲破封印,届时人间定会妖魔横行,民不聊生。”

  有些知道点当年事的茶客惊疑不定:“好像当年确有此卦……可癸巳年不已经过去了吗?”

  说书人故作深沉笑了笑:

  “五年前,鄙人也在此处说过书,讲的是玉溪仙师斩妖除魔救世的事,我说天下的捉妖师都要向仙师看齐,一个毛头小子却嗤笑着拆了我的台。

  他说,仙师救世是因为有这个本事,其他人去就是送命,谁会为了不相干的人舍弃自己的命。

  这话虽然说得不好听,但却也如此。我当时皱了皱眉,没理他,那少年倒也不甚在意,喝着酒和身旁人说笑,而身旁那人的相貌有些奇特——身材异常的高大魁梧,后来才知道那是棵名为‘槐大’的槐树精。

  之后的每天,他都来听我说书,说来惭愧,各位。”说书人赧然一笑。

  “年轻的时候,在下也是有闯荡江湖、斩妖除魔的梦想的,去说书也是颇爱讲玉溪仙师的事迹,这少年每次都听到最后再走,可却次次都插嘴,让我下不来台。”

  “有一次,待茶客都散得差不多了,我忍不住去问他为何总要拆我的台,他却不轻不重地回了我一句‘好玩’。给我当时气得是七窍生烟啊。”

  说书人似乎是想到了当时的窘状,不由得笑了笑。

  “从那次起,他就不来听书了,大抵是离开这儿了。我再一次见他是两年之后,也就是三年前。我终于知晓了他的名字——余崚。

  还是在这间茶馆,我得知他这两年走南访北,居然结识了玉溪仙师,跟着他学了些术法,斩妖除魔。我当时有些诧异,他这样自私自利的人,竟会去行侠仗义,看来两年的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

  他却也很诧异,问我怎么会觉得他会去干这么蠢的事。”

  说书人眼里的怀念一闪而过,面上隐隐约约笑着:“这余崚说的斩妖除魔,行侠仗义,可是得要银子的。不止,碰上有钱的员外,他和槐大总是要装模作样一番——这槐大啊装鬼吓人,而余崚端的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装作高人捉妖收鬼,招摇撞骗,两年来,竟赚了个盆满钵满。”

  “你们大抵想不到,这样一个吊儿郎当、狡猾奸诈的自私鬼,竟会为了天下苍生落得个魂飞魄散的结局。”

  台下的听众却有些疑惑,是了,一个半吊子捉妖师能干出来啥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这样一个一身缺点的毛头小子。

  “我最后一次去见他,是听说南陵山立了个墓碑,写着他的名字,我当时没太放在心上,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

  可后来听说,那墓碑旁还有一棵老槐树,我迟疑了,会是他们吗?

  心里说不出来的一种滋味,虽只说过寥寥数语,见过粗粗几面,我想我和他之间或许是朋友。也或许,我只是想弄明白,一个不可一世、狡诈算计到了极点的少年,怎么就草草地死在了那里?”

  说书人敛了敛神色,低着头:“当天我就赶往南陵山,见到了那老槐树,高耸入云,拔地参天,恍惚间,好像槐大一般,他也是如此的高大魁梧。只那一瞬间,我就确定,这正是他二人。

  我走上前,虽然晴空万里,那槐树下却是潮湿一片,不断有水滴下。因为是故友,我不曾害怕,摸了摸树干,那水竟愈滴愈多。

  如梦初醒般的,难道是槐树在流泪?槐大,他竟是要把自己哭干!我又惊又恸,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会如此?


  我在南陵山停留了许久,四处打听,却没有一个人知道。直到槐树枯死,山北面那位算命先生嘴里念念有词,任谁也不肯说的他,却唯独告诉了我,他说这是护世神尊的一点私心。”

  “护世神尊?”台下的听众不解。有的人却知晓了,喃喃道:“难道是因为那个预言?”

  “没错,癸巳年魔尊重现,无量仙师算了一辈子的卦,哪一次失算了呢?”说书人苦笑。

  “那算命先生告诉我,当年玉溪仙师下山游历是为了找麒麟血脉,魔尊将要冲破封印,唯有世间至真至纯的麒麟血脉自愿献祭,以血为阵,方能诛杀。

  而余崚,就是那麒麟血脉。玉溪仙师本不欲用此法,一拖再拖,他却主动打开封印,以身献祭,以血为阵,助玉溪仙师诛杀魔尊,还人间太平……

  ‘我余崚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也不是孬种,拯救天下这种事情太矫情了,我才不是为了旁人,我是为了我自己能扬名天下。’

  可临了魂飞魄散的时候,他却又变卦了,让玉溪仙师不要昭告天下。

  ‘告诉我朋友吧,他很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大家都爱听,让他讲讲我的英雄事迹说不定还能赚一笔。’

  少年人,连想法仿佛都这么天马行空,生死之际,脑中却在想这些。

  玉溪仙师诛魔后,将余崚葬在山南,连同那棵槐树一起。

  槐大前半生为妖,后半生为人,却只得了这么一个挚友。精怪的一辈子很长,但是没有余崚的世间却很无趣,他想在这一直陪着余崚。

  玉溪仙师找了住在山北的算命先生,恳请他将故事讲给说书人,算命先生就一直等啊等啊,等余崚口中的说书人出现,将护世神尊的事迹昭告天下。”

  说书人眼中已然有了泪花,道:“无量仙师可有算到,骇人听闻的灭世之灾,天下却仅死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捉妖师与一只槐妖?”

  茶客们沉默着,都没有言语。

  风雨一肩担道义,英雄无名落幕时,空留余叹在人间,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