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蒋晗玉 ‖ 古老戏剧的当代转化创作——以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为例
我们知道文化传承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只有通过创造地继承,和有继承地创造,才能在文化的发展中使文化连续性和创新性得到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面对非遗文化的继承,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是,继承是一种在当代条件下的活动,要根据当今之变来从事继承的活动。因此这种继承不能不包含着改造、转化、发展、创新。我们讲“古为今用”,就是指在文化传承中要以当代的眼光来注重当代的需要。“推陈出新”是顺着传统文化的方向谋求新的发展。古人说“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也有相同内涵。承先就是继承,启后不仅是将承接的东西延续后世,还要有新的发展与开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以继承为基础,这样才能辩证地处理继承问题上的各种关系。
起源于古代先民为驱邪避祟、祈福纳祥而举行的仪式的傩戏,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逐渐从单纯的祭祀仪式演变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成为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其文化内涵、戏剧观念、表现手法、歌舞演故事的方式,得到国内国际戏剧界的高度重视,是中华戏曲的骄傲与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然而傩戏一直是处于田间地头,堂屋地坪的民间因傩事而演出的状态。是否可以综合这一观众喜闻乐见的古老戏剧,进行现代的大型剧目化创作,扩大提升传统傩堂演出的规模与艺术表现,改变原有的观演效果,走进现代剧场进行更广泛的展示传播呢?这一将古老戏剧进行当代转化的想法,对于傩戏演剧历史来说,无疑是具有突破性与探索性的有益尝试。由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与湖南省冷水江市文艺工作团联合策划实施的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的成功演出,使这一转化性创作想法得以实现。
一、综合、充分地继承是转化性创作的前提
梅山傩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梅山地区传统民间举行祭祖求子、祈福纳吉、驱邪去疫等傩事活动时搬演的娱神和娱人的古老戏剧。大多是民间宗教与民俗民间小戏、傩舞、傩仪、傩祭的原生态内容。梅山傩戏蕴含湘中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是地域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戏剧发生学、戏剧形态学和湖湘文化研究等诸多研究的宝贵信息源。梅山傩戏独具特色的傩面、角色“脸子”、手诀、傩舞、傩具、服装、道具、张五郎信仰等。全面地了解学习,综合而深入地传承掌握,是创作运用的前提。
冷水江市文艺工作团作为梅山傩戏的传承保护基地,一直没有间断对这一珍稀濒危剧种进行收集整理、传承学习与创作恢复。依托创建于2007年5月主要研究对象为“梅山傩戏”的,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发展的第一个立足基层的团体会员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傩文化研究基地的专家。再加上与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实施“院团共建”的合作,专家和创作人员共同协商策划,决定根据传统傩堂戏《扎六娘》为创作原型,有机地融入传统梅山傩戏《扎六娘》《毛板船》《土地送春牛》《踏九州》《还都猖大愿》《搬土地》等内容,重新拓展结构进行剧本创作。主创人员深入冷水江市铎山镇农科村苏氏傩坛、金竹山镇杨源村张氏傩坛、沙塘湾办事处王平湾王氏傩坛等民间活跃的梅山傩戏傩坛进行采风调研、剧目观摩学习。走访梅山傩戏国家级传承人苏立文、民间傩艺师刘春、肖扎华、罗斌等大批从业人员,并向长期从事梅山傩戏研究的李新吾(中国傩学会顾问)、张志坚老师请教,为新编大型梅山傩戏《六娘过渡》创作打下了坚实的传统艺术特色继承的基础。
二、要素鲜明与有机圆融是转化性创作的要义
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虽然是根据传统傩堂戏《扎六娘》中“六娘”这个人物作为创作原型,但是剧情内容完全不同于原来原生态插科打诨,调笑戏谑的情节随意散乱与戏剧性薄弱状态。而是一个起承转合结构严谨,戏剧情境集中有力,具备现代剧场演绎效果的故事。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鲜明,事件对人物的行动驱动力充沛,人物在行动中的性格展现丰满,定性的人物关系充满生发活力。但是这样一个表现古代女性谋求平等权利与基于情感的婚恋选择自由的故事,是要以梅山傩戏的演剧方式与演剧理念来演绎,而不能是其他。否则这个故事以其他剧种或戏剧样式同样可以演出。所以梅山傩戏的特色特点不能缺失,同时又不能是简单地罗列与崁入。
追求有机与圆融的艺术创作表现,就要集成融合传统梅山傩戏的艺术要素,自觉提升传统傩戏艺术创作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着力体现观念和手段相结合的新的探索。深度创新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加强与现代剧场技术要素的圆融性。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秉承梅山傩戏的末、净、生、旦、丑、外的角色行当划分;严格按梅山傩戏傩面传统造型进行制作与运用;深入分析领会运用梅山傩戏的戏剧表现观念,如假定性、时空转换方式、情境融入与打破等;音乐声腔上突出梅山独特傩腔傩调和地域山歌调的特点特色,台词、唱词以方言演绎表现,保证内容与形式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在原有梅山傩戏传统打击乐之外,加进箫、云锣(九音锣)、大型傩鼓等乐器表现。完整的戏剧性故事在充分有机运用梅山傩戏戏剧要素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创新,圆融而不生硬地进行整合,以适应现代剧场戏剧演绎的需要,是“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精神指引下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转化创作要突出文化自信与现代性意识
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作为古老傩戏走进现代剧场的当代转化探索作品,诉求是能让观众喜闻乐见,接受这种转化并形成不断的创作与演出的良性循环。所以古老戏剧的当代转化,自然需要现代性创作意识的跟进。突出创作的现代性表达,该剧除了突出喜剧性与故事完整性、戏剧性,以及适当运用现代舞台技术与制作技术运用的前提下,现代性创作意识重点体现在剧目主题的思想性上。所以该剧的当代转化在不脱离梅山傩戏的传统底蕴,不止于古老傩戏的质朴简单表达外,艺术上更深入地挖掘人物,探求具有现代意识的心灵人性表达,追求具有现实关涉意义与现代人文价值意义,成为文化自信的现代性艺术诉求。
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表现了“六娘”这个古代女性在谋求家庭平等权利与基于情感的婚恋选择自由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剧中的六娘受诱惑、“背叛”、被惩处、自省、清醒、抗争、决然选择的过程,展现了她在道德的此岸与彼岸之间来回“过渡”的人性真实。她的自我审视与解剖,她的克己与归复,她的“讼己自省常反躬”,她的智慧与勇敢,为她最终超越不平等去追求自由的情感选择,增添了人格价值。这种人格价值超越了六娘所处时代的世俗道德,体现了人性抗争的光辉。同时也揭露与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酷与虚伪,彰显了在封建礼教笼罩下的弱女子难能可贵的抗争与自我救赎的精神。故事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古老傩戏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价值融合,将传统傩戏质朴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赋予其时代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展现。
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将梅山傩戏进行现代大型剧目化创作,让梅山傩戏走进现代剧场,改变原有的观演效果,大型舞台演出扩大提升了传统傩堂演出的规模与表现;丰富提升了梅山傩戏的叙事方式,改变传统傩戏的质朴随意与疏阔粗糙,使情节故事的逻辑性、整一性、戏剧性得到发展。探索运用梅山傩戏的传统戏剧表现手法与声腔、音乐等来创作的大型故事,积累了“创腔”“创戏”的艺术实践经验,为傩戏的现代性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丰富了梅山傩戏对人物形象塑造、内心刻画等方面的实践。改变了直白、粗放、雷同等情况,为表演的细腻化、审美性拓展了新的领域。拓展了梅山傩戏的主题范畴,提升了现代性思想的表达的广度与深度。发展了梅山傩戏的美学品格,为其当代美学诉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新探索与新表现。是梅山傩戏演剧历史上的突破与探索性实践,具有首创性的价值和意义。
四、文化时代担当和文旅融合视野下推进传统文化转化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山傩戏的传承保护,这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在这项具体工作中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无疑需要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去谱写当代华章。推进梅山傩戏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出力,需要我们以创新思维、手段、方法,推动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新的光彩。在“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的创排,实践性强,在具体的转化创作中,“两创”思想主导了方向,为具体创作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冷水江市政府和文旅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本地非遗开发和发展工作,持续深化改革,打造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设立梅山傩戏生产性保护基地,专业从事梅山傩戏的传承、创新和演出。并不断邀请专业艺术创作专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行业从业人员及剧团现有演职人员共同参与继承与创新发展项目。2022年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冷水江市文旅广体局结合当地位于梅山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中心区域,拥有波月洞、大嵊山、资江风光带等三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省内外游客多,大梅山区域新化、安化各大旅游景点和地方观众都是其文旅融合的演出市场,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中确立中国傩戏文化生态园中新建梅山傩戏大剧院、梅山傩戏传习馆、展览馆、陈列馆等场馆,进一步提高梅山傩戏传承演出和推广的措施。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的创作生产,将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梅山傩戏文化建设中,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貌,时代发展积累了经验,受到专家学者和观众的肯定。
2023年12月9日晚,参加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暨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优秀剧目展演的大型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在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上演,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新梅山傩戏《六娘过渡》为梅山傩戏在新时代的新传承、新传播、新发展寻求到了一种新的模式;为梅山傩戏在新时代走上新的传承、传播、创作的新征程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值得其他类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创作借鉴。
- 上一篇:上一篇:「报告文学」习志淦 ‖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在话剧《牵挂》的岁月里
- 下一篇:下一篇:「报告文学」于延法 ‖ 俺村来了个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