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杰 | 乡村轶事录(六)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长篇小说连载 >
济宁文学

李昌杰 | 乡村轶事录(六)

来源:本站    作者:李昌杰    时间:2024-04-07      分享到:

            


不想活啦

你呀,太傻!你又没抓住男人的把柄,又没堵在床上!你咋知他偷了一千块钱钻眼子去了?看看闹的,快一点没出人命,你说要是灌不过来咋办?你又没儿,几个闺女远嫁他乡,再跟男人生分……都六十多的人啦!想想你不全靠人家干活挣钱给你看病……别说了,我叫你出个主意,反落了我一身不是……真不想活啦!


看客

木顺手拿扁担,哗啦一声揣开屋门,女人大惊,强子快跑……强子赶忙下床,鞋都没提上,一手提着裤子,推窗而逃。木顺跛足猛砸去,扁担勾子带住了强子的裤子,他咕噜倒地,不顾疼,裸着下身逃。恰巧被他媳妇撞见,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木顺追出来,红了眼吼,你也管管你男人!初夏午歇的人便走来成了看客。


麻老五

麻老五行五,小时出豆疹落了一脸麻子故名。俩闺女都有出息,大学毕业后一在大学教书,一在医院行医,都说其命好。但最近人们却觉得老五不大对劲,常常唉声叹气。教学的大女儿叫一个黑人拐跑了,哪个国的都不知道,二女儿因治疗事故被打还被处理为护士,二女婿为之离婚,好事者窥知,乐甚添油而散布之。


终悔 

国臣家的一看大儿媳妇又添了一个丫头,心凉了,计生国策是生双女者要求做结扎绝育手术,香烟断了,遂大厌。把大儿一家视作路人,事事刁难。大儿自立自强,把俩女孩拉扯大都上了大学。国臣家的偏向的二儿虽有俩孙子却均不成器,时时恶语相向,竖眉冷对晚年有病不管。看病侍候的却是大儿夫妇。泪落终悔。


渡困

亦军宅院第二期工程从准备到落成先后又五年。作为厨房的西屋西墙垒砖,在灶锅上面栽柱搭石棉瓦遮风蔽雨。一下大雨,饭菜被雨浇。只好动用蜂窝煤炉子。枣花每每借邻家锅灶蒸干粮。干旱之年,吃水颇难,手拉的压水机根本压不来水,只好满村里去找水源好的排队挑水。即便如此,两口子依旧在讲台和田野耕耘。


一地鸡毛

清川看别人种圆葱赚钱了,也跟着不种麦子也种圆葱了,谁知收获时贱到一毛钱一斤。大赔。老实地再种麦子。听说上边修高速占地,都认为他们西坡的地得占,村民们呼啦啦买桃树栽上,准备得公家赔偿。谁知后来改了线路,白白地搭进去七八千元。存粮都没了只好买粮,两口子为此互怨互责大打出手一地鸡毛啊!


幽怆

夕阳与弯月经不住我的弹指,碎散一地,每一枚粒子,都镶嵌我的忧伤。一辈子蘸了血和泪,没人用铅字印刷我的诗行。曾经嚼食田野的幽香,上古有岐黄的輝光,这泛黄的书页是用线装,而今有谁韦编三绝,说它不会失传仍百世流芳?小亭内与几位老哥拉家常里短,清风聆听而去,忽然记起,亭座下方曾是古战场。


悠影

大西北戈壁滩上留下过我坚硬的脚印。鲁西南煤井下千米的深巷流下我的汗。山西深山里驾驶运煤的货车让我提心吊胆。济徐高速公路的地桩工地上留下我挥锤的身影。千里路万种苦脏累,不怕不怕,只为养家糊口,到头来人老了回故乡仍还是农民身份,每月靠那百十块度时光。今晚街灯下我的身影悠长到光的尽头。


回眸

亦军参加完语文学术报告会,回单位后写了篇大语文教育论文,交给教研组长。之后未见回音。半年后,偶览《中学语文》杂志,刊发此文但署名为对方,遂怒,寻之正告剽窃,谁知对方无赖。不久期末考试,亦军班排名末位,被罚三百元。亦军愤而要求重考,自费带学生去局复试。名列前矛。圈内刮目,主仼汗颜


考聘

起风了,花被吹落。这是第六次考教师编面试落选。每次笔试都笫一。而面试每次都败北。父母愁眉,孩子算了吧!不行,我不信邪。秀娟擦泪搜寻招聘,她不相信墙内的花会香了。转往异地,一身直闯教坛于琴岛,笔试笫一,接着面试,说课,设景,答疑,操作,考官微笑。不久被招聘。风又吹来,花怒放馨香于岛。


夸富

三齐和月菊好偏富,老杨头则好偏吃,三人常在一块儿打牌,看牌的一圈人个个又都嘴上有功夫。三齐说,俺家的钱到死花不清。那看你活长还是活短。月菊说,俺家的钱存折几砖厚。那钱包里可盛不下。老杨头则把牌漂亮地往桌中心一甩,你再有钱不吃肚中屌用?我每天离不开鸡蛋羊肉和牛奶。你比上老佛爷喽啵?


玉秀

自嫁了来运添了儿子后,发觉来运成了瞎包人。她叹命苦,不到五岁死去了娘,后妈不待见。父亲打工不慎从脚手架上摔死。她没了近人。咬牙靠自己打拼。开百货店独枝一秀。一人打点,风雨无阻,生意兴隆。儿子争气,不学爹样。玉秀精明到家作主又将生下的儿子与人换了女儿。夫大赞。村人说娶了玉秀果来运。


上学记

一年级在山庙上,笫一天发了新书,语文算术两本。回家遇雨,走梯田山道,崎岖路滑,摔倒,书包抱怀里,但磕破了膝盖。二年级,转移废置水泥厂,在盛红土的库房里。四面透风,语文老师教“社员热爱毛主席″写背抄一节课记忆不忘。四年级,在村小学,黑屋子土台子,到冬天门窗没玻璃,用纸箱子钉上。风雪挡住了,我们欢喜。五年级,很幸运,遇到济南下乡知青教我们语文,亦军得老师宠爱,借给书读,读《复活》读《红岩》读《水浒传》还抄了几本《战地新歌》歌词。六年级,挪进了砖屋。换上了木制桌凳。像过年一样兴奋。晚上点汽灯上自习。学《雷锋日记》学唱样板戏,参加生产队复收,块块地的麦穗捡起来交上。参加勤工俭学,砸石子,晒薄荷,乐极。亦军割草

                          

父亲常对亦军说,这大热天放了暑假,你可帮衬家里,割草交队里挣工分,还可晒干卖钱。亦军每天的工作便是粪箕子背肩上。早晨有露水的,蹲下薅的草湿漉漉的,滑溜溜的,因而不大喜欢。上午露水晒没了,割了来背到屋顶上晒。晌午顶,有时候随收工的父亲凑吃饭前的空儿打加班割草,他很羡慕父亲用镰刀割水草半小时就是一大背,而自己则是一平箕儿。下午常邀同伴一块下地割草,离庄近的都割光了,就下南坡,离家三里多路。南坡地里草盛,尤其是爪拉秧,稗子草,亦军有时是双手开弓,往往是蹲下身去,在棒子地里把玉米苗前后左右的草割干净,那粪箕子便被他双膝抵实双手收呈长三角形,细的那头一层层码好,这叫挂双,只留得伸进肩膀就行。这样人背起来,像是背了蘑菇。亦军每每中途歇歇,呼吸平稳了再走。走到村头的大坑里,把草中带的泥用水冲洗干净,他每次都干得很认真,队里饲养员常夸亦军淘地干净,牲口待吃。亦军割得草多,一次就有六十多斤,十斤记一个工分,一个劳力一天才十分,他一个十一二岁少年就能挣六分,父母欣慰。同时也就告诉他别割这么多,人小正长身子。但亦军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到时多挣工分,到时分粮时多分点不挨饿,他多想不看到父亲每每到集上去买口粮。
悲喜剧


春山凤玲两口子都是小学教师,区别在于丈夫是公办教师,又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妻子则是民办教师。春山身子硬朗,说话就带笑,心思缜密,而凤玲打年青时就病病殃殃时好时歹,头疼起来就不能上课。身材一瘦更显薄弱。因为学历仅为初中,八四年八七年全省对民师按学历转正都没她的份儿,后来就参加中师函授坚持了几年虽有了中师毕业证书,可政策变了,九十年代初,上边政策倾斜到小学民师考统招的师范,凤铃自然偎不上边,这样盼着直接转正吧,但总是没音儿,恰她的头痛加重了。而又恰恰在这时,国家取消了公办教师子女不再接班,也不安排农转非进入吃财政国企行列。大女儿初中毕业又没考上高中,春山精明地想到,干脆让女儿顶替妻子教学好了。″闺女,你妈身体不好,你替你妈教学行吗?″″爸爸,那行,我听你的。″

″工资低是低些,不到200,但女孩家还可以。″″行,爸,在家门口,又花销不大,我也便于照顾妈妈。″文娟上班去了。教三年级数学兼美术。过了几个月,春山想,妻子的身体怕是不能教课了,何不让文娟入伍?所以他约请教育组长几人喝酒,让女儿成为民师,妻子则被除名了,回家给凤玲一说,妻子说:″春山,你可能办了一件不可挽回的错事!″看妻子隐约不安的神态,春山安慰道:″凤玲是按八五年招聘的民师,与代课的不同,她功课不错,一边教书,一边叫她考中师,几年后就成公办教师了。拿你的名进入还真没少费劲。″凤玲仍觉得不该除了自己的名,躺在床上想自己因病不能上课也就不是老师了,一阵心酸。但又一想,以自己的名儿让女儿教上学也是值得的。可是打算好的道儿并不一定走得通,文娟连续多年考中师民师班的全省统招,每次都差点,一直考不上。

而自结婚后,看孩子忙家务,哪还有心思再过问功课?再者工资又低不见涨,心慢慢冷却起来,那时兴起了花钱可以买非农业户口进入工厂当工人,文娟也动心了,丈夫也觉得可行,于是春山决定出手5000元给市纺织厂买了名额。文娟成了工人。又过几年,纺织行业大整顿,在一片萧条中,市纺织厂倒闭,职工下岗,文娟回家只领生活保障费一月二百多块钱,有时也就自我安慰,咳,就等于还在学校吧,而且不用上班。形势变得有点叫人跟不上。进入两千年之后,教育稳步发展,教师工资待遇连年上调,渐渐成为高收入群体。而且二0O二年省里对八五年在编的民师只要连续在岗者一律转正。消息传来,广大民师欢呼雀跃。清苦的日子终于熬到了头,但凤玲却跌入苦海,为何?教育局上报的名单中没了她的名。三十年教龄哪!春山傻了眼,谁有上天的本事也无法再续上!没办法只能认命!春山两口子在局里哭哭啼啼,工作人员总一句话,上报的名单中没有凤玲,凤玲就把从前发的各种证书奖状自己与学生的合影,还有同事的证明,一切渠道都失效。

凤玲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双手捶打春山,″怨你怨你都怨你!″春山也是老泪纵横:″想我张春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铸成大错啊!″女儿文娟也痛不欲生,″是我害了妈妈不得终成正果。我也错失了机会。″业内的人则不断讥笑::″嘿嘿,春山光想让女儿成凤,精过卯了!″于是凤玲文娟娘俩终于梦碎。不过,头几年全省为落实民师历史问题政策,对凡是教过书的民师来一次彻底解决,按教龄给每月20元的补助从六十岁之后领取。凤玲从此可以每年领到三千多元,这多少也算安慰吧。文娟也可以在年老后领这补偿。她到镇教办办相关证明手续时,眼泪止不住落,喃喃道:″本来我可以……谁知道……竟……还好政府到底认可了我们的……付出。″春山也泪眼朦朦的,″走吧老婆子,怨我呀,但一切都过去了……″是的,一切都过去了,生活不可能静止,他们通过运河桥,看到河水汹涌卷浪,一直东流,喟叹而去……


淘宝

逢二逢七便是物交大会,你所想到或想不到的古旧物件都可在城南火车道南边的公路边的地摊上买到,当然,亦军最爱逛的便是旧书报摊。摊前挤满了形形色色的男女老少。亦军心狂喜,像发现新大陆。那么多好书好报好刊。那一次他挑选了一摞,有《文史》有《中国社会科学》有《申报》有《光明日报》,有《潘光旦文集》,有《陈寅恪文集》,有《再生缘》《歧路灯》。论斤买,两毛钱一斤。他把半月的工资二十多块给了摊主,大轮的泰山牌自行车驮着百十斤的太阳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早已忘记了饿,嗖啦嗖啦地往山庄骑。一路的歌声,一路的陶醉。回到家,枣花看到亦军带回一轮太阳,她虽没多少文化,但从内心里喜欢亦军的买书,当她知道花了半个月的工资只说句,这回花得多。亦军却眉飞色舞道,的确这回遇到的东西好的拔不动腿,但接着就谦疚,因为三岁多的儿子眼巴巴在跟前,可亦军却什么吃头都没买。妻子虽未责备但毕竟这次精神食粮买的多了。他蹲下身,把儿子抱起来,亲亲他的脸蛋儿,走,爸给你买好吃的。他去了村中心的铺子,买了两条泗水产的饼干,花了一块钱,又买了一个玩具小汽车,咬咬牙又花了五块。儿子咧嘴笑了亦军也像孩子似的笑了。此后他买的报纸,一张张的滤,整整地剪下好文章几千篇,剪刀浆糊粘贴本伴着秋虫的啾鸣,几大本的剪报成为他向学生荐读的好文本,又从《文史》《中国社会科学》中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助他完成了几篇有份量的论文发表。几十年后,亦军抚摸着这报这刊还有那些书,当他在互联网上得知这些都快成了珍稀之宝时,拍案击掌而歌,双鬓斑白的枣花问道:亦军又发现什么?枣花你过来看这网上……枣花弯腰看电脑,两口子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