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杰 | 乡村轶事录(七)
公公与儿媳的故事
巧儿小时就特爱学习,无奈家庭贫寒,又得照顾常年卧病于床的娘,只上了三年级便下学了。出嫁前媒人说,巧儿过门后可能你又得像照顾娘一样照顾公公。
巧儿知道公公张成功从年青时就脉管炎,这病不好看。婆婆去世早,自己成了张家人后,自然就应担起里里外外的担子。八十年代实行教师实行异校调动,公公就到离家四里多地的外地教书。他每天就由儿子骑三轮接送。张老师几乎天天是站坐结合着上课,他数学课严谨有方,再调皮捣蛋的学生入了他的班也老老实实在数学天地里痴迷。镇里区里的也就安排他教公开课,小车接送。由于教学成绩好,便树为典型,又加上他勤奋好学,是镇里第一批的中师函授毕业生,教龄又长,故八七年民师转正头一名。
一时村民羡慕。自转正之后,巧儿就把接送公公上班的任务自己包了。张成功转正之后,立马家境好转起来,二儿子也考上了中专,几年后分到聊城电厂上了班,大儿就专心地干工地,成了离不了的建筑砌墙师傅。巧儿也就不再搞什么养殖了,养猪场转给了别人。巧儿一心一意地风里来雨里去接送公公。成功的脉管炎去看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都不见轻。他总不耽误课,看病总在星期天及寒暑假。老伴去世早,衣食住行打点都多亏巧儿。男老爷们总有些不好意思,但巧儿总是大大方方为公公拆洗被褥。
退休的前几年,领导照顾他不再坚持外调了就回到本村的教学点,教学点虽说1——5年级都有但总共学生不超百人。都往外走了,进城的去镇的,成功觉得越是这样,越不能叫孩子掉队。他积累了一辈子的教学经验,索性高年级的数学全包了。
巧儿说,爸,你教这么多课,身体吃得消么?巧儿没事,我不是快退休了么,今后就不上讲台了。转眼到了二0O三年成功到站办了正退手续。近村的孩子都知他数学教得好,便自发让他在家办班。如此张成功老师继续发挥余热。但终于有一天他的腿站不起来了。
但成功仍坚持为孩子们补课。巧儿每天晚上就背着公公上二楼的教室。当有人说巧儿的闲话,她却坦然道,人爱嚼舌根叫他嚼去。我侍候公公一天好好的,他就可以给小孩们知识。俺公公教书入迷呢。都知他教的好。小孩们上了中学,数学都好,考上高中的都沾了数学考了高分。俺从小没上过几年学,俺知道上学好了能干大事。俺那口子每每从工地回来还都看书,并叫俺侍候好公公。公公好一天,就能给小孩们多教一天。俺背公公,是背的学问哩。巧儿自自然然面带微笑,村民们听了都露出敬意的神色。
有人就开了玩笑,巧儿,比你从前喂猪强吧?巧儿一点不恼,看你大婶说的,喂猪再挣钱,换不来别人有知识。俺照管好公公,远村近邻的小孩们就能把功课学扎实。俺儿子也能替我帮他爷爷了,他在假期里给公公按上了电脑,又教他学会了上网,公公说,由于腿脚不便,今后可以叫孩子们网上学习哩,我的任务就是盼公公身体好好的,好叫他培养更多的小孩们呀!从此后,巧儿更是上心为公公变着法儿调换子做饭,一家人和美融乐。他们的事迹渐为媒体所知,报社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时成功总是说俺修来的福气,摊了个好儿媳,你们先采访巧儿吧!而记者一让巧儿说说自己,她却总是滔滔不绝地说公公将教书当成了命,有这样的老人俺为啥不照顾好他?
笫一次剪报
亦军上三年级,有次放学回家,走到村北头的墙跟下看有一堆垃圾,麦秸野草中有一张报纸,他走跟前弯腰捡起,发现是一张巜参考消息》,可能是用它作油条或糕点的包装纸,油渍麻花且沾有泥点,亦军展开看到有篇谈宇宙开发的科普文章,便津津有味读起来,走到家中,擦净并剪下,象宝贝样贴在本子上藏于今。
买书
亦军赶会,熙熙攘攘中听见有人喊他,扭头一看,原来是舅。舅给他三毛钱。他喜不自禁,和父亲给的两毛加起来直奔供销社文具部。挑选了一本连环画巜欧仁鲍狄埃与》,又选京剧剧本《龙江颂》,前者一毛六,后者二毛五,剩下的九分钱,买了铅笔橡皮。跟去的伙伴都买了吃头。他偏不,父母直夸好。
装卸工
亦军醒来一伸腿,腿那头被子凉了。他知道枣花老早就去干活了。
趁儿子还睡着,他洗刷毕进厨去做早饭,咋晚泡好的豆子膨胀得胖胖的,添好水倒锅里,风箱有节奏地拉着,烧好糊涂切好咸菜。而后喊醒儿子起床吃饭,儿子背上书包上学,亦军把饭给枣花留好也去上班。亦军走到村北头,他知道,枣花和村里妇女一块儿装石子,石塘里雾气蒙蒙,有霜雪,北风虽不强劲,但也彻骨地寒。
山屋跟前有她们用棒子秸烤火的灰烬。深更半夜等车是常事,等的空儿冷烤烤火,装完130汽车石子人人出身汗,而后烤烤火将湿衣暖干这都是常事,今天几辆130,往城里工地上送的多。他停放好自行 车,走进粉碎机东边开阔的石子堆前,她们挥起挖锨,滴着汗装着石子。
一锨一二十斤重啊!他找到妻子给了钥匙,说饭在锅里留着。行。知道了,你上班吧。亦军中午不回家在学校里吃午饭,所以枣花再忙也得在十一点回家做饭照顾儿子的。下午放了学,儿子在奶奶家玩。亦军就做晚饭,有枣花炒好的菜,这饭就好做,他烧白汤熥干粮和菜。待饭做好喊了儿子吃饭,儿子问,妈妈没来?
咱不等了,咱先吃。饭后邻居告诉亦军,说枣花晚上跟车进城卸石子了,不知多怎来,不用等。那时没什么电话的,不知她们什么时候来,一直等到儿子先委屈地想哭亦军哄好他睡下,而后将《日出》笫四幕看完,写下当天的日记,天已半夜了。妻子仍还没来,亦军怀着牵挂搂着儿子入睡了。
天还没明好,听见敲门声,又听到枣花的声音。亦军连忙披衣开门。你怎干了一夜?枣花说,我们卸完石子,我刚吃了一个馒头(那时一毛五一个),工地上的人说,来了十吨水泥,你们也卸它吧。虽然累,可大家一听又有钱可挣了,就高兴地应下了。
就这样,我们又接着卸。我们一人卸了两吨多。卸完了,我们一看天也到后半夜了,大家也累坏了,大娥说咱不走了,到俺姨家去,我们就去了她姨家。忙活人家给做了饭,又留我们睡了一觉,大娥的姨哥四点多开面包车送我们来。我做早饭,你别做了。那你就好好歇歇,睡好觉。行,今天不干了。你知道么?俺一天一夜挣了一百块钱,快赶上你半月的工资啦!可是那活多累呀!你身子又单薄,百斤的水泥袋超过了你的体重!我真不知你哪来的劲,叫我干都犯怵。哪来的劲?钱支使得呗!
唉,苦了你…………这么不惜力拼命地干!我也知道,是硬干,卸水泥眼冒金星,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地掉,但一想到钱,劲就来了。枣花……亦军听了鼻子有点酸,他知道这清苦的日子唯有苦干才能改变。亦军停了片刻,还想说什么,枣花说,好了,别说了,我去做饭,你给儿子穿衣去,你们爷俩吃过饭都去学校。啥也别说,咱攒钱盖屋好告别这两间土屋!亦军进了里屋叫醒了儿子,二十分钟左右,枣花把饭做好,饭菜的幽香洋溢着,一家人就边说笑边吃饭!
大音稀声
这是父亲第十次劝东海叫他放弃再考,″你有一个硕研了,兄弟西川本科就业都三年了,而且你侄都两岁多了,你也不谈对象,去应聘上班吧!″″爸,上班?我要研究东方哲学史,你懂不懂?教了一辈子中学……″″但家底空了呀,你考了博再考后,你多大了呀!″″妈,你也絮叨,烦人。″电话挂了,大音稀声。
打工的样
庄上最有学问的博导李凡要回家过年了,哎呀人家在北京社科院,去了几十个国家,研究清史光书写了几十本,忒有钱喽,保准开大奔或宝马。后来人们发现,年二十九到家的李凡坐火车到济宁再乘公交车到的山庄。人没发福,瘦。头发光四周有,中间,秃。衣着普普通通。见到的说,不咋,学问不值钱,打工的样。
秋收
亦军放了学把自行车往家里一放锁上门,拉起地排车就往老吴家林的地块疾走。儿子也从奶奶家出来说跟着去。下午枣花掰棒子。一家人又装又背。待装上车往回走,东西路大沟路桥有一上坡,怎么也上不去,附近无人,只得让二里外有耕地的人帮忙。上来坡,道了谢。时已九点,儿子睡车上,枣花心酸,今天中秋。
耕地
亦军北稻田有三分地,长二百米,四腿地被左右地邻悬耕闪下了。枣花说今晚你侍候耕它吧。亦军下地,悬耕机正在作业。他的学生家长领来的车。好说歹说人家为着面子说等耕了大地块。亦军只好等。夜深了,刮起北风,他来时没多穿衣,有点冷,就在地头上依棒子秸避风小睡。当快四点时,人家不情愿地耕完了。
做家谱
亦军为本村一外姓做了家谱,从撰文案到校稿跑印刷厂俩月的全部教务余暇用于此事。事毕,主人前来致谢。亦军爷们,俺老兄弟四个,商量了下,你既搭工夫又花钱,觉得过意不去,家里又没小孩了,两个大人又不喝奶吃鸡蛋,就一家兑了一百块钱,你收下吧。叔,我不会要钱。应该做的。嘿那就谢了。起身道别。
写申请
红英两口子前来,要亦军为他叔写份低保申请。他叔五十多了,找了仨媳妇至今没一个跟他。第一个媳妇倒是为他生了俩儿,但他养不起,便把孪生老大给他姐,二的归他。他眼神不好,搞拆迁把腰摔毁了,花费巨大。前期都是红英两口出钱,后无着。叔你费心写。亦军挥笔就。带来的茶叶香烟说啥也得让亦军留下。
″地主羔″
庆湖庆礼是叔伯兄弟,按说得団结。非也。何故?庆湖成份划成地主,虽不平,但逆来顺受。庆礼吃喝嫖赌把地卖尽土改时划了贫农。光荣。好拿这欺负堂兄。他们前后院,庆湖的堂屋墙皮子好让庆礼铲掉,下大雨冲刷露了土坯。庆湖屋顶上晒的粮食好让庆礼竖梯子上去偷走。庆湖给大队反映不管。庆礼乐,地主羔!
偷肉者
老实巴脚的庆山和地富分子在一块挂着坏分子牌子游街了,为啥?他撬开大队保管室的门偷了专门为做计划生育笫一批十三人营养补助的二十斤猪肉。伙夫做饭,发现肉被偷,告诉书记和民兵连长布下天罗地网,举报搜家。最终弄清是庆山干的。不由分说上报公社。游街开会批斗,庆山无地自容,人戳脊梁,后跳河。
孙子奔丧
庆坤当兵十几年,升官至副团 。祖母去世家族共议让他来奔丧。他坐飞机到济宁,而后市里派人开奥迪A接他到山庄。庆坤穿军服,进家先问祖母得的什么病,然后戴口罩,手套,极少说话,晚上守灵,皱眉在左侧偎着父亲和叔叔在麦秸上坐至天明。出殡那天,他臂佩黑纱胸别白花,搀父前行,村人惊愕他不哭奶奶。
看照片
安祺又撂下筷子,嫌饭不好吃,馒头吃一半掷于桌。枣花怒伸手想打儿子。亦军拦住,不语。走进书房,从影集中取出三张黑白照。儿子你看看。一是他打麦子往脱粒机仓口续麦个子飞尘直扑面孔的画面。二是和枣花拉庄稼汗流衣湿的镜头。三是他夹着口袋赶集买口粮与人议价的场面。朋友拍的看懂了吗?安祺哭了。
时运
庆明扛着铁锨急匆匆回家,对父亲说,从明天起,队里的活不干了,专心复读考中专。爹说,好,你读了十年书不能白读,我支持。庆明没日没夜地啃初高中课本。天遂人愿,七八年在考场上瞅监考老师不注意,抄了同桌的数学试题,一炮打响,被一所电力中专录取。后分配至电厂,从此一路春风。
二十年前,庆明主动调往贵州工作,特意把读高中的儿子一飞户口弄到贵州,开始人们还不理解,后来同事叫大明的也是山东人,也有一儿子与一飞一样,高考连考三伙,将就考了个师专,而一飞头一年还不如大明儿子的总分高却上了清华。大明才明白平时不大言辞的庆明肚里的心机这么深。
高考移民哪!招儿高!庆明又开始关心孙子啦,动员一飞辞在天津的工作,到拉萨去。经过一番努力成功落地到西藏计经委,孙子自然今后高考的目标还是北清,以边疆户籍入考,轻車熟路。庆明常挂在口头的名言是,到边疆去,到落后地区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不说的一句话是,子孙通过高考移民奔着北大清华去。前年庆明把在老家的八十多岁的父母接到了贵阳去住,那是繁华地段的大户型豪宅。
一飞有时就让爷爷奶奶坐飞机前往拉萨,还真别说,老人们没高原反映,身体健康,去布达拉宫上那台阶都不用搀扶,三代乐融。
- 上一篇:上一篇:李昌杰 | 乡村轶事录(六)
- 下一篇:下一篇:鲁壁 | 古源河水清悠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