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长篇小说连载 >
济宁文学

「小说连载」李光明 ‖ 天眼(1)

来源:本站    作者:李光明    时间:2024-10-05      分享到:


1

古语云:“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劝诫世人切莫昧着天良,做些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情。否则,俗眼易骗,善人好欺,但终究是瞒得了一时,瞒不过一世,瞒得了他人,瞒不过自己,终日惴惴,夜夜难安,岂能得到安宁?试想,古时民智愚鲁,刑罚不张,群众尚且知道修身自警,而况于今进入新时代,物阜民丰,法制健全,若敢因纤毫私利而枉顾民生福祉,终将被人民所切齿。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不辩而明,但偏有那胆大狂悖之人,自诩七分聪明,便怀着一个侥幸念头,做起损害大众利益的勾当,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惨淡凄凉的收场。

位于齐鲁大地之南腹的济宁市,素有孔孟故里,运河之都的美誉,其人文故事荟萃,自然风光秀丽,不胜枚举。单说其南端与苏北交界之处有着四个串联成片的湖泊,世称南四湖,俗称微山湖。此湖历史悠久,碧波千里,日出斗金,是不折不扣的鲁南明珠,一方福地。因此,傍湖而设的微山县也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依着青山碧水的恩赐,繁衍生息,绵绵不绝。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竭泽而渔式的开发以及工业污染的肆虐,微山湖的千顷碧波变为黑水臭泥,湖中的千万生灵也蒙涂炭,几于灭绝,于今回顾当时之情景仍不免触目惊心之感,令有识之士为微山湖的未来而扼腕叹息。幸而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模式让微山儿女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开始大刀阔斧的治理污染,倾十载之功,毕一代之力,才使得昔日碧波再漾,明珠放彩。然而,也许治理之功可告一段落,暂歇步伐,至于持之以恒的保护以及堵塞污染之流弊,根除人们残留的以污染换发展的陋识则是另一场扩日持久的战争。

话说,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微山湖,周边河流密集如网,其中一条大河蜿蜒汇入微山湖中,名为古道河。该河流域长,位置佳,因此许许多多的工厂便临河而建,既借其交通之便利,又倚靠其纳污,这条古道河自然成为当地环保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可是,偏偏就是在环保局的重点监管之下,这条河流的下游隔三差五的便会出现污染情况,令下游的渔民苦不堪言,环保局几番努力勘察,却也未能发现污染源,这不仅令环保局的工作受阻,更是令工作人员感到脸面无光。县局监察大队的冯骥才队长不禁自嘲道:“这个排污者滑溜的跟个耗子一样,专挑咱们不在的时候干偷事,咱们一去,他麻溜的窜回洞里,就留下一堆‘耗子屎’让咱们收拾。我看除非咱谁能长出天眼来,否则还真难逮住这个熊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冯队长本是牢骚一通,发泄一番心中郁闷,没成想这番话恰好被门外经过的甄局长听到,他略有所思的回到办公室,仰头望着房顶好一会,然后叹了口气,像是拿定了主意一样坐直身子,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省里的号码。

古道河上工厂林立,在热闹的经济活动中自然孕育出很多财富传奇,人们口中从来不缺少关于这条财富走廊上的企业家们白手创业的谈资。

所谓一树开十花,花花竞芳华。在众多流光溢彩的故事中,如果说硬要选出一个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来,那就莫过于天和科技集团董事长秦思宁的故事了。他是地地道道的微山县人,出生在离县城几公里外的渔村。秦姓在微山并不算大的家族,亲戚里也没有混的上台面的,而他的爷爷和父亲一辈子都在微山湖里打渔为生,所以当他刚出生的时候,家里人虽然高兴,但是对于他也没有寄托不着边际的厚望,几乎长辈们的心里都默契的认为他会子承父业,因此他的爷爷便给他起了思宁这个名字,意在希望他平安一生,安宁度日就好,不要好高骛远的啥折腾。可是没成想他不但能折腾,折腾的能力还是出类拔萃的。三岁的时候,他便能认识一千多字,成为周边有名的小神童,他穿着开裆裤被大人围着问字的情景成为很多有年纪的人的深刻回忆。

等他上了小学,他的聪明有了一个更好的展现平台,门门功课都是第一名,很快便收获了一大群父母级别的粉丝,轻轻松松成为了大人们口中的“别人家孩子”。而他那渔民父亲也开始迎来他一生当中的高光时刻,家长们不再嫌弃他身上的鱼腥味,带着包含羡慕、不可思议等复杂的情绪虚心的向他请教教育方法,这个憨厚的渔民哪知道教育是个啥,只是红着脸流汗。从那以后,老渔民懂得了什么叫做骄傲自豪,什么叫做被人尊重,那种感觉他是第一次体验,但是就像大麻一样令他上瘾,他也明白这都是他的儿子给他带来的,儿子就是他的福星,甚至是他们家族的希望。于是他开始下血本,学着别人一样培养自己的儿子,给他买各种书籍,带他出去见识世面,开拓眼界。而秦思宁也的确争气,没有让自己的父亲失望。从初中至高中,他的成绩名列前茅,鲜有排在第二名的时候。除此之外他还在化学上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在代表学校参加的省化学竞赛中夺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凭借这个奖励,不少大学的化学院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这些在当时的小县城无疑都是平地惊雷般的消息。

然而最为值得一提的还是他的经商才能,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亲为了支持他学习,更是经常举债,这些令他对金钱的认识与渴望达到了远超同龄人的水平。于是他开始给父亲出谋划策,让父亲在城里租店面,不仅自己养鱼还要收购别人的鱼,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开店面以后,他又让父亲跑运输,并且靠着自己的名气居然把鱼卖进了好几所学校,就这样他们家的经济逐渐好转,而他也不负众望的考进了重点大学的化学院,搞起了新材料研究,可谓是双喜临门。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将会走出县城,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时候,他再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居然在自己毕业那一年拒绝了外企提供的丰厚报酬,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微山来创业,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理解的,不少亲戚朋友表示了惋惜,更有一些人还故意奚落了一番。

那一次,也是他的父亲唯一一次与他争执,然而最终还是没能扭转他的心思。他的父亲无奈之下,只好将近些年攒好的积蓄给他,又拉着老脸为他东拼西凑了一笔资金开办他的第一家企业—天和新材料科技公司,这也是以后他的商业帝国的基石。后来的事实证明,秦思宁的选择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筹谋已久的计划,公司的产品、销路他都提前进行了公关,很快便实现了盈利,也从那时起,他的事业逐步扩张,成长为全省知名集团。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还不忘回馈社会,大力捐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个人的社会名望也是令人难以望其项背。所以,微山湖畔的老人们开始传开这样一句话:“城中金白领,出门坐轿郎,要说真如意,儿孙能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