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共鸣」李伯喜 ‖ 悲悯烛照下的日光流年 ---读刘星元的《小城的年轮》
近期,用了三天的时间,读了刘星元的《小城的年轮》,感觉他对县城的描摹,变迁,洞察,简直就是他的心灵史,成长简史,他用平视,在场,及物,悲悯,私人化的甚至小说味的叙述,演绎呈现了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变化,沉溺,挣扎,沦陷,绝望。他写出县城或者故乡的人生存的真相,也可以说他发现了县城里的一些物象,他挖掘了县城小人物的内心,以及他也成了县城人物的书写对象。
刘星元高中在县城读书,考上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打工经历,然后考选当上了小学教师,写作,在县城里买房,结婚,生子。看起来一帆风顺,其实他也是滞留在县城里的人。他也想逃离,出走,可境遇,困境,冲突,抗争,无力,无奈,他也在经历着一些小苦难,可他是幸运的,是文学拯救了他。
从文本上来看,全书共分三辑,一座小城的面孔,褶皱里的烟火味儿,滞留在小城里的人。
《人物书》中,开台球桌的老郑,挣下钱买了一大一小两套房产,生意下滑,做起了卖菜的生意。他也遇到了麻烦,他儿子考上大学,在南京就业买房,他卖掉了一套大房,给儿子交了首付。不久,妻子生病,又卖掉那套小房产,花光了钱,妻子也死了。他陷入了困境和绝望,可现实生活也给了他生活的希望,他又找到了一位老伴。
《褶皱里的烟火味》中,有人在背后喊住了我。是表哥顾有亮。他妻子出轨,他将奸夫攮成了重伤,入狱八年。他的父亲心肠郁结,生了一场大病也离世,妻子带着儿子离家出走,销声匿迹。当他释放回来,家没了,妻离子散。他开始做装修维持生活。他陷入了恐惧和绝望之中,在蔬菜批发市场里做装卸工,本着做人的真诚,打动了一个女老板,女老板将自己寡居多年的姐姐介绍给了他。他和她结婚。生活馈赠了他,让他度过苦厄,也给他带来生的希望。
刘星元的母亲黄启英,文盲,她用卖钢筋的钱,攒钱给他交上房子的首付。我为之感动,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片羽》中,《谁在人群里喊了一声》文中的想象力,自由,轻盈,厚重,荒诞。我看到刘星元的另一面,不仅仅是写实,而是后现代的意味,想象力的拓展,诗意,存在的境遇和荒诞,让我感到内心的轻,有了飞翔的感觉。我为他的笔力而高兴。
老教师。遭遇车祸,双腿截肢,他极度想自杀,平静后,坐上了轮椅。同学黄伟的溺水死亡。同学徐飞,有着文学潜质。为生存所迫,接管了家族的小产业,卖家电,早已忘记了文学。二姨邻居家的儿子是个疯子,钢筋焊接成的笼子里。全身赤裸。
《释恐书》也写下他的恐高和对地窖的恐惧。《涉世书》中的写了他的不甘、怅惘、孤独、不堪。
沈念认为,刘星元曲直交错地写出了活着之上的粗粝与纤细、冒失与沉溺、负暄与冷落。一座小城在他的笔端开枝散叶,肆意掘进,无边且越界。他镌刻情感般的描绘,在画面般的场景中映现,给予物事以广袤下的精微,聚焦中的离散。风暴走在抵达的途中,神灵躬身失去的领地,那些世态炎凉、人间流水,所有的喜怒哀乐、变千化万,亦是纵贯生命人事里的复杂观照与嘤鸣回响。江子认为,刘星元用精准而锋利的语言,书写出小城生活者的困顿;通过对一个个物象的审视,表达了对小城的眷恋和批判。这是一部献给小城过去式的挽歌,也是一部纪念小城生活的咏叹调。
我认为刘星元,用很多小片段,串联成很多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写县城,就是写县城里的人。文学就是人学。他贴着人物,怀揣真诚,用悲悯写下身边人的善与恶,悲与喜,写下自己的过往。他用他的魔法,写下他说遇到的人和物,事件,命运,存在,以及悲悯。
同样是写县城,或者说县城叙事,天津的张楚用小说写下县城,我希望刘星元,也和张楚一样写出县城的小说来,这样更为开阔,更为自由,更为诗意。最近传来一个消息,刘星元的一个短篇小说在《清明》杂志发表了,祝贺期盼,愿他写出更多的文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