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龙华 | 张九韶教授最先为尼山和孔母正名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董龙华 | 张九韶教授最先为尼山和孔母正名

来源:文化济宁网    作者:董龙华    时间:2023-08-12      分享到:

张九韶教授最先为尼山和孔母正名

作者:董龙华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名扬四海,游人如织,系世界文化遗产。但孔子诞生地尼山未加申报,受到不应该的歧视和忽视。张老师早年去尼山,只见门可罗雀,更见夫子洞成了羊群的寓所,浓烈的臊气扑鼻,令人作呕。

张老师感到对尼山太不公平,写了《打造曲阜第四孔》,于2002年3月24日在《济宁日报》头版发表,不仅鲜红大字的题目引起读者关注,为尼山正名的内容更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文章写道,作为孔子诞生地的尼山,理应和三孔有机相连,不可分割。一支庄严完整的圣人组曲,不能只靠三只孔来演奏,尼山理所当然应来加盟。尼山和三孔并列应毫无愧色,而且它原本应排在三孔之前。没有出生,焉有圣人辉煌的生命和身后绵绵不尽的荣光?沒有尼山,也就没有孔庙孔府和孔林!

后来张老师想到,尼山所以被轻视,根子是轻视孔母。司马迁《史记》记载,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野合而生孔子。两千多年被野合二字圧着,孔母难见天日。张老师感到对孔母太不公平!他在《孔母和孟母》文中写道,“孔母和孟母一样都是伟大的母亲。无论对野合作何解读,都无损于孔母的伟大。”甚至说,“孔母一迁,实胜于孟母三迁。”“要将孔母和孟母并称,定位于中国古代两位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并且建议,在尼山不要塑造老年孔子像,要塑造一个端庄、秀丽、典雅的具有东方神韵的女性,一个慈爱、坚毅的女神。或者建一个母子像,号称东方的圣母圣子。

《孔母和孟母》写于2005年9月,收入2006年2月出版的《济宁文化漫谈》一书。

我们十分敬佩老师的胆识!两千多年被污名化不得翻身的孔母,今天被老师尊称为与孟母并称的伟大母親。老师为孔母如此正名,应是历史第一人!

近年新建了宠大的富丽堂皇的尼山圣境,使尼山大为改观,成为旅游热点。特别召开纪念孔子诞辰大会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影响。但张老师认为,尼山不能叫孔子独占,孔母应是尼山文化应有之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古老的尼山有孔子庙,孔母沒有方寸之地。新建的尼山圣境似乎也把孔母忘却了。尼山圣境何以称圣?是圣母在此生个小圣人也。

随着尼山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一批文化学者和有识之士刮起了一股強劲的尊崇孔母的风暴,把野合的乌云刮走,焕发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孔母,终于还了一个迟到太久的公平。

难得在召开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之间,曾另设尼山世界女性分论坛,中国领导人,联合国官员和各国与会女性代表参与了祭祀孔母庄严的活动,其对孔母尊崇的仪式高到顶了!

我们期待着,以孔母为重点的下一期尼山建设早日动工。

附文:张九韶老师早年发表的为“尼山”“孔母”正名的文章


打造曲阜第四“孔”

作者:张九韶

一提曲阜,立即想到“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曲阜三孔”,已成为简短而影响巨大的广告词。但只突出宣传了“三孔”,无形中忽略了“三孔”之外的景点,使游客们只知往三个“孔”里钻,不知“孔”外另有天地。

曲阜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三孔”,还有周公庙、颜子庙、少昊陵、尼山等人文景观,这些无论放到任何地区任何城市都是宝贝。但是它们被“三孔”巨大的光芒掩盖着,受到不应有的冷落,发不出应有的光辉。

限于篇幅,不能周详地为其扬名,那就着重谈一下尼山吧。

一、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应是曲阜旅游的大卖点

大多数游客,只是笼统地知道孔子的诞生地在曲阜。也正因为是圣人出世的地方,曲阜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孔圣人具体出生于曲阜何方,许多人则茫然不知,这是极其不正常的。

在曲阜城东南方约 30 公里,有一座小山,叫尼山 ( 原名尼丘山 ),海拔 340 余米。山不算高,因为有一位东方圣人在此出生,而成为一座圣山。

孔庙是祭孔之地,孔府是孔氏府第,孔林是埋葬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作为孔子诞生地的尼山,理应和“三孔”有机相连,不可分割。一支庄严完整的圣人组曲,不能只靠三只“孔”来演奏,尼山理所当然应来加盟。尼山和“三孔”并列应毫无愧色,而且它原本应排在“三孔”之前。没有出生,焉有圣人辉煌的生命和身后绵绵不尽的荣光?没有尼山,也就没有孔庙、孔府和孔林。

千里万里来到曲阜,却不知去拜圣人出世的圣山,这就像穆斯林来到沙特,不去朝拜穆罕默德出生地麦加一样,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尼山,理应成为曲阜旅游吸引人的景点之一,理应成为游客的必到之地,就像游客来曲阜必到“三孔”一样。

二、孔子出生的种种传说和历史谜团,将引起游客浓厚的兴趣

司马迁作为严肃的史学家,对孔子的身世和出生,有如下一段最权威的记载: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至其父叔梁纥时,已失去贵族特权,但他作战勇敢,“以勇力闻诸侯”,为鲁国立过大功。《孔子家语》载,叔梁纥的妻子施氏,为他一连生了九个女儿。他又娶了个妾,生了个儿子却是个瘸子。不得已,他又向年轻的颜徵在求婚,颜氏即是孔子的生母。

对于司马迁笔下的“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一说,两千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聚讼不已。这件事给尊孔的儒生带来不少的尴尬,儒生们便竭力寻找“野合”另外的含义。如《史记·索隐》云:“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安初笄之礼,故云野合。”

相传,孔子父母结婚时,叔梁纥已 60 多岁,而颜徵在只有 17 岁。一老一少年龄过于悬殊,非同青壮年婚配的礼仪。加之这是叔梁纥老人的第三次婚姻,大概没有明媒正娶,而又从简办理,所以与一般“野人”( 普通百姓 ) 的婚礼相近,于是便称作“野合”。

这种解释“野合”也许有些道理,但总觉有为尊者讳的味道。

其实,即使在荒僻的山野,浪漫一番又何伤大雅?

孔丘后来成了圣人,关于他的出生,自然会演绎出许多神话故事。有说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口吐玉书于阙里,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有说孔子诞生之时,有二龙绕室,颜氏房中响起天上的仙乐,并听到空中有声云:“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影响最大的一则传说是,孔子出生于尼山脚下的一个山洞中。这个山洞至今尚存,原称坤灵洞,后称夫子洞。还有的说,一只雌虎曾在洞中哺乳过孔丘。

这些故事和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作为旅游的谈资还是蛮有趣的。

三、尼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尼山,兼具自然之美和人文景观,十分难得。自然之美,又兼有山水之美:尼山五峰环峙,山林葱葱,树古石奇;尼山脚下 1958 年建一大水库,碧波荡漾,十分清幽。山环水绕,此处诚为休闲度假、自然生态游的理想之地。尼山的人文景观,多与圣人出世相关,具有很高的独特价值。很久以前,尼山即建有孔庙建筑群——尼山书院,和为尼山山神建的毓圣侯殿等。夫子洞内原有天然石床,并雕有孔子石像。对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小石洞,千万不可小觑;因了圣人的诞生,它的每一方寸之间,它的每一粒沙子都是神圣的,并因此会对游客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四、可将尼山作为曲阜第四“孔”着力打造

尼山本应和“三孔”有机相连,享有和“三孔”一样的门庭若市般的繁华。为什么被长期抛在一边,尝尽门可罗雀的冷清呢?

我想,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尼山不姓“孔”,无法和孔庙、孔府、孔林在“孔”字上简单勾连。二是尼山离城远,游客至此,不如去“三孔”方便。三是我们长期以来对尼山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只看到洞小庙破,没意识到其中蕴含的独特的巨大价值。

尼山,原名尼丘山,和孔子的名和字相同,又是孔子出生地,能不能又称“孔子山”呢?这样就可名正言顺地和“三孔”并称“四孔”了。或者并称“三孔一尼”。

尼山离城稍远,也不算坏事。“三孔”相距太近反而不好,客人当日游完“三孔”当日离去,是曲阜留不住客人的一个原因。如果在尼山布一个游客必去的景点,客人在“三孔”钻出来,又到 30 公里外的夫子洞转一转,当日肯定就走不了了。尼山,实是围棋盘上的一着妙子。只要加大投入,着力打造,尼山旅游定会火爆起来。(原载《济宁日报》 2002 年 3 月 24 日)


孔母和孟母

作者:张九韶

孔子的地位远远高于孟子,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孔母的地位远远逊于孟母。

造成此种状况,大概‘有如下原因。

一是《三字经》上颂扬孟母“择邻处”“断机杼”,教子有方,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是司马迁《史记》记载,孔父叔梁纥和孔母颜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尽管后人对“野合”作种种解读,对孔母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易消除的。

其实,这种扬孟母抑孔母的倾向是不正确的,对孔母是不公正的。

孔母和孟母一样,都是伟大的母亲,无论对“野合”作何解读,都无损于孔母的伟大。

孔母的伟大之处,不仅生下了以后成为“至圣”的孔子,而且成功地培育了孔子。孔子出生三年,年老的父亲去世。不久,年轻的寡母带着幼子从尼山脚下的小山村迁到鲁国的都城曲阜阙里定居。孔母移家可能有经济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出于对培育儿子的考虑。曲阜是鲁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为孔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设若孔母不搬家,一直住在偏远闭塞的小山村,尽管孔子天资聪颖,恐怕日后也难以成为博学的圣人。因此可以说,“孔母一迁”,实胜于“孟母三迁”。

虽然史籍少有记载孔母如何含辛茹苦,对其幼子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但她为孔子的成长作了正确的引导和精心培育却是肯定的。孔母和孟母一样是教子有方的基于以上认识,我有以下建议。

一、作为孔孟故里,我们在将孔孟并称的同时,也要将孔母和孟母并称,定位于“中国古代两位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在研讨孟母教子经验的时候,不可忘记另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

二、在讨论孔子诞生地尼山的旅游规划时,有专家提出在尼山建一巨大的孔子雕像。我想,与其建一个老年孔子像,不如建一个年轻的孔母像,塑造一个端庄、秀丽、典雅的具有东方神韵的女性,一位慈爱、坚毅的女神。或者建一座母子像,号称“东方的圣母圣子”。这样做,更符合孔子诞生地景区的要求,也会增强景区的影响力。为了保证图像的典范和美感,可向海内外广泛征集草案,建成之后,应成为东方圣地另一个闻名于世的标志性景观。写于 2005 年 9 月收入《济宁文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