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龙鸣 | 研究雷州文化要追根穷源

来源:本站    作者:龙鸣    时间:2024-01-31      分享到:


研究雷州文化要追根穷源

  ——读张应斌教授新书《雷州雷神之谜——广东古越人文化踪》


 张应斌教授是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退休后继续专心著书,接连出版了两部研究雷州文化的专著,《雷州雷神之谜——广东古越人文化寻踪》和《范梈与他的<海康集>》。

有位朋友代表我们提出这个疑问:您是搞中国古代文学的,怎么退休之后连续出的两本书都是关于雷州地方文化的?这个问题搔到张教授痒处,他有些兴奋是回答:问得好!接着他说了两个原因,一是对脚下这块土地的热爱。他在湖北恩施生活十二年,在广州梅州生活十年,对前者的土家族文化和后者的客家文化都献出了自己的研究热情,调来湛江已有十二年,对雷州半岛不能没有感情,也不能没有回报。其二,他在为雷州文化抱不平。这一片独特环境热带气候造就的“雷乡”,其文化的独特性世所罕见。然而,多年来覆盖上厚厚的尘土,掩埋下众多的难解之谜。多年的积累,广厚的学识,使张教授可以轻轻掀开雷州历史尘封的一角,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竟是“岭南古越文化在广东最后的一块残存地!在现代浪潮滚滚而来的今天,人们大多对此熟视无睹,致使广东古越人文化灰飞烟灭,即或残存也堕入漫天大雾中,正在失去本相,逐渐消失,一步一回头地走向灭绝。”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张教授眼见传之几千年的古越文化濒临灭绝,是一种什么心情?他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心,他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急迫心,他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进行如此艰辛的劳动,他不光毫无稻粱之谋,甚至毫无图名索利之心。退休了,他既有“采菊东篱”的优裕时间,又有阻止孩童堕井的急迫心情,所以才能“兴之所致,泼墨如花”。

为写《雷州雷神之谜——广东古越人文化寻踪》一书,他翻阅史料无数,光引证文献就达156种,历史之谜通过他严谨的考证,剥元葱般一层层展开,慢慢显露出其中的本质。

比如,他试图揭开雷州古国之谜。对于雷州半岛的历史,我们知道一点鲤鱼墩人的信息,然后汉代徐闻,再后唐代雷州,只是一条隐隐约约的虚线串连起来。如果问,从公元前八千年到公元前二百年的西汉,这七千多年的历史有何记录?从西汉再到唐代,这六百多年间又发生了什么?雷州半岛的历史不像中原的历史那样,三皇五帝承接二十四史,对每一个时期都有比较清晰的描述。

张教授在努力为雷州半岛历史弥补一些历史空白。鲤鱼墩人之后,产生了极其古老的文明古国。当中原地区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时,岭南雷州半岛有一个古老的国家,这个古国的信息为下层工匠为主的墨子弟子所获悉,从而进入墨子的视野。这个国家名輆沭国。輆沭之名最早见于《墨子● 节葬下》, 其中有载:“昔者越之东,有輆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外’”。《易中天中华史》中,也谈到这一风俗,婚后的第一个孩子,要杀掉或吃掉。这显然是整个人类在母系被父系取代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在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的男子为了确保自己的辛苦所得不会便宜了“野种”,就杀掉来路不明的长子。《山海经》中无輆沭国,而有雕题国,雕即纹身,题指额头。从其所指方位来看,为南极之国,当是雷州古国。

雷州半岛地区走出原始社会,实行“自相君长”的部落酋长制度。汉文帝时,南越国王赵佗在写给朝廷的报告中提到:“蛮夷中,西有西瓯,众半羸,南面称王”,西瓯即指雷州的輆沭国。汉武帝元鼎四年,朝廷派使臣官国少季出使南越国,这位使臣与幼王之母私通,南越丞相吕嘉借机弑杀国王另立,汉武帝以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攻入番禺,南越国灭,古雷州的輆沭国遂和平归汉,中央在徐闻置县设港,许多王公贵族徙徐闻,置左右候官,迎送宾客及贡献货物的官员。一时间,这个三郡边缘,穷海之末成为等候信风的国际港口和人口密集的都会,这里货物堆积,交易频繁,造就了许多富商,故有“欲拔贫,诣徐闻”之谚语。直到六朝时,广州才在对外交往和经济上,逐渐超过徐闻,成为新的国际大都市。

此时,中央王朝与合浦乌浒蛮夷族的冲突加剧,战事频繁,除了两汉两伏波将军为标志的大规模战争,仅在东汉时期,比较著名的战争就有五六次,梁陈之际,战争也影响到合浦。加上瘴之疾,死者十之六七。梁代,雷州半岛发生了以孟喜等为领袖的黎族人民反抗官储的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五领袖被杀,被雕刻成五个擎旗跪像,如今仍跪在雷祖里,成为雷州雷神显灵助阵平乱的实物凭证。盛唐时期,岭南部落的自治状态开始动摇,长安的当权者频繁出兵,围剿古越人,他们退往广西而为今天的壮族,退往海南而为今天的黎族。虽然被打败,却没有被消灭。

张教授认真梳理历史的残简断章,慢慢找出些蛛丝马迹。雷州古国的邻国罗州石城国的灭亡,大约在唐高宗显庆年间。高州王国的灭国时间是武则天圣历二年,国姓为冯,在冤案迭出的武则天时代被诬谋反遭诛,尸骨横陈,无人收葬,族中小童冯元一因年幼免死,但被阉割,后为高姓人家收养,改名高力士。雷州古国此时也遭瓦解,陈姓子孙流落他乡,其中有位名叫陈义者到高州刺史房千里帐下为将,闲谈中通过房千里史笔,留下雷州古国珍贵的神话传说。

再如,一直困扰人们的陈文玉之谜,张教授也有新的发现。要揭开陈文玉之谜,首先要剔除附盖在他身上的迷雾。第一,说陈文玉进士出身,不符合历史事实。明万历《雷州府志》称陈文玉为陈代人,中第任刺史,殁后神灵显著,州人立祠祀之。张教授说:中国进士之制,自隋代始,陈代之时,中国的进士制度还没有产生,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第二,说雷州人陈文玉任雷州刺史,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官制。古人为官,须进行地理回避,这个制度决定地方长官必是他乡之人。汉代县以下的低级官吏,有用本地的。自隋始有了科举制度,即使低级官吏也用外地人,何况州府最高长官“刺史”?第三,说陈文玉任雷州刺史,也不符合岭南的历史实际。历史记载中,所谓陈文玉任雷州刺史的时候,雷州人有自己的大首领,当时称为酋长,也姓陈,叫陈玄,而非陈文玉。

那么,陈文玉之谜是怎样形成的呢?

唐末有位高州刺史,名叫房千里,是唐代著名宰相房玄齡的后代。房千里极有才学。《全唐诗》《全唐文》中都录有他的作品。任高州刺史期间,其门下有一从雷州投奔而来的牙门将名陈义,牙门将是主帅帐前树牙旗的军门。牙门将陈义是房千里依重的帐前大将。房千里到岭南当官,对岭南的奇异风光和独特文化十分着迷,不改文人之好,收集整理所见有闻,结集《南方异物志》和《投荒杂录》等书。官长对当地的风土民情有兴趣,自然不会放过来自雷州的牙门将陈义,对他的采访成文后直接以《陈义》命名,成为是雷祖神话的第一文本。陈义来自古越人的故乡,那里世代流传在古越国各民族的人类起源和宇宙起源的古代神话。从陈义之口到房千里之笔,完成了雷州古神话从口传史到文字史的承接。他的记录,对雷州雷神神话的流传,功莫大焉。房千里对陈义所讲故事的记载《陈义》一文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宋代的吴千仞据此创作《英山雷庙记》,是雷祖神话文本的整理者,明代的庄元贞修《雷祖志》,则是将雷祖神话基本定型的人物。他们在改写和创作过程中,丢掉了《陈义》中有关人类起源和宇宙起源的重要内容,把神话当成历史,把传说当成现实。由雷神到雷祖,他们在将雷神祖宗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将雷神人格化,私有化和使雷神神话历史化、虚假化等问题。

在这本书中,张教授雄心勃勃,试图解开谜还有:雷祖神话的文本之谜,雷州神庙之谜,雷州雷神敕封之谜,粤东伯虑国之谜,粤西雷州古国之谜,雷州黎话之谜等。全书共十二章,涉及得全是湛江文化人特别关心的问题,理应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