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翼 | 画里蕴文 文中显画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彭天翼 | 画里蕴文 文中显画

来源:本站    作者:彭天翼    时间:2024-02-27      分享到:


贺辉才无疑是一位才子,是一位绘画为文的艺术家。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中文系的毕业论文《<聊斋志异>狐仙心理结构初探》十分精彩,其对蒲松龄先生所塑造的众多狐仙形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她们具有动物心理、人的心理和仙家心理的三重结构,其论文的独特视角和深刻分析显示其学养的深厚,我认为他一定能成为一位不错的学者,当时学院准备要将其留之于中文系任教的,但他毕业回到家乡耒阳市后做了一中学的校长,旋又调到市委宣传部做副部长,再入文化局当局长。虽然我们以后断了联系,但我想,这样的人才或许在官场当升迁很快的了。

直到前年,我才得悉他却钟情于艺术了!竟然到中国美术学院、国家画院进修了八年,师从几位著名画家,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十年间,成为了一位山水画家,曾于京城及山东等数省举行画展,早已颇具影响了。如今,他又将其工作室搬回了湖南长沙!

作为一位对艺术不懈追求者,辉才钟情于山水,拓开了自己山水画作的辉煌之路。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说:"因为写生,我背着画板与画家们去过许多地方。三湘四水、三山五岳、黄土高坡、沙漠草原、长江黄河,高山雪域,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见过北方平原的辽阔,西部高原的厚重,南方丘陵的秀韵,东部山水的意蕴。目之所及,祖国大地,无处不美。一次次爬山越岭,一次次坐望山川,一次次澄怀心胸,不仅仅是画艺提升,而且内心得以充盈,趋于平和。"

除了所制的数千幅令人震撼的山水画作之外,辉才将其书画创作进程中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点点滴滴又幻化出许多朴实厚重的文字,衍生出这本精选的七十余篇洋洋洒洒的散文集来,又致跻身于散文作家的行列了!

无论纵观横视,辉才的散文具有其自已独特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朴实充溢的语汇;悠远的意境、深刻的历史思绪、厚重的现实感悟等等特色。

辉才散文的独特风格在于以画家的独特视角审视人情世态山水境遇,而如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接受者眼前。或许,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特有的地域基础认知吧。辉才散文的风格是立足于对故乡对家山的认知基础上的。这集中体现在该散文集的第一辑《最忆是家山》中。他深情地写道:"我村附近的山头就有龙形岭马伏岭牛形岭羊牯岭虎头山凤山;也有根据山的大小高矮而取名的,大岭上高岭上矮岭上,还有后背山等等。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想象力。"山,是作家的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想象力和文化內蕴,这就注定了画家作家兼任的辉才散文的坚实基础而形成自己文字的独有风格,才有精雕细刻朴实无华的老木匠父亲形象(《父亲是个好木匠》),才有母亲坛子菜里蕴含的母爱情怀乡愁乡情(《母亲的坛子菜》),才有挺拔于家山里亦如故乡亲族而傲世骄人的银杏树(《最有故事的树一一古银杏树》)。从纵向看,辉才散文的独有风格,正是立足于家山之上的人事世情的朴实厚重的乡村色彩,着人向往。

而这一风格的形成,当赖于其笔下的朴实厚重的语言的外在形式特色。我们往往读到许多人的散文作品,极力于豪华修饰艳丽词藻虚假叹惋为上层楼强说愁的无病呻吟,在外态虚美的锦衣下其实内在空洞乏物。而辉才的散文亦如其画作:朴实厚重。他摒弃了冗余的华字丽词藻饰装潢,而釆用极为朴素的文字来描述厚重的内容,因此读其散文有一种沉甸甸的又能长咀饱腹的令人深思的感觉。散而不泛,神聚于中,审美之感犹如山水的厚实与美丽。这是一种文学创作中应该赞扬的风格。

正因为如此,辉才的散文便具有磅礴的气势和诗意境界悠远的特色。辉才的散文创作是其笃行绘画艺术的衍生品,或者说,作为艺术追求者,绘画与为文,对于他,是一双姊妹平行路,画与文随之相伴而行。因而在纵向的基础之上,沿着画家的艺术足印,得以横向铺陈。如前所述,其写生绘制的足迹遍及神州,祖国山水的奇妙耸峙与流畅,在其笔下便有了另一种艺术表达的欲望,因此随之而伴的散文创作的如山一般的磅礴气势。这不是小令不是闲章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磅礴奔腾的山势之壮美形态。辉才这本散文集的第二、三两辑《搜遍奇峰打草稿》则集中体现了其散文创作的这一特色。作家在这两辑中刻画了很多奇峰峻峻,无一不在其笔下彰显出磅礴的气势来。无论湘西湘南的奇峰峻岭,还是大西北与远东南群山的峻峭与秀巧,还是京郊的龙山之舞(《云舞龙山》)妙峰山的奇妙(《品读妙峰山》)都是十分有气势的壮美之态,着人细咀慢嚼品味无穷。

伴山之水尤为流畅且奔腾, 而辉才对于水的描述更显现出山川意境之气势。诚然,家山之美延伸铺陈至神州各处的山峻之壮,乃壮美之意境也,而对水的描写,更显其笔下意境之悠远与深长,比如写象江河这段文字:"它是一条从山峦重叠的山坳间流淌而来的不很起眼的小河;它是一条坡度大且蜿蜒回转逶迤而去的小河;它是一条由许多条小溪流汇入而成但不能通航不便放排的小河。山洪瀑发时,大江般凶涌奔腾巨浪滔天;而少雨时象小溪流在石隙间涓涓细流;在平常时节那是遇平坦而舒缓,碰石壁而激越,颇有节奏有旋律地流向远方。"(《象江河畔的村落》)

比如这一段:"远眺俯察,龙云山美不胜收。但真正最吸引我们的是白河大峡谷,有山有水,水曲折回环,山逶迤起伏。山石基为花岗岩,似刀削斧劈,块面光滑,体积凸现。石纹粗者左撇右捺,转折顿挫,刚劲有力,犹如巨人刻下的雕塑作品,线条老辣稳健;而石纹细者如游丝,婉转回环,细腻温润。山下有水护脚,水上有险山峻岭,高峡飞瀑,生生不息,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龙舞云山》)这些畅达奔腾的川水与气势磅礴之山岭相得益彰,是多么高岭深长的意境!   

其实,辉才散文亦有其如柳词般温婉柔和幽美悠远的另一种诗意层面。在另几辑的辉才散文中,实不乏悠远幽深的意境。他的散文其实也特别注意营造另一种诗情意境的。与其画作一样,具有另一种诗意的魂灵,比如《山野中的蕙兰香》,描写山野中的蕙兰,悬崖上的石缝间,巨石旁的溪流边,高山对峙,峡谷幽深,泉水叮咚,山风吹拂,蕙兰花恣意开放,暗香浮动。这如同一首另类的诗境。而这又显现作为画家的独特视角上,呈现的是缤纷的色彩:画家当然对大自然的色彩特别敏感,体现在这些散文中,也便色彩缤纷了,散文便具有了强烈的色彩感。如《窗外》中对窗外花木四季的描写,就主要体现在色彩上,而且描写细腻,注重色差与色变的微妙变化。如《又是一年红叶季》《天凉好个秋》《最有故事的树》等篇目描写秋天的绚丽,即使描写红,也有浅红深红大红玫瑰红;即使抒发黄,也有浅黄橘黄褐黄,因而丰富多彩。又如《三月是开花的季节》《最美人间四月天》等篇目,皆是色彩描写的典范。最具悠远而绚丽的境界。窃以为,辉才的散文既具有苏词般的豪峻又兼有柳词般的温婉,因而具有双重和多重的诗意畅达的境界,不仅壮美,而且秀美。

辉才散文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思绪和厚重的现实感悟。如前所述,作为画家的贺輝才,不仅学养深厚读书甚夥,而且在写生创作途中真正是行过万里路,涉猎甚广,研究甚深,所以在他的散文第七辑《对联与碑刻之美》中的篇什,对与绘画写生相关的诸如亭台楼阁寺院庙宇的对联摩崖石作碑刻经林的描述,更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尤其是结合境地描述而对文人墨客诗人词家作品的引入与评析,便有了更深入的思绪与情感,将接受者带入种种历史的时光隧道中,往往发人深省,又能将人引入对现实情境的感悟。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观照,便更增加了文字的厚重更添加了文化的意蕴,将文旨提升了一个一个的层次。比如《最有故事的树一一古银杏树》《岳麓纪游一一麓山寺》《畅游蔡伦竹海》《湘西纪行》《苏仙岭往事》《走进大别山》等等篇章,无不从历史人文阐述中映照现实描绘的璀璨,或从现实纪游里挖掘出历史的掌故,辅以文人墨客诗词大家的作品或碑刻摩崖名句与传世对联等等,使得其散文便更加厚重起来。

苏轼在观王维所画《蓝田烟雨图》后曾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得以将此语借用的是:观辉才之画,画中蕴文;读辉才之文,则文中览画。贺辉才已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了,而其绘画艺术路途中衍生的散文作品,又彰显了另一种文字艺术的壮美与秀美的兼及,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艺术造诣。

辉才的这本散文集《性本爱丘山》付梓之际,嘱我为之序。遗憾的是,鉴于才疏学浅加之老气横冬思维枯竭,我实不敢应承。然而作为我的学生又是老朋友,实实又不好拂意,只好胡涂上述几行感想,实在不能称之为序言,只可谓之对其学养人品画著文辞的粗浅绍介而已吧。

滥竽充数勉强塞责,不负所托也,可乎?

2024.2.20于长沙蜗居

(彭天翼,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人、小说作家、文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