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广 | 兖州古树名木初考
兖州古树名木初考
杜心广
古九州之一的兖州,为古檀国地,后属于鲁。嵫山峙其西北,泗水绕其东南,土地肥饶,民情淳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先人们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在此繁衍生息。《山东森林》-书中记载:《禹贡》中有“济河惟兖州……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尚书》记述“九州物产,兖列其首。”远古时代兖州丛林密布,树木葱茂,隋唐年间名胜古迹荟萃,古建筑与古树名木相映成辉,风景秀丽。
据清光绪版《滋阳县志》中记载;原古兖州,名树珍木甚多,最盛莫如清代。而史志中赞美兖州古树的诗篇也大多出自清代。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古树能保存下来的极为稀少。漕河镇西华厂村和大安镇高庙村两棵千年以上的古柘树,为我市树龄最高的稀有名贵古树,最近颜店镇孔屯村又发现一古柘树。
我国自古就有“南檀北柘”之说。柘树,桑科,柘属,别名柘刺,柘桑,本地方言叫柘圪针。柘树晚秋落叶,初春发芽,四月开花,麦收时结果,呈暗红色,如桑葚般大小可食。柘树产地分布华东、华北地区,多为灌木状,亦称为柘条,生长缓慢,形成乔木者极少,需数百上千年。其木质坚实而有韧性是细木工匠的上等用材。
西华厂村古柘树被村民敬奉为神树,千百年来,为附近村民视之为“神灵”,不容任何人买卖、破坏。传说百余年前,柘树上生了一个柘黄。来了一个柘蚕,长了有一大尺多长(约0.6米)。一个南方人来到树下,看见柘蚕和柘黄就不走了,吃睡都在树下,守了三个多月,等柘黄和柘蚕精长成了,被他盗走了。
西华厂村民在古柘树旁,砌一围墙保护这千年的古树。该树树形奇特,象一条盘龙欲上青天,枝繁叶茂,远看象是一巨大的盆景。几年前林业局普查时拍照,该古柘树高约6米多,胸围2.2米,编号009号。
而围绕着高庙村古柘树,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春秋时期的柳下惠墓林,就在高庙村。柳下惠的同乡,中都(今汶上)人卜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卜子夏生前敬仰柳下惠高尚的品德,在他临终前,嘱咐他的次子迁居兖州为柳下惠守墓。卜氏祖林紧靠柳下惠墓,当年两个墓林内古木森森,炉烟霭霭,为古城一名胜之地。经过岁月风雨的摧残,古墓和古林已荡然无存,卜氏祖林内仅存下这一株朽裂中空、弯曲不能成材且浑身是刺的古柘树。谁也说不清它的树龄,只是传说五百年以前就已经空心了。
1994年,修327国道时,古柘树正处在规划路面上,经群众向省林业厅反映情况后,省厅专为此树下发传真电话:原地保护该树,国道线路西移。此树位于国道以东,经过者无不停步观赏。当年山东、济宁电视台都为此新闻报导。这棵古柘树高约8米,胸围2.7米,为一级古树名木。裸露的树根如龙爪,树干盘曲如虬龙,虽苍老朽裂但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夏天柘实成熟时,古树上绿叶、红果,招人喜爱。
2007年10月6日为撰写《柳下惠墓考》,笔者在古柘树下拍照、录像、采访卜氏后裔的老年人。不料五天后的凌晨,一辆载货五轮车,迎面将古树撞毁后逃逸。
原本看似苍劲的古树,因朽裂中空,仅靠树皮存活支撑全树,而树干内因年久积水腐朽,非常脆弱,不堪一击。古柘树被毁后,该村卜氏后裔气愤之余,自动捐资将古树保护起来。但却遭另一村民的阻挠,并将保护墙破坏。
根据《山东森林》一书中有关条例:“对已死亡的古树,也要作为‘古木'保存"。所幸被毁的古柘树已延生第二代新枝多年,正可谓嘉树延年、代代相传。笔者经过三个月奔走呼吁,请《齐鲁晚报》和济宁电视台记者在媒体上报导,上书省林业局领导和兖州市政府领导,终获得省局和张胜明市长批示重新将这株古柘树保护起来。园林局保护牌277号。这也是我市唯一一棵,经省、市领导签发批示保护的一级古树名木。
笔者在2009年12月29日,给市园林局做向导,为已查找到的古树做保护标牌时,又发现颜店镇孔屯村村东原洸河故道北岸石河堤的石缝中,长着一株树形奇特壮观的古柘树,树高约7米,胸围0.8米,树龄约200年以上。树根虽然生长在狭窄的石缝之中,却枝叶茂盛,每年结不少柘实。村民们将其奉为神灵,不敢毁一枝叶。园林局保护牌274号。
兖州自古既是战略要地,又是历代的古战场。元末明初,我市广大农村饱受连年战争的摧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为躲避战乱,流离失所,乞讨他乡,大片村庄形成无人之地。明朝建立后至永乐年间,朝廷下诏分批大规模移民。我市有很多村庄的村民,都是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来的。所以数百年以来有民谣曰:“要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人们虽然远离了故土,却在魂牵梦绕之中,始终忘不了故乡的大槐树。槐怀同音,人们广植槐树,以表达内心里的思乡念祖之情。人们将古槐作为祖宗的象征,故乡的象征,把对故乡的怀念,寄托在世代栽植的古槐树上,这也是我市多见古槐的一个历史原因。现有的古槐多在村民庭院中,权属归村民所有,古槐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在规划村民宅基时都给古槐留好生存空间,这也是古槐免遭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槐树,豆科,槐属,又称国槐,兖州方言称家槐,深根性,根系发达,生长缓慢,木质坚硬,是做家具的优质木材。其叶、果可食,花淡黄色,是染布的染料。结荚果,肉质,因荚果长成长条状,方言亦称“槐连豆子”。果实和根皮可入药。槐树是我国北方的特有树种之一,生命力强。
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古槐被称之为“汉槐”、“唐槐”。槐树是树木的精灵,《说文解字》曰:“木鬼为槐,鬼,精灵也。”槐树之所以为木中之鬼,是因为她集万木之优点于一身,生长于天地之间,年代久远的古槐,大多树干朽裂中空后,就不再长粗了,也曾有古槐树洞内积有泥土、朽木由鸟类携带其它树种,落在树洞内萌生其他树种如“古槐抱椿”等等。民间谚语云:“百年柏,千年松,比不了老槐腹中空。”槐树确系寿命长的阔叶树树种。
清光绪十六年(1890),兖州知府穆特亨额撰写的《重修兖州府署碑记》中描写了兖州有:“古槐夹道,清风徐来,与二三君子治事其间。”之意境。由此可见清代兖州城乡树木葱茂,蔚为壮观。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它吟诗赋词。如《滋阳县志》记载:道光年间进士吴步韩作《瑕邱右槐》一诗中赞曰:“瑕邱古城古负瑕,瑕转夏声乃负夏。中有老槐不计年,万木森森无两大。百丈孥云碧落参,千障蔽日清荫泻秦松汉柏皆儿孙,老辈肯居三代下。夫子松、端木楷,代历春秋比其亚。祗有孔林万松柏,遥遥相对瑕邱槐。”
目前我市城乡现存活古槐共有十四株,目前生长情况尚好。现按古槐胸围的长度排列如下:
(一)盛唐时期也是兖州各方面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城乡都有过有关唐槐的传说,说明唐代建树较多,人们多借树怀念。新驿镇马楼村韩玉善家的古槐,高约10余米,胸围3.1米,树干上部的树洞直径约半米宽,树洞内可容数人,为我市最古老的一株古槐,可称为兖州“古槐王”。据村中老人说:传说该树唐朝初年即已形成古槐,有“敬德勒马看古槐”之说。原来该村有东西两座古庙,庙内有几株古槐,也曾有过古槐抱椿(古槐树洞内又长椿树)的壮观景象,和巨蛇护树的美好传说。
当年古槐东侧30 米左右,紧邻赵王河(今黄狼沟)。传说树洞内有一巨蛇头大如篓,身粗如梁,巨蛇伸头去河中喝水,其蛇尾还缠在树枝上。因树洞大,树干几百年来没见再长粗过。古槐虽主干、主枝大部分枯朽,而侧干枝条仍在延伸旺盛生长,树冠如盖、青葱苍翠、生机勃勃。让人们惊异这古槐顽强的生命力,它能历经战火、雷击风雪挺立千年,这本身就很难得可贵。这古槐树皮如铁,虬干似龙,虽老态龙钟,却依然郁郁苍苍。它倍受村民们呵护、敬畏,世代敬奉,被誉为吉祥昌瑞之树和“老神树”市园林局保护牌268号。
(二)漕河镇西邴村徐家老院中的古槐,原来长势很好,树干很高而粗大。周围几十里都能看见,约百年前古槐因树洞大,遭遇雷击后断裂,几个大树股和树身北部死亡,现仅有南部靠皮层存活,胸围3.1米,高约10米,树龄千年左右。园林局保护牌265号。目前该树长势不好,周围堆满柴草,有火火隐患,急需保护,以防失火烧毁古树。
(三)大安镇牟屯村宋秀崇家古槐,约七年前长势旺盛,胸围3米,高10余米,树龄约千年左右。兖州电视台为此树做过报导,市林业局普查登记时曾拍照存档。原树洞内曾有大马蜂窝,有十儿重之多,层层叠起如塔状。2002年2月初7日因村民烧树下杂草树叶,残火引人数洞内,如烟囱般往上窜火,顿时形成冲天大火,村民打119报警,约半小时消防车来到才将树内大火扑灭。失火后古树第二年仅以皮层存活的树枝又发芽、开花,但大树权有的已歪倒在地,急需采取措施保护。园林局保护牌264号。
(四)颜店镇袁庄一村梁家老院中的古槐,树皮如铁,树干似龙,生机盎然,古朴苍劲。胸围27米,高约十几米,树冠遮荫数百平方米,树龄约千年左右。园林局保护牌270号。约百年前古槐以西有座古庙文昌阁,树南有一古井。树洞内常有大蛇出来去井中喝水。古槐方圆几十里闻名,该村曾有一人少小离家,多年后想家,来信不知村名为何,只写“嵫阳山下老槐树”,家人便收到来信。
(五)颜店北王屯古槐。高约10米,胸围2米。据传说该村建村时就有此树。此树树干朽裂中空,向西倾斜50度。靠一砖柱支撑。长势犹如一欲腾起的巨蟒,老枝纵横,枝繁叶茂,生长旺盛,盛夏时节,浓荫蔽日,是一纳凉的好地方。1992年济宁市政协出版的《孔孟之乡石刻碑文选》书中记载:在兖州城西嵫山脚下,洸漕之滨,北王屯宋代古槐旁,发现一块记有古代农民向往小康生活的石碑,故名《兖州小康碑》。古村中宋槐与古碑、古碾同处,是一处古朴典雅的田园景观。园林局保护牌275号。
此宋槐下约50年前埋有一古碑,碑下住着一个大蟾蜍,约有单饼鏊子般大小30余斤,叫的声音很闷,夏日夜晚常出来活动。
(六)颜店北肖村李家老院的古槐,树干7米,胸围2.2米,树高约8米,树中空,大部分枯死,又萌发新枝,树龄510年。园林局保护牌269号。
(七)、(八)漕河吴家村原吴家老院中、院外各有一古槐大小相同,约有500年左右树龄。南面的一棵胸围2.3米,高约7米,树干东部敞开式中空,约20多年前,从树洞内长出一椿树,村童几次折断,复又发出这是我市城乡唯一发现的古槐抱椿的奇观。该村有园林局第11号保护牌。
北边的那棵古槐,因树洞大,仅靠皮层存活,30多年前雷暴雨天,狂风将古槐大部分从地面处刮断。现仅有一少部分树梆和粗大的树根存活,高约3米,长势还旺盛。
(九)城内府胡同张记膏药店原老院中的古槐胸围2.3米,高约8米,朽裂中空,树龄约450年,五十五年前在主干上往南又发一新枝,现已有碗口粗。
(十)漕河二村王慎轩家原老院中的古槐,现生长在其两处院落中间,占地虽很狭窄,但却是我市唯一生长最旺盛的古槐。胸围2.1米,高约20米,树冠遮荫数百平方米,树无空洞,树龄约400年左右。该树有园林局第10号保护牌。王慎轩老人说:"他家老人去世前都交代后人,一定要保护好古槐,再困难也不能卖掉"。
(十一)漕河谢家楼村谢茂顺院中古槐胸围 2.1米,高约10余米,树冠遮阴百余平方米,树龄约400年。园林局保护牌266号。
(十二)新兖镇杨家庄刘继盛家古槐胸围1.5米,高约13米,占地百余平方米,树龄约百年左右。园林局保护牌276号。
(十三)原东关大街121号刘汝生院中的古槐胸围1.2米,高约7米,树龄约200年。原址拆迁后,该树在府河以南。
(十四)今年在东孟家村张同兴家中又发现一株残毁的宋槐,在本书“悬疑觅踪”一栏中另作介绍。
在兖州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中,数个村庄成为一个社区,一个批古老的村庄正面临被拆迁的命运,随着一个个老村庄的消失,原来不为人所知的古树也渐渐显露出来。
十五、新兖镇姜高村张家老院中的古槐就是在拆迁改造中所发现的一株。该树高约5米、胸围1、6米,树干中空至树杈,树龄约三百年左右。该古槐自发现后,区林业局及时报告新兖镇政府,制止了企图倒卖古树名木的行为。
在该村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株古楸树,一株古枣树树龄都在百年之上,都应挂古树名木的保护牌保护,此资料已在本书第三期《姜高村村志》中发表。
十六、大安镇大南铺村蒋家宅院中的古槐高7米多、胸围1、85米,长势良好。树龄约三百年左右。据树主人讲该树与其它古槐不同之处是,其树干上下曾多次结“槐娥”,槐娥黄褐色、呈蘑菇状、如馒头大小,干透后又如灵芝状,泡茶喝能败火,后被人求去医治癌症。此古槐长“槐娥”一说为新鲜,头一回听说。
兖州民间有古槐开仓的传说:旱、涝大灾之年,庄稼绝收,人们生活无着落,而这时古槐树叶就长得特别旺盛,槐米(槐连豆子)也结得多,一棵古槐曾能救一家人的性命。所以我市有保护古树的民俗,老爷爷临终前嘱咐他的穷孙子,只有到家业、田产全部败光,无法生活时才能卖古树以活命。就这样穷孙子当了老爷爷又传给他的穷孙子,保护古树的优良民风民俗就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漕河镇曹村现存三间石佛寺废墟,寺院内原有两株唐代银杏树,被伐后,嘉树延年,在其树根处又发出一枝银杏树。树高约20米,胸围2米,树冠遮阴200平方米,树为雌树,结银杏果。是我市古寺庙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古树。应称之为“佛门圣树”。园林局编号008号。现市政府行政中心引进不少古树名木,其中一棵古银杏树高约9米,胸围约2米,树龄约百年以上。
原花园街5号铁路车务段院内,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故居,一旁的花园内有孙1932年所值银杏树三株。孙是抗日爱国名将,驻兖六年间和解放后,做过不少有益于国家、人民的好事,口碑甚佳,是近代名人。因此,该银杏树应为兖州市古树名木,现树龄约80年,其中一棵高17米,胸围1.8米。2009年该片区拆迁改造中,此三株银杏被移走,人民乐园内,树木众多,其中很多银杏树,最大的一棵胸围1.6米,高10余米。
银杏树,银杏科,银香属,别名白果树、长寿树、亦称为公孙树,是说此树生长缓慢、爷爷栽树,孙子才能乘凉。银杏树又是生命力极强的树种之一,比其它植物都活的耐久,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其材质坚硬、致密,是雕琢器物之良材,其叶、果皆可入药。
清代,颜店郑氏三个庄园内有不少古树名木,有橡树、楸树、核桃树和果木、花卉类树,树龄在几百年以上,都毁于近代。郑氏郗村庄园内的二棵古橡树,解放后被青岛某兵工厂买走,用于造枪托之用。史家村史家墓林有两棵古橡树,又粗又高,需几个人才能合围。当年颜店乡政府建礼堂后,用该橡树打桌椅,打了一个大礼堂的桌椅还没用完。
花果树一般较用材树寿命短促,但城乡民居、庭院中,也有越百年或数百年的花果古树。城东三河村有一棵三百年树龄的文冠果。胸围1.2米,高约7米。园林局编号012号。文冠果,无患子科,文冠果属,别名文官果,崔木瓜,多为灌木,不易形成乔木。树枝秀丽,花序大,花朵稠密,花期长,甚为美观,是很好的观赏类花果树,廖家这棵文冠果结果圆形如核桃般大小。传说清代是向皇帝进贡的贡果。
少陵公园引进一皂角树,胸围0.9米,高约9米,树龄约百年以上。市人民医院有一棵百年以上的皂荚树,豆科,皂荚属,别名皂角。皂荚为落叶乔木,材质坚硬,荚果富含胰皂质。果、刺、叶、皮、根均可入药,极少病虫害,生长慢,寿命长,分布极广。
颜店镇孔屯村龚强家院后坑沿上有一古皂角树,胸围1.2米,高约16米,树龄约200年。树根盘在坑沿上露出地面似龙爪。早年树上结很多皂角,因老化近几十年不结了。村民传言:需在新娘子结婚时把红盖头盖在树上,吹打着鼓乐,第二年才会结皂角。
第二中学有一株地锦槭。1956年建校时栽,树龄约60年,树高约7米,胸围2.1米。
谷村乡自古就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其历史源远流长。传说安丘府村盛产大枣,村东枣树成林,村名曾称为“枣林庄”,也曾有“枣林寺”古庙。
栗园村,村名源于村西的栗子园内高大的古栗子树。自古就是“滋阳栗”的生产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版(滋阳县志》物产志记载:“滋阳栗与肥城桃、莱阳梨、乐陵枣齐名,”为山东名优土特产,1950年前后,栗子园内还有一棵古栗子树,三四人才能合围,为数百年物,请乾隆年间,后官庄村东北有个两百亩地的大果行。内有核桃、梨、杏等各种果树。春天果行内万紫千红:夏天树荫蔽日:秋天硕果累累。至清代末期,行内还有一棵能年产一千二百斤的古山楂树。
少陵公园东门南引进一古柿树胸围1.3米,高约7米,树龄约200年以上。漕河镇谢家楼村,村民家中有一百年柿子树。柿树,柿树科,柿属,别名朱果。落叶乔木,熟果时果皮橙黄或橘红色。生长慢,寿命长。该树高约8米,胸围约0.7米。
颜店镇孔屯村龚强家院中古枣树胸围1米,高约8米,树龄约200年,树结长形枣,甜略带酸味,早年结枣约200斤,近年因老化逐年减产。
核桃树,我市城乡多有种植,结果8月成熟,营养价值高。现博物馆兴隆塔西南有二棵,其中一棵底部周长2米,高约十几米,树龄约80年。
一棵棵苍老的古树,是兖州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和载体;是历史演变、社会变革的见证: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珍贵遗产,是活的文物和活标本。当你走进它时,其古态古貌,就会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站在古树下,使人不能不为它那伤痕累累的胸怀所感动!为古树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树又是研究古气象,古水文,古地理的活资料。古树还被誉为珍贵的自然史书和古朴典雅的人文和历史景观。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辉煌的古建筑和古树名木是相互映衬的。
古树和山水,古建筑一样属于一个地区的风景资源之一。而名木是指伟人亲手栽植、亲自题咏和亲临视察过的,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树木。哪里有古树名木,就能给当地的风景增辉生色,能给人民群众增加生活情趣。把古树名木与我市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就更能唤起人们对悠久文明的历史的关心和热爱。
我市城乡自古就广种梧桐树,兖州方言:泡桐即梧桐。宋代诗中赞曰:“梧桐春来开花,如玉簪而微红。”梧桐木自古就是造琴之良材,有“梧桐琴”之称。改革开放之初,我县大搞大地园林化和农村林网建设,大面积种植泡桐树,为保护农业增产丰收筑起绿色生态屏障,是全国平原绿化工作先进县。
1983年2月17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来我县视察林业。他一下火车就对接站的地、县领导说:“听雍文涛同志(林业部部长)说,兖州有个宝,我来看看”。他冒着严寒,驱车来到城郊寨子洼泡桐林场,看了生长旺盛的泡桐树,能出口创汇,为人民群众带来致富的效益。邓小平高兴地说:“好,很好!看了你们的宝很好,确实是个宝啊!”
正是这次邓小平视察兖州林业,才使中央下决心号召全国人民植树造林,掀起绿化祖国的高潮。一代伟人亲临我市视察泡桐树,是兖州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我国自古就有“凤凰栖梧桐”,“有了梧桐树,不愁招不来凤凰”之吉祥嘉言。
梧桐树就是邓小平亲自题咏过的,我市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名木,是兖州人民的“宝”。2004年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市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内,为邓小平塑起了在兖州视察的铜像,铜像后是一片挺拔苍翠的梧桐树林。站在邓小平铜像前,人民群众对他老人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我市有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不正如古人所说的梧桐树上招凤凰之意吗?笔者建议将邓小平视察过的,命名为“兖州之宝”的梧桐树,作为我市的“市树”和“名木”。
林业是生态之根本,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是和古树名木,园林绿化息息相关的。我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不断加大对林业绿化的重视和投入。除大搞大地园林化和农村林网建设以外,园林绿化也逐步扩大,先后建起少陵公园、滨河公园、人民乐园、市民广场和苗圃、林场、街道行道树、广场绿地和国道绿化带。并大量引进稀有、珍贵树种和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
我市虽属古檀国地,但兖州志书上既无檀树的记载,又没曾有过古檀树。1976年,县园林处从江苏沭阳购冬青时,无意间带来二棵青檀树苗。现公园内有一棵。树高约10余米胸径0.35米。城北327国道路口绿地有一棵。树高约10余米,胸径0.27米。该树为榆科,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单属种、稀有树种,为春荣之木。生长缓慢,寿命长,树皮纤维为制造宣纸的优质材料。其材强劲,车以为轴。
石楠,蔷薇科、石楠属。别名千日红、扇骨木,常绿乔木,花白色,果球型。生长慢、寿命长,为优良的观赏树种。少陵公园内有一棵。
水杉,杉科、水杉属。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树冠圆锥形,树干通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滨河公园、少陵公园、原九一医院、人民乐园都有水杉林。其中最大的一棵胸围1.3米,高近20米。
楸树,紫葳科、梓树属。别名金丝楸,落叶乔木,树姿挺拔,干直荫浓。材质好,居百木之首,素有“木王”之美称。嵫山郑氏庄园内原有一古楸树,树高数丈,粗可数人围,多年前被砍伐。
对节白蜡,木犀科,白蜡属,别名对节树。落叶乔木,小叶革质,生长慢、寿命长。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世界景点、盆景、根雕家族的极品,中国特有树种,被誉为“活化石”或“盆景之王”少陵公园东门两侧有3棵。其中一棵最大的树龄约百年以上。胸围1.32米,高3.5米。
榔树,榆科,榆属,别名叫小叶榆、脱皮榆。落叶乔木,叶小质厚而硬。该树生长缓慢,寿命较长,深根性,多为盆景造型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少陵公园东门北侧引进一棵胸围1.36米,高2.5米,树龄约百年以上。
榉树,榆科、榉属,别名金丝榔。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寿命长,木材细而质坚、耐水。树皮纤维可做绳索。少陵公园东门内两侧有9棵,其中最大的一棵胸围0.8米,高8米,树龄约50年左右。
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别名楷木。落叶乔木,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红色,入秋深红或橙黄。名贵观赏树种。楷木还是木雕工艺的良材。原颜店镇颜家村,复圣颜子后裔颜氏祠堂内有一古楷树。树干高数丈,粗可数人围。该树在祠堂东山墙外,树根长向祠堂,却不拱墙,在墙外隆起一大疙瘩。上世纪五十年代,颜店公社拟实行农田稻改时,伐倒此树,出木材29立方米,为全公社各村打造插秧机。市民广场内有几棵黄连木,其中一棵胸围1.3米,高约十几米,少陵公园有数棵最大的胸围1.45米,高9米,树龄百年以上。
玉兰,木兰科,木兰属,别名白玉兰、望春花、木花树。花在叶前,3一4月开放,花期约10天,果约10月成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落叶乔木,花白色,有清香,枝头花开如白玉雕琢,高洁雅丽。生长慢,寿命长,树皮、叶、花均可入药。少陵公园内有很多,最大的约50年树龄。开花时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观看。几个公园、广场、绿地内还有很多珍贵、稀有树种和花木。
近十几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国道和主要干道旁绿化带里,在种植景观树和花木的同时,引进不少古树名木,如市政府办公大楼旁327国道两侧的银杏树和其它稀有树种,树龄多在50年左右。
原解放军九一医院驻地,民国年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在此驻防时就广植树木,其中有的树龄近80年。后来逐年都植树,且极为茂盛,形成我市最大的绿化带,在卫星云图上看非常壮观。其中有成片的水杉林,老核桃树林,和法桐行道树,最大的胸围2.7米,高约30多米。原德国天主教堂麻疯病院今济宁市皮肤医院,有一株德国人1900年前后栽的一颗法桐树,高约20多米,胸围3.5米,为兖州法桐王。
广场中、公园内,松柏苍翠,浓荫蔽日。绿地中花木、大树隐映在曲径、小桥、流水之间,把广场、公园点缀的春意盎然,是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改善了城市环境。人们无不称赞这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的大好事,是德政,民心工程。
古树名木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和重要标志,是历史文化遗产,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古树名木是保存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历史的见证。也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保存遗留下来的珍贵生物物种资源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探索生物进化的活标本,是研究古植物区系和古植物地理学的“活文物”,是研究气象与气候变迁的“活气候图”,是活的树木志和树木档案,是有生命的活文物、活化石。也是重要的风景资源,为人们喜见乐道。应该说古树名木是“国宝”,是绿色古董。它和古建筑不一样,古建筑毁了可以依样重建,古树毁了却无法复生。正可谓“名园易建,古木难求”。古树是有生命的,它有从生到死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延续现有古树的树龄。对已死亡的古树和古树延生出来的第二代也要倍加珍惜和爱护。
我市人民素有保护古树名木的好习惯,许多古树能存活到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千百年来人们尊重古树,敬畏古树,逢年过节人们总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祭奠古树。称古树为“长寿树”、“老神树”,将古树奉为“神灵”。人们在古树上系上红布条的同时,也将自己心中的期盼寄托于古树。在古树下求子祈福,求古树为自己祛病、避邪、保平安。谁要是破坏古树,就会遭到众人的反对和诅咒!
古树的片片新绿,装点着兖州大地,也浸润着人们的心田。每一棵古树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人们世代敬奉、崇拜古树还体现在街名、村名、人名和商业广告上。如城东南的白果街,因从前街上有一棵高大的古银杏树而得名:兴隆庄镇的桲椤树村,因村中有过一棵不落叶的古树,而得村名不落树,后转音为桲椤树:栗园、大榆树、枣林庄、桑园等等都是因为村中原有的古树而得村名,并廷用至今。兴隆庄镇水坑村、刘氏祖林墓前以原有一株五百余年的古棠棣树为志。树已久枯,恐刘氏后人不知祖墓之所在,立石以记之。
人们在给孩子起名时,期盼孩子能像树木一样成长,长大成为国之栋梁。人名有树林、宝树、建树、保林、福林、茂林、槐庭等等。
清末民初东门甕城内,兖州老字号徐氏“滋生堂”眼药店,民国年间,店门前古槐树干已倒,只留古槐根似两只龙爪盘在店门两旁。药店以“双槐”为记,制眼药“清凉散”专治火眼。畅销南北,颇有盛名。中御桥南路东和西御桥口以西的张家二处膏药店,相传已传至五代,是兖州的老字号膏药店。两个膏药店内均有古槐为记。原中御桥南古槐,树干高8米多,根径1米,约数百年树龄,被张家视为祖传风水树。1983年县农行在此设营业所,与张家交换地基时,唯此树不换,并言明不可伤其枝条。可惜十余年后,古槐枯死,被砍伐。现仅存西桥店的一棵古槐。东门外路南,原老槐树旁,有一兖州老字号名吃马记清真“老槐树牛肉店”。以古槐为店名,店名至今延用,牛肉货真价实,味道独特。
兖州古树名木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们历尽沧桑,犹如一首绿色的长诗,酷似一幅浩翰的画卷,以及特有风姿展现了当地博大精深的自然历史,以其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古老灿烂的兖州文化。千姿百态的古树名木,不仅为众多名胜古迹增辉,其自身也形成了特有的风景名胜。
兖州民俗里,人们比喻把自己所信赖的人称为“大树”。民谚曰:“背靠大树好乘凉”,“靠着大树有柴烧”。
一棵棵历经千百年,能存活到今天的古树,其实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破坏。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不断对这些古树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大多数古树,原先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了破坏。如西桥张家膏药店的古槐和三河村古文冠果树,被房地产开发商紧靠树南建居民楼,已严重影响古树采光、通风、生根。漕河西华厂村的千年古柘树,原先枝繁叶茂,生长旺盛。十年前村民在古树周围砌墙保护,而没留出水口,每年雨季,保护墙内积水长时间排不出去,导致古树烂根、枝丫逐渐枯萎,长势一年不如一年,形成了保护性破坏,面临死亡的危险。生长千年的古柘树,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眼前死去,应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古树也面临病虫害的侵袭,如第二中学院内的地锦槭树已生病多年。应有专业部门的人员定期检查,防止古树发生病虫害,对已发生的要及时处理,因古树多数中空,树洞如烟囱,零星火种也极易引起大火,如牟屯古槐已毁坏惨重,要严防古树发生火灾。
近年来,农村活动着一部分不法分子,到处出高价,想盗买古树,希望有关部门加以防范。笔者建议:尽快制定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办法”。对市内城乡古树加强保护和监管以及防病除害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并制定擅自砍伐、盗移古树名木,或因养护不善,致使古树损伤和死亡的处罚条例。严禁在古树旁施工,或建高层建筑。
建议有关部门在现仅存的嵫山西峰,栽植松柏,绿化峻山,恢复清代胜景。
笔者热爱和保护古树名木,源于对我市悠久的历史的热爱。而古树名木就是活着的历史文物和活化石。保护一株古树,就是保护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我市现存的古树,大多分布在偏远的乡村。树龄在成千数百年的古树,历经岁月沧桑,能存活到今天,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那一棵棵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古树,勾勒出逝去的历史层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名人逸事,文人墨客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1999年以来,笔者参与和关注古树名木的保护活动。10年来,每年都多次到乡下寻找古树的下落。为古树拍照、录像、测量。并观察古树的生存环境和生长状况。采访当地老年人,记录下每一棵古树上所蕴藏着故事和传说。在报纸、电视上呼吁保护古树名木。借助这样一种形式,把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更深处挖掘出来。
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去做保护古树名木这件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我不断地呼吁,让古树发出自己的声音,唤起人们对保护古树的重视,增强公众保护古树生存环境的意识。把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绿色文明传递下去。希望这些珍贵的“活文物”,在人们的关爱下,万古长青。
国外常把一棵古树辟为公园,古树旁种植绿地,为古树蓄积养分和水分。我市可开发乡村古树名木资源和明清古建筑旅游资源,让人们体会原汁原味的绿色生态文化和古建筑文化。
近年来,我市加强旧城拆迁改造工程范围内的古树和大树的保护力度。钉保护牌、编号以资识别和保护,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滥伐和盗移。2007年市政府启动千棵大树进城的生态工程建设,2008年已高质量完成了第一期工程,2009年实施第二期大树进城工程建设。并开始了打造沿泗河两岸绿化风光带建设工程。去年7月市园林处开始对我市古树名木普查,登记造册、编号挂牌、建立档案等工作。年底市园林处升格为园林管理局,2009年将对全市境内所有古树名木设立保护牌标志,和加强保护措施。
市林业局近期拟对我市古树名木资源作GPS卫星定位,能对古树图像进行导航遥感监控,及时观察古树生长情况,防止发生被毁被盗。
这是市政府实施推动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大的环保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保护好古树名木,打造更多的绿化带,将为缓解我市的环境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将起到绿肺的作用。能够净化污染空气,因为大片的树木生长时,会吸收温室气体,吸附灰尘,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许多树木还能分泌大量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有毒病菌。甚至在炎热的夏天,还能降温,它虽然无法解决城市里的所有污染问题,但密集的树木,至少可以使一些环境问题得到缓解。让人民群众能亲水近绿,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这份清凉,为古城增添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市政府已经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浑然一体的画卷。兖州人将为子孙延续着绿色生命的美丽,荫泽后代,与世立范。我市古树名木的春天即将到来。
本文参考文件、资料和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2日国务院令第100号发布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颁发“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1996年9月10日,全绿办(1996)10号文件《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1999年7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04号发布)《山东森林》
兖州档案馆馆藏全宗档案
K3-100号清光绪十二年《滋阳县志》
K3一148号清光三十二年《滋阳县乡土志》
K3-150号《兖州县地名志》
K3-173号《兖州县城郊乡志》
K3-169号《兖州县谷村乡志》
兖州政协文史资料第七期《兖州史话》
以及根据市林业局、园林局提供的部分资料和采访徐景和、徐福喜、宋秀崇、吴恩军、韩玉善、卜殿英、孟昭福等人的录像资料整理。 (本文2009年定稿)
作者简介:杜心广,原兖州城内长安大队失地农民,残疾人二十多年骑着自行车,残疾人助力车走遍全市百余个村庄调查古树名木,古建筑,古桥。与=00九年写出来这篇文章,2011年登载《兖州春秋》创刊号。
- 上一篇:上一篇:谢小冬 | 我在长北站岁月的追忆
- 下一篇:下一篇:陶成桥 | 看嘉祥史书志 话西街门碑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