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桥 | 看嘉祥史书志 话西街门碑坊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陶成桥 | 看嘉祥史书志 话西街门碑坊

来源:本站    作者:陶成桥    时间:2024-02-28      分享到:


嘉祥县在金皇统七年(公元1147年)置县后,初建县城于山口镇,后迁至横山之阳,经两次迁徙,至大定十五年(1175年)正式在萌山之阳建立城池。

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知县赵瑄、主薄戴允中征调民夫挖土筑城墙,高5米多,周长约2公里,东北跨越萌山,并建造了巍峨壮观的四座城门楼:东门曰“瞻鲁”,西门曰“获麟”,南门曰“南武”,北门曰“凤城”。

坐落在嘉祥西街的西门“获麟”,其位置在现在的县实验小学东大门前。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获麟于此,将“于此”理解为西城门附近。故将西城门定名为“获麟”。

明朝万历戊戌年九月(公元1598年)由嘉祥知县田可贡、典史李蓁在县城麟游门外立了获麟处碑,上面刻有田可贡亲书的“获麟处”三个大字。1999年西关演武小区拆迁改造挖地基时,在古城街实小东门处,原老城西街曹家马车店和高家店水井处,将“获麟处“碑,发掘出来,先暂存于西关居民曹如泗家,后县文物部门将“获麟处碑”收藏于嘉祥县武氏祠。

明成化14年(公元1501年),重修县城,检宪马万檄,知县李伦开设县城西南马道,城墙跨萌山段,皆砌以石,约占总城墙五分之一。明万历22年(1594年),知县刘思颜二次重修,加厚一倍。1639年(明崇祯12年),城墙有百分之六七十被雨水冲毁,知县李昌年再度重修,召集乡绅杜嘉庆,高斗光等20余人商议,城墙高7.5米,宽4米,百分之八十用石,其余用砖。其中杜嘉庆捐银2150两,包修城墙160丈,高斗光捐银2150两,包修城墙160丈……。这次维修城池,将南门由“南武”改称为“仰曾”,西门由获麟改称为“麟游”。

四座城门内以老隅首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和南北开辟两条石板路,也就是现在的古城街和迎凤路,当年旧县城从南城门至北城门为南北大街,街宽5米,长750米;东城门至西城门为东西大街,街宽7米,长880米。此外,还有两条小街,即西关后街和北关后街。各地县城少见的用青石板铺就的大街官道两旁除了官衙、学堂、祠庙外,可以说是店铺毗邻,摊贩满布。最有名的有倪家菜馆、鹿家惨汤、曹家杂货、三义堂、文德堂药铺、高家布店、景华社饼、鲍家杠馍、郭家酒馆、陈家茶馆、李家马车店、陈家中医药铺、李家当铺,加上摆摊的、挑担的、沿街叫卖的,隅首西南角大戏院还不定期的唱大戏,坐落在西街上的王家大院、李家大院、黄少卿家祠都是豪门大宅,小县城当时很显繁华。无愧为"济西名邑"。至于"嘉祥破猪圈"之说,那是民国战乱时期,对嘉祥破坏严重形成的短暂概念,并非明清时期嘉祥县的本来面貌。

当年东西石板大街是闻名遐迩的牌坊街。从隅首往东往西,立有六座石牌坊,宏伟壮观,雕艺精湛。西街有进士坊(明黄嘉宾立),父子科第坊(举人王扇立),飞腾坊(举人曹玉立);东街有恩荣坊(进士曹琛立),亚元坊(举人曹琛立),登云坊(举人贾宁立)。这些牌坊在当朝时对人们都有一定的教化和启迪作用,也增加了县城的典雅和魅力。

1946年县民主政府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逐步拆除了城墙和四座城门。新中国成立后,东西大街的六个牌坊也被陆续扩街拆除。此后西关“麟游门”和西街上的三座牌坊消失在历史云烟中,成为了西关人的永久记忆。

 

作者:陶成桥, 男,1956年1月生人,大学文化, 山东省嘉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网》《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曾先后在《中国文艺》《中国作家网》《散文世界》《当代诗歌散文精品集》《中国诗歌百家精英作家》《2023国典.散文大典卷》《芙蓉国文汇.第十五卷》《当代作家》《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山东劳动》《济宁文学》《吉祥文化》《麟乡春秋》《麟乡风采》等多家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发表论文、诗词、散文、对联上百篇,并多次获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