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甲 | 昌平山访古树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李兴甲 | 昌平山访古树

来源:本站    作者:李兴甲    时间:2024-03-09      分享到:


我去过许多名山大川,见识过许多古树名木,大致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也许是沾染了圣地尼山的缘故,唯有昌平山上的那株千年紫丁香,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

初夏时节,昌平山满目苍翠,野草茂盛,花香四溢,奇石林立。山上,桧柏松巍然屹立,宛如远走的孔子;榆杨树高大挺拔,令人仰视;粉红色的杏花已度过了娇羞的少女时代,正等待瓜熟蒂落;石榴热情红似火,像成熟的少妇,等待中秋月圆之夜;地榆、桔梗、半夏等常见的中药材也杂生其间,山鸡、刺猬、老鹰甚至红嘴鸦等珍稀野生动物也不时来凑热闹、刷存在,此时的昌平山宛如一座中药宝库和天然植物园。

山上名胜古迹众多,著名于乡里的有七泉,分布在寺院和山坳里,当地居民有“九顶七泉昌平山”之说。泉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枯竭,是附近村民的优质水源。南山腰有观音堂、华佗庙、灵官庙、山神庙等寺庙。现存规模较大者首推建于明朝中期,居于半山腰之间的玉皇庙。然而,令我感兴趣的是,在玉皇庙门右边侧卧着一株千年紫丁香,为昌平山增添了几分灵气。

这株紫丁香植于何年何月已无从查证,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国内少见的千年紫丁香之一。初春,紫丁香开始发芽,嫩嫩的绿芽仿佛一夜之间便长成了绿叶,一团团一簇簇,紫色、白色丁香竞相开放,它们相互移位,细嫩的柄托着五六片浅紫色的花瓣,片片都是小巧的纤细,尽力地向外舒展,远远望去,紫丁香花就像一对对蝴蝶的翅膀向天空伸展,露出星星点点的花蕊,装扮着这条山谷,为它增添了一些妩媚。丁香花香甜的花香味,充斥在空气里 ,呼吸间都是丁香的味道,行走在山间,总是让人心旷神怡。

紫丁香是爱情之花,还因在此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书生赴京赶考,晚上投宿在昌平山下路边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热情周到,书生十分感激。店主女儿看书生人品端正、知书达理,便心生爱慕。书生见姑娘容貌秀丽,又聪明能干,也十分喜欢。二人月下盟誓,拜过天地,两心相倾。接着,姑娘想考考书生,提出要和书生对对子。书生应诺,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联:“氷冷酒,一点,二点,三点。”

姑娘略想片刻,正要开口说出下联,店主突然来到,见两人私定终身,气愤之极,责骂女儿败坏门风,有辱祖宗。姑娘哭诉两人真心相爱,求老父成全,但店主执意不肯。姑娘性情刚烈,当即气绝身亡。店主后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儿临终所嘱,将女儿安葬在后山坡上。书生悲痛欲绝,再也无心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伤中度日。

不久,后山坡姑娘的坟头上,竟然长满了郁郁葱葱的丁香树,繁花似锦,芬芳四溢。书生惊讶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见到了姑娘一样。一日,书生见有一白发老翁经过,便拉住老翁,叙说自己与姑娘的坚贞爱情和姑娘临死前尚未对出的对联一事。

白发老翁听了书生的话,回身看了看坟上盛开的丁香花,对书生说:“姑娘的对子答出来了。”

书生急忙上前问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联?”

老翁捋捋胡子,指着坟上的丁香花说:“这就是下联的对子。”

书生仍不解,老翁接着说:“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寓头。你的上联‘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为一点水,‘冷’为二点水,‘酒’为三点水。姑娘变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为百字头,‘香’为千字头,‘花’为万字头。前后对应,巧夺天工。”

书生听罢,连忙施礼拜谢:“多谢老伯指点,学生终生不忘。”

老翁说:“难得姑娘对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难买,现在她的心愿已化作美丽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让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锦,香飘万里。”话音刚落,老翁就无影无踪了。 

从此,书生每日挑水浇花,从不间断。丁香花开得更茂盛、更美丽了。

后人为了怀念这个纯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对爱情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从此便把丁香花视为爱情之花,而且把这幅“联姻对”叫作“生死对”,视为绝句,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玉皇庙因年久失修,侧房已坍塌,砖石久经风雨,处处断壁残垣。道院深深,仙踪难觅。然墙角那株紫丁香花香如故,千百年来不绝,令人不禁啧啧称奇。墙角山花争艳,藤萝斜挂,奇趣盎然。庙旁有石井两口,井沿野草丛生。周围残垣断壁,见证历史的苍桑。院前有一石桌,青苔密布,可供游人憩息。缕缕金光,透过挺拔的古柏,洒落在孤寂庙宇,略显苍凉。在此徘徊,顿觉时光荏苒,人生苦短,天地万物,轮回无常。久居喧嚣闹市,来此游玩,可以让你暂时忘却尘世一切烦恼,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领悟禅机妙理,体会人生真谛。古庙之上有一悬崖峭壁古洞,攀登极其困难危险,古洞深处有一小片石刻,铭记有“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四帝神位。大明崇贞年募化道人,汤。”字样,古洞下面是一条栈道,栈道两头是一条通往山上山下的崎岖小路。

昌平山的泉水滋养了山上的万物生灵,也滋养了这千年紫丁香。也许这就是紫丁香历经千年而不枯的缘故吧,我猜想。在这方天地之间,又该发生多少类似紫丁香的故事和传说?那就无人知晓了。

作者李兴甲创作简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宁作协会员、邹城作协理事、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村里春外》《远去的村庄》、新闻集《夯歌》。作品散见《人民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中国乡村》《中国社区》《大众日报》《济宁日报》《西北文艺》《鲁艺》《今日邹城》《邹城文艺》《曲阜文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曾获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第九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海内外游记征文佳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