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乾 | 立在荷尖上的文学梦 ——记八十年代末喻屯一中小荷文学社
大凡作家诗人,文学的种子在中学时代,便有了萌动的迹象。各班级热爱写作的同学们,在热心教师的推动下成立文学社团,青春燃烧激情,校园文学涌动浪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任城区喻屯一中,当时校名是喻屯中心中学,就盛誉着一个文学社——小荷文学社。它像蜻蜓,振动着文学的翅膀,伫立在荷尖上追思梦想。
我当时班上的语文老师对文学谈不上热情,但经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有同学便告诉我校内有一个小荷文学社,是其他班的语文老师和几个热爱写作的学生创办的,让我有空去看看。
那个班级的语文老师我经常见到,不曾打过招呼,听同学说他叫张志。高高的身材偏瘦,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很有风度。语文课讲得很受学生欢迎,对文学也有一定的见解。当时有十余个热爱写作的学生,在他的带动下,成立了喻屯中心中学的小荷文学社。名字取材于南宋著名诗人扬万里的《小池》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的习作得到张志老师及各位校友的认可,我也成了小荷文学社这个小家庭的一员。
我们文学社当时也出社刊,但不是流行的铅印、油印的报纸和刊物,而是一种特有的形式——黑板报。我们十多个文学社成员,把认为写得不错的精短散文和诗歌,请字体写得好的成员,用彩色粉笔,分不同版块,抄写在教室外墙的黑板上。再画上花草、飞鸟点缀其上,当然少不了象征文学社报头的画面:露出水面的荷尖上,立着一个翘起尾部的蜻蜓。就这样,一期散发“粉墨”香的社刊出刊了。这个黑板报位于进出校园的教室外墙上,让许多路过的师生驻足品赏,也引来一片称赞声。
逢元旦和国庆时,黑板就显得容量小了,我们索性把组到的稿件,请字写得好的老师和同学,抄在纸上,粘贴在教室处墙,满满的一墙“佳作"。我当时写的诗歌和散文,多次贴在墙上,心里有不小的激动。现在想起来有多么地稚嫩和不屑。
张志老师不但在办社刊黑板报时予以支持,也在写作技巧上耐心指导。还组织我们参加《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泰山杯”作文大赛,有一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作文刊登在作文选上。我参加《语文报》主办的首届“希望杯”日记大奖赛,也获了奖。
后来临近学期尾声,紧张备考,各科老师鼓声敲得紧,小荷文学社日渐隐退,黑板报社刊也被中考口号取代。但曾经的青春,曾经的文学梦想仍在荷尖上伫立着,蜻蜓仍努力地振动着翅膀。
- 上一篇:上一篇:陈郁|“书痴”杨友今
- 下一篇:下一篇:张波|东山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