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发 | 跟着篆刻游运河
2024年5月22日上午10点,济宁老年大学文化馆校区写作班的学员,在徐梅主任的带领下,去参加济宁老年大学举办的″运河印迹″主题篆刻现场教学示范课的活动。
从文化馆东门南行到博物馆处下台阶发现在地面上写有″徐州″、″济宁″等大字的图案,走近仔细看,原来是大运河流经图:该图展现了纵贯我国南北的一条水运大动脉,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全长18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再往前走,是一面蓝底印有″游运河,行大运″白字,并印有浅黄色运河民俗图案的旗帜,还没进入美术馆,浓郁的运河文化就扑面而来。
走进美术馆,来到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厅,大家认真地聆听着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社社员段玉鹏老师的授课。
段老师详细讲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技法以及与书法绘画艺术的联系。对于篆刻,我只知道个人私章和公章,听了段老师的讲解,我才如梦方醒。原来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以篆书的笔法,雕刻的刀法、绘画的章法、综合表现在印章上的方寸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就有用刀刻出的篆体文字(一般称为甲骨文)。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一概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独用。汉代官印用″印″,将军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有的称″印信″。宋元时期,印章又与书法、绘画融为一体,使中国画别开生面,妙趣横生。
王冕以石治印,改变了书者写印文、工匠刻铸印的时代。
明清两代时兴″篆刻学″、″印学″、″印章统称″篆刻″,并且涌现出许多篆刻祖师与流派。
段老师强调指出:″一个画家首先要把字写好,还要学刻章,还要读书,还要学作诗,诗书画意放在一幅作品里,你才叫艺术家啊″,在其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书法、篆刻给你带来的乐趣和幸福感,这是第一位的″。
据材料介绍,″运河印迹″第四站济宁展展出印章原作144件,篆刻印屏149件,书法作品28件。
"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以篆刻艺术的形式创新性的展示大运河的历史和今天,体现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丰富大运河文化表现方式,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接下来,段老师根椐展板内容,分别从文化名城,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经典著作:《论语》、《道德经》,诗词隽语等五大内容中的篆刻印屏,印笺,篆刻原石、书法以及篆刻装置艺术等作品,逐个讲解。
在″文化名城"板块,段老师重点讲述了印章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使学员们更好地了解了沿途城市的独特风貌,以地域文化认识名城,以名城文化了解历史。
在讲到″历史文化名人″时,段老师重点讲解了作者以运河沿线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彖刻对象创作的作品,展示了运河沿线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
″运河印迹″展览自天津开始设置″地方特色"版块″,用篆刻艺术的形式记录和讴歌运河两岸的历史变迁,更加生动活泼地展现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段老师重点讲解了范正红的作品″孔孟之乡″;江继甚的作品″文化济宁″;高成丰的″甏肉干饭″;董超″玉堂酱园″;付鸾鸾″湖上婚礼″;屠陈陀的″山东手造济宁好礼″等济宁艺术家创作的含济宁元素的篆刻作品。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仔细地观摩着段老师讲的展板上展示的印章,积极讨论,学习鉴赏,不知不觉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员们仍然全神贯注地听段老师认真讲解的″经典著作″和″诗词隽语″板块中的篆刻作品。
″运河在我心中流淌,济宁我可爱的家乡。生长在文化氛围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民风淳朴的济宁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参观用印章的形式,记录讴歌千年大运河的传承,挖掘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深入挖掘当地独特魅力,梳理的一系列具有齐鲁特色的运河文化特色文化体裁,以篆刻的形式,展现的大运河山东沿线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展览,喜欢篆刻的学员真正认识了大运河,而我喜欢收藏大运河文化藏品的人开始喜欢上了篆刻。
″京杭一水九州通,南北千帆景物丰。刀笔留文真可叹,鸟虫汉篆边款工″。
蔡月萍同学发在班群里的诗,是同学们跟着旅游运河的真实感受!
- 上一篇:上一篇:张振建 | 做人当如苏子瞻
- 下一篇:下一篇:程宝现 |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