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贺文键 ‖ 从清末书法主流审美,谈黄自元、左宗棠与曾国藩等书法艺术的影响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贺文键 ‖ 从清末书法主流审美,谈黄自元、左宗棠与曾国藩等书法艺术的影响

来源:本站    作者:贺文键    时间:2024-07-19      分享到:


一、 清末书法主流——馆阁体书法艺术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感慨万千。视频中介绍清嘉庆年间,一位画师叫孙温的,心雄志壮,用了三十年时间,画了一本《红梦楼》全景套画,计有三千人物,均画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画本在历经130年后,在长春博物馆被有识之士发现并公诸于世,引起文博界与美术界轰动。

世上很多的宝物与高人,藉藉无名者多矣。就象这视频中介绍的孙温一样,他的画虽影响不大,但绝对是中国画史中数一数二的丹青高手。

中国的社会,尤其是中国的艺术,非常奇葩。许多人与作品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虽然其水平极高,而后人却没能发现他们。包括绘画,当然还包括书法。

我在少年的文革后期,收藏了一些古代的手抄本。

其中有一些精美的馆阁体书法手本,令人赞叹不已。我那个时候就知道,世上曾经有过极高明的书法家存在。

这些手抄本,至今还保存在我那小小的书库之中。

关于馆阁体书法,我比较同意启功的看法,取褒赏的态度。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馆阁体书法艺术。当代许多搞艺术的人,尤其是擅丑书者,全然看不起馆阁体书法,他们对规范性字体完全不以为然。虽我也曾经写过一些文章表示赞同。

但是,今天重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进行一次再认识。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规范的社会之中,所以对一些规范的艺术形式,如书法中的楷书,舞台上的戏曲,文学中的格律诗,经常会嗤之以鼻。但是,古代之时,规范性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复制文字乃是一件极其麻烦和困难的事情,手抄(即书法)是生活中一个必然的流程,如抄经,抄典,所以规范书法是相当宝贵的存在。

故,时人对馆阁体书法艺术所珍视的程度及观念,自然与当代的我们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你去细看馆阁体书法,每一个人,每一本手抄,还是很不一样的。


二、黄自元的楷书与曾国藩的书法骨格

湖南有一位正楷书法大家,在清末极为有名,他的名字叫黄自元。

黄自元(1837年—1918年),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民国7年(1918年)病逝。曾临摹《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书帖,为该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对规范性书法的书写,成就是非常高的。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他算一位主流的御用文人书法家。慈禧不仅亲自接见他,还向他请教过书法艺术,最后简拔他为翰林院编修,为朝庭供奉,书写圣旨。很多皇上下达的诏书,包括慈禧懿旨,皆是交由他书写的,加盖印玺下发。虽然,黄自元现在影响力小多了,而他当年的书名在清廷可是声势滔天。现在保留的一些清末变法诏令,有许多就出自他手。

黄自元书法,端庄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现代书家,也有人认为他的楷书字形呆板,没什么趣味。

然而,事有凑巧,我收藏了一部老版的由他书写的《正气歌》老拓本,书法却是力透纸背,笔力极其雄健!

目前看来,可以肯定黄自元的书法应该是极为多变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追求,他绝非一个面孔。有些评书家只看到他的用于工作的馆阁体书法,并没完全看到他的书法艺术全貌。

另一位,湘军统帅曾国藩的正楷书法,与他的书法酷肖。但是,曾书刚直有余,而气韵不足。当然,他们是谁学的谁,不好确定。他们同是湖南人,又同朝为官,相互影响是完全可能的。曾国藩比黄自元大二十余岁,这也是事实。

我们在欣赏清末的书法时,当然是以现代的眼光去欣赏。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用当时清末之人的心态去看看当时人的作品,自然会生出很多不同的感受

过去的社会是一个小农经济的社会。他们对工业化完全没有概念,自然他们对规范性书法就有了一种渴望和执念。在科举应试观照下的书法观念里,当年,写得好的规范性书法(当然会包括馆阁体),会让时人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我们现在叫做惊艳。馆阁体更是每一个文人仕子的必备技艺。如这样来想,当时他们(黄自元、曾国藩等)的书法艺术与审美追求,还是很受欢迎的。

现在留存有许多曾国藩书法,对联,各机构与民间时有出现。我们的博物馆,或者纪念馆,还有一些拍卖会,均可看到。因为曾国藩身份显赫,影响巨大,故传世较多。

黄自元的书法作品就不易见到了,也可能是因为民国之后的书法审美观已发生改变,传世的少很多,珍稀度自然要高一些。


三、左宗棠鬻书生涯与书法品格

现在来看清末这几个人,曾国藩、黄自元,还有左宗棠的书法,他们的书法形与体,用笔,都很相像。

左宗棠的作品留存下来的比较多。他的老家湘阴柳庄与纪念馆,我去过几次。他们具有一种相似性的审美取向。书法成就最高的应该是黄自元,其次是左宗棠,其后为曾国藩。

左宗棠在早期,因父亲逝世,生活极其困难,做过乡间的私塾先生,并且以卖字为生,时间不短。之后,得到了湖湘望族大官僚贺长龄的赏识,拜在贺长龄的兄弟贺熙龄门下作弟子,得到贺熙龄大力关照与支助。后来贺家与左家成了儿女亲家,那是后话。

左宗棠大概到22岁,经贺长龄与贺熙龄诸兄弟推崇,成为了湘潭大户周家的“倒插门”乘龙快婿,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这其间,左宗棠发展极快,湖南巡抚吴荣光推荐他出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

在周家做了12年上门女婿,期间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陶澍因为看重左宗棠的才华与人品,便为其独子陶桄向左女左孝瑜提亲,两家结成了姻亲,大有托孤之谊。不久陶澍逝世。

作为亲家的左宗棠便来到陶澍的老家安化,成为陶家的总管与教习,帮助料理陶家事务。勤勉工作之外,广读陶家藏书,孜孜不倦,苦钻书法艺术,在陶家八年,打下了这一生中的坚实的基础。

左宗棠的书法雄强豪迈,骨力丰沛,气魄恢宏,篆、隶、行、草、楷兼善,自成一家。他受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影响极深。他的书法作品在横平竖直的基础上,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展现出深厚的功底。

他的行楷作品,不仅体现了王羲之的流畅与董其昌的文雅,使得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基础,又不失个人特色。他在处理线条上有着丰富的变化,既有粗细浓淡的对比,也有明显的褚遂良笔意,展现出清新脱俗的面貌。

尤其是他的行楷气势,恢宏大气,用笔劲健,结字古拗,这种风格在他晚年尤为明显,反映了一种男人建功立业、踌躇满志的盛气和雄伟。

可惜,当今学者书法家对清末的书法艺术(包括左宗棠),研究不够。


四、从黄自元书法追求谈晚清主流书法审美

从前我对黄自元的看法,也跟大家差不多。但是我得到那本《正气歌》拓本之后,我才意识到,黄自元有可能不是大家想象中一成不变的书法家。

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可以见到并不多,我们的研究人才又少,这是湖南学界与书法界的遗憾。

黄自元楷书《正气歌》这个拓本的书法,一看就是学柳公权的。在研究黄自元的书法之路时,我发现他学了的很多体,包括颜体,欧体等,他对欧阳询《九宫酆泉铭》研习颇深,至今还有其拓本传世。

他最后成名的——是以那种极其规范的正楷,也可以叫黄体——而名世的。而他的柳体风格书法拓本,这么完整的却还是第一次发现。

与曾国藩和左宗棠比起来,他的位置尽管不高,但也算是皇家御用书法家,毕竟供职于翰林院,虽然较得慈禧的宠信,但由于其人生性耿直,人怕出名猪怕壮,自然就有一些人嫉妒,贬低他的书法格局。

大家至今可以看慈禧的书法,跟黄自元的书法如出一辙。

晚清这几个人,曾国藩、左宗棠、黄自元,包括当朝的西太后,他们的楷书都十分相似。其实,他们就是当年的主流书法,黄自元可以说完美地代表了当时的行楷审美取向。

黄自元的楷书,在晚清当属影响力最大者。古代当官的退休,都要回到原籍养老,官位再大也不能留在京城居住。黄自元晚年便回到湖南安化,过上了耕读的乡村生活,据说也搞成了一些实业,作者进行了一些不完全的了解,具体是长沙的灯泡厂之类,与电有关。黄自元毕竟曾是科举时期的榜眼,具有一定的光环,与洋务派思想很贴近。他就在书法与实业救国的理想中这样活着,一直到死。

还有一点,毕竟曾国藩和左宗棠年纪比他大,曾活到61岁即逝,左宗棠活到73岁逝,究竟是他们影响了黄自元,还是作为书法家的黄自元影响了他们,不太好说,这是另一篇文章的事情。但这些清末的书法名家,有着一些共同的审美观,那是确定无疑的。

曾国藩与左宗棠都是在任上过世的。而黄自元回到了故乡湖南,继续他书法研究与探索。他晚年临摹《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书帖,印刷流传很广,对我国的书坛影响甚大。

民国以降,湖南书法家如雨后春笋拨节而起。

计有齐白石、毛泽东、谭嗣同、黄兴、谭延闿、杨度、曾熙、王祺、陈少梅等起,皆有作品面世。

其中谭延闿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曾熙为中国艺术贡献了一个书画全能的弟子张大千,而齐白石的篆刻书法倾倒了海内外,毛泽东的狂草书法艺术更是独步天下,领一代风骚!

黄自元活了81岁,直到民国之后的第七个年头溘然而逝。

202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