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兖州书画家传4

来源:本站    作者:大中艺文志    时间:2025-02-11      分享到:


吴道子

吴道子(约 680—759年),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称:“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

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关于他的绘画,民间传说很多,是以又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吴道子少年孤贫,早年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愤学画,年未弱冠即有画名。景龙三年(709 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吴道子在其门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也许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不适应在朝廷中立足,遂被派放到兖州任瑕丘尉,一个执掌捕盗典狱的小官。大约到了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以为寺院画壁画为生。此时吴道子的绘画技能已臻成熟,人称其能容丹青之妙。吴道子的画名传到了素好文艺的唐玄宗耳朵里,于是在公元 713 年左右,他被召进京城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开始了其“非有诏不得画”的绘画生涯。在这期间,吴道子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晋升为宁王友。

吴道子画画速度极快,传说他在画寺院壁画中佛像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有一次,吴道子随唐玄宗去洛阳,会见了裴旻和张旭,三人各自表演绝技,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书壁,吴道子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洛阳士庶,奔走相告,称“一日之中,获睹三绝。”后来,裴旻将军丧母,请吴道子在东都天宫寺画神鬼像数壁,以资冥助。吴道子以废画已久为故,请裴旻舞剑一曲,“庶因猛励,获通幽灵。”裴旻遂脱去缞服,着平时装束,走马如飞,使剑左旋右挑,忽然将之抛向高空数十丈,落时如电光直射,裴旻举起剑鞘,剑入鞘内。吴道子观后画兴顿起,挥毫向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并称此为一生杰作,“得意无出于此”。开元十三年(725 年),唐玄宗东上泰山封禅,还京途经潞州(今山西长治),驾过金桥,路径曲折萦回。唐玄宗见队伍逶迤百里,旗帜鲜洁,羽卫整肃,十分兴奋,谓左右:“张说言‘勒兵三十万,旌旗千里间,陕右上党,至于太原。’真才子也。”乃召随侍的吴道子、韦无忝、陈闳,令其三人共绘《金桥图》。陈闳主画玄宗真容及坐驾夜照白,韦无忝主画马、骡、驴、牛、狗、羊等动物,而山水、桥梁、车舆、人物、器仗、草树、雁鸟,则以吴道子为主。《金桥图》绘成,六法具备,万象毕尽,意韵雄壮,穷造化之极,被时人谓

之为“三绝”。天宝年间(742—755 年),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山水,遂命吴道子与李思训前往写生。归来后,玄宗命在大同殿内设粉壁数丈,观二人作画。李思训精工细作,历数月方毕,所画嘉陵江山水,精细稠密,山石树木,细若毫发,水流云气,尽在眼前流动。而吴道子则神笔挥舞,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旖旎风光跃然壁上。玄宗观后啧啧称奇,问之,吴道之

答:“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吴道子所画嘉陵江不是将所见风光一一罗列,而是把握住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胜的境界,把三百里嘉陵江山川的壮丽优美作了高度概括。故唐玄宗感叹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卓然超群,在于其刻意求新,勇于创造。《历代名画记》载其言:“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其凡俗。”他的作品,在当时既被人们称为“吴家样”,

为画师们学习的楷模。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评唐诸画家,称:“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名,斯即幸矣。推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在吴道子的影响下,卢棱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等一大批知名画师,活跃在盛唐的绘画舞台上,引导了唐代的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也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道子一生主要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十分丰富,画塑兼工。据载,他曾在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三百余件,奇踪怪状,无有雷同。流传于世的有《地狱变相图》、《宝积寅伽罗佛像》等,其所作卷轴也相当丰富,有《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后人还集其作品,编成《道子墨宝》

传世。

吴道子在瑕丘期间,民间流传了两个关于他绘画技能神奇的传说。江勒《鲁豫书典》载,吴道子任瑕丘尉,职掌典狱捕盗。一次捕得一盗贼,因看管不严,越狱逃走,吴道子遂据其相貌,画就图像,分送各县,使按图揖盗。果然不久,即在汶上将盗贼抓回。《滋阳县志》载,县城北二十里有一泥河,发源于曲阜姚村变巧泉,变巧泉南有一石桥,名“画马桥”。相传吴道子曾

在桥旁的土屋壁上画了一百匹马,画成,群马即由墙上奔下,四散而去,后人乃将这座桥命名为“画马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