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刘子钟的书画艺术/兖州书画家传16
刘 子 钟, 生 卒 不 详, 字 廷 振, 别 号 颐贞。其家原藉河北玉田县,祖父刘本,洪武间(1368—1398 年)进士,由行人历任陕西左布政使。刘本为人刚明廉介,因敢于直言而获罪,降为交趾参政。其在交趾任上十余年,适逢越南后陈朝国君陈迁扩叛乱,其协助官军平判有功,升任山东按察使。永乐十八年(1420 年),蒲台爆发唐赛儿起义,官军剿抚并行,历时一个多月方才平定,但却被唐赛儿逃脱,传说其假装出家,躲进了寺观。永乐帝大怒,下令将北京、山东境内的尼姑、道姑全部捕送京师问罪。他还以追捕不力迁怒地方,将山东的布政司、按察使、参政、副使及相关州县官员,以“从贼为乱不言”的罪名诛杀,刘本就是在这次劫难中被杀。遇难后,其子携家迁居兖州,居于城东南南砂堆社刘家楼村。
刘子钟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科举之路十分顺畅。正统八年(1443 年)十月,他考中进士的第二年,被任命为户部主事;景泰三年(1452 年)十二月,擢任户部郎中;天顺八年(1464 年)十一月,应巡抚都御史王俭之请,再擢为湖广布政司左参议,分守荆襄。当时,荆襄地方流民问题严重,特别是地处湖广、河南、陕西三省之间的郧阳,聚集了大批流民,对政府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成化元年(1465 年),河南西华人刘千斤与石和尚、冯子龙等人,聚众谋反。四月,刘千斤在房县梅溪寺称王,并定下国号、年号,裹胁数万流民四处劫掠。五月,朝廷派兵部尚书白圭等率大军征剿,数路合围,叛乱乃平。刘千金被擒,献俘于京,被判磔于市。在这次平叛中,刘子钟筹防转饷,措理裕如,是立了大功的。成化二年(1466 年),刘子钟告归,回到老家刘家楼乡间居住。至于他为何年不足五十就辞归,他在《自为小像赞》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既不敢颠沛而失守,又岂敢显荣而肆志。”
归里后的刘子钟,安心于疏食布衣,恬淡平静的田园生活,以诗文书画自娱。但由于他早有书画大名,登门求书画者,络绎不绝。刘子钟自幼对书画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天赋很高,对古代的传统有很深的研究。许多作品他一经过目,就能凭记忆背临下来。刘子钟绘画擅长墨竹、翎毛、花卉,人物画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康熙十一年(1672 年)版《滋阳县志》卷四《文献部》载:
兖城东南乡南沙堆社有古陋地,村中建关圣帝君庙,阶前二碑,作为门内之屏。勒镌名笔刘廷振写风、雨、老、嫩四竹;并名题咏于上,自故明成化八年(1472 年)相传至今。
咏风竹 刘廷振(湖广参议)
南郭先生气宁清,风标真合比君情。
图将石刻高堂看,戛玉敲金似有声。
咏雨竹 孙廷昭(山西少参)
雨态涓涓景绝奇,丹青幻出岁寒姿。
子猷不必敲门看,对此忘怀好咏诗。
咏老竹 孙廷晖(颖郡学博)
一种英姿孰与肩,松兄梅弟旧同缘。
时人莫讶坚贞操,阅历风霜不记年。
咏嫩竹 孙廷振
春雷惊起蛰龙孙,况沐宜时雨露繁。
从此云霄重奋迅,峥嵘头角看高蹇。
关于刘子钟画竹,在当时影响还是颇大的,其同榜进士,长州韩雍
(1422—1478 年),就曾在其同僚吴郎中画的画上题写了一首《刘子钟郎中嶰谷秋风行为吴郎中题》:
大夏之西,沅渝之阴,有地名嶰谷,产竹成修林。
苍厓每见绿云起,白日不受红尘侵。
七月八月风森森,翠鸾飞舞青虬吟。
瀛洲仙子振环佩,商山隐者鸣瑶琴。
行看最能远清听,入坐便可消烦襟。
比来此景不易得,宦途谒想尘生心。
吴君早年登要津,此君风节素所歆。
东平才子善挥洒,笔端造化留情深。
欲君宝此如南金,作官视此为规箴。
此君终当遇伶伦,取之共和箫韶音。
刘子钟书法擅篆、楷,但仅有两件作品传世。一件是书于成化九年(1473年)的《金口堰记》,署款“赐进士出身朝列大夫奉敕抚民湖广布政同右参议致仕玉田刘子钟书。”一件是成化十六年(1480 年)的《崔玘墓志》,署款:“赐进士朝列大夫致仕参议玉田刘子钟篆额。”从署款上看,这两件碑刻都是其致仕后晚年所书。《金口堰记》以正楷书成,一千多字的长文,结字方正,笔划崭截,神完气足。《崔玘墓志》篆额如精金美玉,笔势劲挺泽润,无丝毫懈怠疲软之弊。仅此两件作品,已足见刘子钟的书法功底。
刘子钟书画之外,亦能篆刻,虽没有作品传世,但在其同榜进士韩雍的诗中,有一首《刘廷振员外刻图书》,从中可窥其一斑:
谁镌玄璧巧成章,工部才优笔力苍。
鼎足钗头无玷缺,垂金屈玉有辉光。
应时文字凭私记,遗后诗书赖永藏。
感荷高情未能报,且烦毛颖一揄扬。
除书画印外,刘子钟的诗文水平也十分突出。《滋阳县志》称其“著有
诗文集,藏于家。”虽然没能流传于世,但从他自题风竹的诗上,亦可看出他的诗文造诣。另外,他的文学鉴赏力也十分高超。成化十八年(1472 年),他同科进士赵人兰在任刑部员外郎时,偶然得到一部元人萨都刺(1272—1355 年)的诗集《雁门集》,他十分喜欢,准备自己出资刊印。他请刘子钟为之作序,刘子钟因此写了一篇《萨天锡雁门集序》,他在文中称赞萨都刺:“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神蛟混海而隐现莫测,威凤仪庭而光彩蹁跹,莫不等观而快睹也?”这篇文章不仅充分表现出了刘子钟的才气和文采,还首次提出了“天马行空”一词,成为后人用来形容行事独来儿往,气势豪放不羁的专用成语。
《鲁讯全集》卷十《译文序跋集》中,有一篇《苦闷的象征·引言》,其中关于“天马行空”的注释,就明确指出了其最早出于刘廷振的《萨天锡诗集序》,只是想当然的把刘子
钟当作了元朝人。
- 上一篇:上一篇:「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鲁恭王朱颐坦/明鲁藩世系考9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大中艺文志 ‖ 总有一种美好轻松而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