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刘子钟与四竹亭

来源:本站    作者:大中艺文志    时间:2025-03-27      分享到:


四竹亭村原有关帝庙,庙里曾立明代湖广布政司参议,刘子钟所绘四竹碑。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 年)版《滋阳县志·文献》载 :

兖城东南乡南沙堆社有古陋地,村中建关圣帝君庙,阶前二碑,作为门内之屏,勒名笔刘廷振写风、雨、老、嫩四竹,并各题咏于上。自故明成化八年(1472 年),相传至今。

咏风竹

刘廷振(湖广参议)

南郭先生气宇清,风标真合比君情。

图将石刻高堂看,戛玉敲金似有声。

咏雨竹

孙廷昭(山西少参)

雨态娟娟景绝奇,丹青幻出岁寒姿。

子猷不必敲门看,对此忘怀好咏诗。

咏老竹

孙廷晖(颍郡学博)

一种英姿孰比肩,松兄梅弟旧同缘。

时人莫讶坚贞操,阅历风霜不记年。

咏嫩竹

孙廷振

春雷惊起蛰龙孙,况沐宜时雨露繁。

从此云霄重奋迅,峥嵘头角看高寒。


刘子钟,字廷振,别字颐贞,其家原籍河北玉田县。祖父刘本,洪武

间进士,由行人历任陕西左布政使。为人刚明廉介,因敢于直言而获罪,降为交趾参政。刘本在交趾任上十余年,适逢越南后陈朝国君陈迁扩叛乱,其协助官军平叛有功,升任山东按察使。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蒲台发生唐赛儿起义,官军剿抚并行,历时一个多月方才平定,但却被唐赛儿逃脱。永乐帝闻之大怒,下令将北京、山东境内的尼姑、道姑全部捕送京师问罪;他还以追捕不力迁怒地方,将山东的布政司、按察使、参政、副使及相关郡县官吏,以“从贼为乱不言”的罪名诛杀。刘本被杀后,其子携家迁居山东兖州。


刘子钟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科举之路十分顺畅。正统八年(公元1443 年)十月,他考中进士的第二年,被任命为户部主事;景泰三年(公元 1452 年)十二月,擢任户部郎中;天顺八年(公元 1464 年)十一月,应巡抚都御史王俭之请,再擢为湖广布政司左参议,分守荆襄。当时,荆襄地方流民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地处湖广、河南、陕西三省之间的郧阳,聚集了大批流民,对政府产生了巨大威胁。成化元年(公元 1465 年),河南西华人刘千斤与石和尚、冯子龙等人聚众谋反。刘千斤名刘通,身材高大魁梧,臂力非常,称能举起县衙门前的千斤石狮。四月,刘千斤在房县梅溪寺称王,并定下国号、年号,携数万流民四处劫掠。五月,朝廷派兵部尚书白圭等率大军征剿,数路合围,叛乱乃平。刘千斤被擒,献俘京师,被判磔于市。在这次平定叛乱中,刘子钟筹防转饷,措理裕如,是立了功的。成化二年(公元 1466 年),刘子钟告归,回到刘家楼乡间居住。

至于他为何年不过五十就辞归,他在《自为小像赞》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既不敢颠沛而失守,又岂敢显荣而肆志。”归里后的刘子钟安心于疏食布衣,恬淡平安的田园生活,以诗文书画自娱。但由于他早有书画大名,登门求书画者,络绎不绝。

刘子钟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对古代书画十分着迷。他在绘画上擅长墨竹和翎毛花卉,人物也有相当的水平,可惜的是,至今没有见到他的画作传世。他书法擅楷、篆,点划整饬方正,气足神完。传世的有成化九年(公元 1473 年)书《金口堰记》,成化十三年(公元 1480 年)书《崔玘墓表》及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