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论文」商海蠡测 ‖ 低眉冷眼在人间
最近在济宁读书人中间有一本好书在风传,那就是李木生先生的【民间布衣志】。好书正如人灵魂的知己,会让你一见倾心;好书又如久违的亲人,一见会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读完【民间布衣志】给我的感觉。
读过第一辑的【他是一座学校--赵明程】,我们知道了微山湖畔有这样一位热爱教育、醉心山水,“不因新潮躁动,随波逐流;不为名利驱使,改弦更张”的教育家--赵明程。正是有了这份清醒、这份坚守,他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创作出一幅幅激动人心的作品;正是有了这份爱心,这份豁达,他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国内驰名的美术大家。这些人,才是社会文明得以坚如磐石的底座。
读过【罪与罚--张圣时的人生片段】你会知道当年以革命的名义的在我们家乡的土地上一个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青年怎样被蹂躏、毁灭,你会联想到那个荒唐的时代连陈寅恪、吴宓等顶级学者都成为损害与侮辱的对象,你会知道这不是孤立的现象,中华文化的精英曾经有一个时期被当成罪与罚的荒唐。读完此篇,你会感到心被刺痛的痉挛、沉重。这是时代的悲剧,是永远不能被忘却的历史真实。
读过【终生厮守:武氏祠与朱锡禄】你会看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艰苦的条件下,一个人用一生的坚守和牺牲,守护两千年国宝的寂寞与热忱。这是国宝的幸运,武氏祠如果没有遇见朱锡禄,或早已消失于那个狂热与野蛮的年代了。我们应该向朱锡禄先生致敬!
读过第二辑【一个残疾青年的文学人生:董业冰】你的心会被深深地震撼!这是怎样的一份坚持,这是杜鹃啼血般的呐喊,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犹如堂吉诃德难以冲破重重的坚冰。双履践冰眼望星空的残疾人董业冰,身处社会最底层心怀希望的董业冰,恰恰有一颗高傲而璀璨的文学梦想。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读过【一个与中国村庄休戚与共的歌者:张强】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海子般的诗人形象。当然张强不是海子,因为他有一首【数字的村庄】,在这首诗里充盈着对家乡苦难的悲悯与绝望;张强胜过海子,因为他有【半块地瓜的爱情】,有对家乡的热爱“即使是田间的一株玉米,一根狗尾巴草也行”。读到这里你就会有要见一见张强的愿望,因为诗人骨子里有海子没有的扎实与坚强。
读过第三辑【我的朋友冯石头】,忽然发现木生先生也有了少见的顽皮轻松。邻居小石头的天真、活泼、仗义,甚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让人发现儿童中存在的真善美。木生先生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家,寥寥数笔,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爱美的小朋友形象便跃然纸上。
读过【我是一个兵】,木生先生为战友们画像:满脸头发的杨玉寅壮实却文秀,从主动为战友担起抚养孩子的这一件事上发现他的本质在善良;赵梅启实诚、坚韧却心胸豁达;段友芬是个好心肠;班长黎香文知冷知热善解人意;李宪冰长的像侯宝林;牺牲的副连长哭坏了全连的人。木生先生为老战友们每人画了一幅白描,寥寥数笔,如闻其声、如见气人。只一个情字在心里氤氲,只一个苦字让人眼睛湿润。
读过【一个教育世家的世纪书缘】读罢让人唏嘘不已泪水涟涟,这是怎样一种执着、这是怎样一种情怀连续百年“虽九死其犹未悔”。“已经五十一岁的汤克孝是抱着【鲁迅全集】哭的”,只此一句话让天下读书人痛杀!泗水县城,一个世代读书的汤姓人家用一个世纪的风雨将读书的快乐与痛苦,绝望与希望,担惊受怕与爱书如命打磨得厚重而又鲜亮。这是读书人为之放歌为之痛苦为之缠绵的华彩篇章!
读过第四辑【老四婶】让我们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贫困中国农村恶劣的生存状态,看到在孤身一人的状态下老四婶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看到人性本应具有的善与美。我们会随着老四婶人生命运起伏而忽喜忽悲,会随着老四婶的命运流转而感叹命运对好人的不公。
读过【我的三位母亲】你常常会泪流不止,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场面:在空前的饥馑扫荡下,母亲死前“努力地折起身子,指着悬在梁上的篮子,里面是她没舍得吃下一口的两个窝窝”!深受压迫的继母“霍地站起身,亮开嗓门向全村说话了”,她成了孩子们在艰苦无靠的环境里可以依靠的力量!“扶着母亲坐在沙发上,仰望着母亲衰老的脸庞(像那只瘸狗一样地仰望着),好久才能够一声声地清晰地唤着:娘!娘!您怎么来了?!”这是作者对岳母的深深地感恩和爱戴!最真挚的感情总是能爆发出最能冲击人心魄的力量,三位母亲像太阳成就了作者人生最深沉的能量。
读过【渔鼓父女】这是让人不忍卒读的人间悲剧!是作者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晦暗记忆。唱渔鼓的瞎子唱的越好,瞎子的女儿二头越聪明美好可爱,他们在1960年代饿死在“俺庄西头的孔林林门望天猴石柱下”的一幕就有多黑暗。年幼的作者看到的是“瞎子渔鼓靠着望天猴的石座,肘上露着棉絮的黑袄已经解开了扣,抱着二头,那根渔鼓斜竖在二头的胸前;二头的半个脸与头贴近了大大,露在外面的小脸,更加瘦了,几乎是透亮的菜青色。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二头的嘴里,竟有一小片没有吞下去的渔鼓的鼓面,而那个白的却灰着的兜还挎在她的背上。”这一个永远的近镜头记录的不仅是一对父女可怜的命运,更是一个荒唐的时代的难以抹去的粗糙底色;这一个近镜头如一记响锤擂在我们早已麻木健忘的心坎上,让人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读过第四辑【柔肠的王良与他的《午夜列车》】你会一下子记住曲阜那个外表冷冷却有一颗热得烫人的心的诗人王良和他的诗:缀满星星的天空,如一个凄美的祭坛;前世的泪水,浇灌今生的花朵。他的那首《大雪》,让多少供在殿堂中车载斗量的所谓诗,瞬间成为垃圾。那“一滴泪如一颗流星挂在子夜的钟摆上”又是怎样的敲击人的心灵!
木生先生说:好在字如岩石,可以构成山岳。是的,他笔下的一个个平凡而坚韧、善良、美好的灵魂何尝不是一块块岩石呢!他们如路基坚实托举着人类走向远方,他们如大地深厚年复一年给人类带来希望,他们如大海博大潮落潮起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好的文字何尝不是炭火,不是火炬呢?正如【史记】当中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他们一个个神采飞扬、踔厉奋发,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笔下走来,今天依然温暖如初,感人至深。他们是最早的人间布衣,他们身上的侠义、坚韧、美好的品格在李木生先生的【民间布衣志】里依然鲜活。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2024.6.24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陈代 ‖ 微山湖畔生活本相的温情书写一一评《微山湖畔》
- 下一篇:下一篇: 「品诗论文」李昌杰 ‖ “读书洞”福楼拜和《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