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评」李金陵 ‖ 诗意语言与乡愁情怀——小议殷宪恩散文《诗意的微山湖》
殷宪恩是微山湖区古体诗的高手,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朋友圈中读到他规矩严谨,用典准确,描写精致,沁人心扉的七言律诗。他的散文写得也很好,特别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尤其耐读,令人赏心悦目,如同在欣赏妙笔生花的丹青画卷。读他的散文"诗意微山湖",正如题目的内涵,让人觉得处处时时读到了诗的佳句,诗的韵味。
“诗意微山湖”,作者在文章的开端,运用时空转换的唯一维性,回顾了他从出生到老年的生活经历,倾诉了作者热爱家乡故土,热爱风光无限的微山湖区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作者将继续努力拼搏,助力家乡这片热土经济、文化发展的赤子之心!
宪恩是典型的公认的微山湖畔运河两岸的文化学者,他长期担任微山岛乡文化站站长,在文化站长的位置上工作长达几十年!对微山岛三贤墓的文化外延与内涵,可谓是如数家珍,讲起来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听者在聆听故事,接受传统文化中娱乐心灵,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思想的滋养。
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白描与叙述议论结合的表现手法,分六个部分进行了描写与追忆。雾锁平湖,金鳞耀目,暮染苍烟,月印寒潭四个节点对微山湖进行了精准的描写,这是突出散文主题的画卷。作者仿佛是丹青高手,墨中风云起,笔下龙虎生。作者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为读者勾画出四幅水墨丹青画卷!
在“雾锁平湖中”,文章描写到:拂晓时分的微山湖,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总裹着蝉翼般的轻纱。沿着露水浸润的湖岸小径漫步,脚下的小径绵软如絮,仿佛是大地为铺设的柔软地毯。空气中弥漫着浮萍与菱角的清香,那是大自然赋予这片水域的独特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远山似墨,在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画师搁笔未竟的留白。那朦胧的美感,那简约而深邃的意境,此情此景竟是如此的契合。几叶扁舟剪开乳色的水面,撑篙人的剪影在氤氲中幻作流动的水墨。那悠然的姿态,那灵动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的画卷之中。接着作者自然而然的写到微山岛的三贤墓:历史人物的故事跃然于纸上,成为了微山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金鳞耀日”中,作者描写到:正午的骄阳将万斛金箔倾泻在湖面上,整个微山湖都被这璀璨的光芒所笼罩。独坐矶石,眺望接天莲叶间娉婷的红萼。那艳丽的色彩,那婀娜的姿态,不禁为之倾倒。蜻蜓振翅掠过,薄翼在光影中幻出七彩,忽又栖落花冠,与绽放的菡萏共构刹那永恒。微子墓、张良墓、目夷君“三贤墓”静卧微山岛,而眼前潋滟水光却将历史沧桑化作粼粼笑意。在这灿烂的阳光下,湖水澄澈见底,锦鳞摆尾搅动碎金,恍若时光在此凝滞,唯余天地大美。
西阳夕照,层林尽染,微山湖的湖面化作了熔金之海。远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峻峭,那雄伟的气势,那壮丽的景色,还有那村落炊烟袅袅,与归帆渔火织就人间星河。这温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安宁。紧接着,作者又思接千载,追忆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微山湖的动人故事。
“风帆一一眼中来” 乾隆的观感,原是这般贴切。暮色里的微山湖恰似未干的水墨,橹声欸乃中,千年光阴在波心荡漾。老柳垂丝轻拂水面,每一道涟漪都是时光的指纹。作者抚摸着那古老的柳树,感受着它的沧桑与坚韧,仿佛触摸到了微山湖的历史和文化。
接着作者突然思接远古,用文脉绵长的叙述语言,回顾历史,感叹人生,用“心安处”作结。作为大美微山湖的主人,同时也是名闻遐迩的文化工作者,决心沿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努力,助力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作者宪恩先生的内心独白,感人肺腑!
我与宪恩兄都是共和国同龄人,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担任微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他担任微山岛乡文化站站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经战斗在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老革命纷纷回到微山湖区参观忆旧,每次都要到微山岛看看。我陪同,宪恩兄介绍微山岛三贤墓,以及微山岛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我们俩一唱一和,珠联璧合,配合默契。宪恩在讲解中对微山湖这片土地饱含深情,工作中充满着激情。他经常对我说:微山湖、微山岛是我生命的根基,也是我创作的源泉。能够通过文字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只因为有这样的乡愁情怀,宪恩在创作过程中,总是尽力运用各种手法,希望能将微山湖的美丽与魅力展现给读者。也是他坚定创作方向的源泉。
微山湖是我们共同的家乡故土,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是我们共同的感情。作为年逾古稀的老人,发挥余热,为家乡的文化事业的磅礴发展尽心尽力,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夙愿。
宪恩说,微山湖,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灵魂的栖息之地,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园。我生于斯,长于斯,这片水泽之间,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与情感。如今,岁月的霜雪已染白了我的两鬓,但我对微山湖的热爱却从未减退。每日晨昏,我仍要临湖而立,感受着它的气息,聆听着它的声音。当晨曦在万顷碧波上勾勒出金边,那璀璨的光芒仿佛是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当暮色将远山轮廓晕染成黛色,那朦胧的美感让我沉醉其中,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愫。这泓湖水于我,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的意涵,它化作了流淌在我血脉里的诗行,是我灵魂永恒的归处。这是多么感人的语言,多么令人回味的情怀。
这片水域不仅涵养着生灵,更滋养着华夏文心。自隋唐至明清,迁客骚人的屐痕印满这里广袤的土地。卢思道的苍茫,刘长卿的幽思,乾隆的雍容,皆化作湖中不灭的星光。他们的诗词歌赋,为这片水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微山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回顾微山湖区的历史名人后,作者写到:伫立湖滨,时空的经纬忽然柔软,浩渺烟波将尘嚣涤净,唯余纯粹的诗意栖居。陈毅将军“残月扁舟入画图”的赞叹,道尽此间神韵。这片水域早已超越地理存在,成为安放灵魂的玉壶冰心。在这片水域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安宁,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者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水域,把微山湖视作永远的家园。
在微山湖的怀抱中,作者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安慰。作者把家乡微山湖看做是根脉,是灵魂的栖息地,微山湖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永远拼搏的的精神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诗意的微山湖”是一篇耐读的优秀散文。
附原玉:
诗意的微山湖
微山湖,那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灵魂的栖息之地,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园。我生于斯,长于斯,这片水泽之间,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与情感。
微山湖是我的血脉故里。在这里,我度过了生命中的春华秋实。我在湖中微山岛杨村中的茅屋里发出了初啼之声,那清脆的哭声仿佛是我与这片土地的初次对话。小时候,我在粼粼波光之间尽情嬉游,湖水的清凉与温柔,如同母亲的怀抱,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与快乐。每到菱藕飘香的季节,我便投身于劳作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的喜悦。而在渔歌唱晚之时,我与心爱之人缔结连理,从此,微山湖不仅是我的故乡,更是我爱情的见证之地。
如今,岁月的霜雪已染白了我的两鬓,但我对微山湖的热爱却从未减退。每日晨昏,我仍要临湖而立,感受着它的气息,聆听着它的声音。当晨曦在万顷碧波上勾勒出金边,那璀璨的光芒仿佛是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当暮色将远山轮廓晕染成黛色,那朦胧的美感让我沉醉其中,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愫。这泓湖水于我,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的意涵,它化作了流淌在我血脉里的诗行,是我灵魂永恒的归处。
一、雾锁平湖
拂晓时分的微山湖,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总裹着蝉翼般的轻纱。我沿着露水浸润的湖岸小径漫步,脚下的小径绵软如絮,仿佛是大地为我铺设的柔软地毯。空气中弥漫着浮萍与菱角的清芬,那是大自然赋予这片水域的独特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远山似墨,在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画师搁笔未竟的留白。那朦胧的美感,让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山水画,那简约而深邃的意境,与此情此景竟是如此的契合。几叶扁舟剪开乳色的水面,撑篙人的剪影在氤氲中幻作流动的水墨。那悠然的姿态,那灵动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的画卷之中。
忽忆西蜀高元贞咏《微子墓》诗:“千顷湖光绕一丘,昭然幽爽对清流。山既名微忘得失,湖堪比洁任沉浮。摩残汉碣追仁迹,浩浩云烟弗胜收。”是啊,因为这里有殷代仁人殷微子的墓葬,才有微山岛、微山湖、微山县这些地名。另有隋人卢思道《春夕经行留侯墓》:“应成羽人去,何忽掩高封。”虽咏张良旧事,其境却与眼前景致契合,因为张良墓就在微山湖中的微山岛的墓前村,该村为什么叫墓前村,可想而知矣!在这迷蒙的晨雾里,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呼吸,那些踏浪而去的古人,他们的衣袂似乎真的掠过了此刻的芦苇梢头。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故事在这片水域上流传,成为了微山湖文化的一部分。
菖蒲丛中传来细碎的簌响,我驻足聆听,露珠坠落的清音与两千年前的桨声竟在耳畔交织。雾中世界看似静谧,实则暗涌着亘古的生机——每簇摇曳的苇穗都在书写新的诗章,每滴晨露都折射着轮回的光阴。这片水域,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生命的轮回,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生命的孕育者。
二、金鳞耀日
正午的骄阳将万斛金箔倾泻在湖面上,整个微山湖都被这璀璨的光芒所笼罩。我独坐矶石,眺望接天莲叶间娉婷的红萼。那艳丽的色彩,那婀娜的姿态,让我不禁为之倾倒。蜻蜓振翅掠过,薄翼在光影中幻出七彩,忽又栖落花冠,与绽放的菡萏共构刹那永恒。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世间的一切美好都汇聚于此。
刘长卿“白云去不返”之叹蓦然浮现。微子墓、张良墓、宋贤目夷君“三贤墓”静卧微山岛,而眼前潋滟水光却将历史沧桑化作粼粼笑意。在这灿烂的阳光下,湖水澄澈见底,锦鳞摆尾搅动碎金,恍若时光在此凝滞,唯余天地大美。我沉浸在这美景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感激。
忽有白鹭掠水,素影惊破琉璃镜面,涟漪层层荡开,将倒映的云絮揉成流纨。那一瞬间,我被这美丽的景象所震撼,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闭目感受暖阳熨帖面颊,听浪吻堤岸的絮语,忽觉庄子濠梁之辩不过如此——此刻物我两忘,便是至乐。在这片水域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找到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
三、暮染苍烟
夕照将层林尽染时,微山湖的湖面化作了熔金之海。远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峻峭,宛如米氏云山跃出画卷。那雄伟的气势,那壮丽的景色,让我为之惊叹。村落炊烟袅袅,与归帆渔火织就人间星河。这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安宁。
清帝乾隆“风帆一一眼中来”的观感,原是这般贴切。暮色里的微山湖恰似未干的水墨,橹声欸乃中,千年光阴在波心荡漾。老柳垂丝轻拂水面,每一道涟漪都是时光的指纹。我抚摸着那古老的柳树,感受着它的沧桑与坚韧,仿佛触摸到了微山湖的历史和文化。
忽见牧童驱羊过堤,短笛无腔信口吹。这质朴的乡音与粼粼波光共鸣,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豳风》中的图景。那悠扬的笛声,那纯真的笑容,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恍惚间,似乎我小时候挂在小柳上的羊鞭,扔在那里随风晃荡……这种甜蜜的回忆,真是令人陶醉啊!暮色渐浓,天地化作青瓷色的梦境,唯有归舟的灯笼在暮霭中明明灭灭。那微弱的灯光,如同希望的火种,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
四、月印寒潭
夜阑时分的微山湖,湖面宛若跌碎的银河,璀璨而神秘。我独坐矶头,静静地看着玉轮徐升,清辉漫过芦花万顷。山影朦胧如蛰伏的巨兽,柳条垂丝在夜风中写满甲骨残章。在这宁静的夜晚,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伟大。
殷代仁人微子忧国忧民的叹息,殷重礼《一字诗》的孤寂禅意,此刻方解其味。寒星倒坠澄潭,与渔火遥相顾盼。忽有夜鹭振翅,搅碎满湖月色,转瞬又归于岑寂,唯余水波吞吐月华的微响。那一瞬间的动静之美,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远处村落传来断续犬吠,反衬得夜色愈加深沉。闭目凝神,但觉清凉月华沁入肺腑,恍惚与太虚同游。苏子“江上清风”之叹,张若虚“孤月轮”之问,尽在此刻了然。在这月光下,我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着宇宙的浩瀚和无限,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界的热爱。
五、文脉绵长
这片水域不仅涵养着生灵,更滋养着华夏文心。自隋唐至明清,迁客骚人的屐痕印满这里广袤的土地。卢思道的苍茫,刘长卿的幽思,乾隆的雍容,皆化作湖中不灭的星光。他们的诗词歌赋,为这片水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微山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元丞相匡衡所立的“殷微子墓碑”仍孑然屹立;胡俨“始信空言托赤松”的喟叹犹在耳畔。张良墓畔的萋萋芳草,岁岁荣枯间见证着功名尘土。宋贤目夷君墓前的宋代石碑,那些无名没入烟波的碑碣,不断出土的汉画像石,何尝不是另一种永恒?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是微山湖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长河滔滔,而文脉如湖畔菡萏,总在轮回中绽放新蕊。每一次的绽放,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微山湖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更加丰富多彩。
夜风拂过残碑蔓草,似有金石之音隐约可闻。古贤的诗句与渔人的号子在水天之间交响,织就跨越千年的文化锦缎。这锦缎上,绣着微山湖的历史和文化,绣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它是微山湖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六、心安处
伫立湖滨,时空的经纬忽然柔软。浩渺烟波将尘嚣涤净,唯余纯粹的诗意栖居。陈毅将军“残月扁舟入画图”的赞叹,道尽此间神韵。这片水域早已超越地理存在,成为安放灵魂的玉壶冰心。在这片水域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安宁,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晨曦初露时,早渔的舟楫划开镜面,橹声惊起宿鹭,翅尖掠过绽放的荷盏。这永恒的晨昏交替里,分明看见文明在涟漪中生生不息。微山湖不是风景,而是流淌着的文化血脉,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原乡。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水域,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我永远的家园。
微山湖的水,清澈而甘甜,它滋养着我的身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微山湖的风,温柔而和煦,它吹拂着我的脸庞,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关爱和呵护。微山湖的山,雄伟而壮观,它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在微山湖的怀抱中,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安慰。这里是我的根,是我的灵魂所在,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经历多少风雨,微山湖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永远的精神支柱。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守护这片土地,去传承这片土地的文化,让微山湖的美丽和魅力永远流传下去。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贺文键 ‖ 论泽连斯基的六大错误——乌克兰,你该向何处去?
- 下一篇:下一篇:「书评」勾婧 ‖ 鸟声高于尘世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