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刘成龙 ‖ 细读红楼高妙,深思文化悠长

来源:本站    作者:刘成龙    时间:2025-03-11      分享到: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为了给宝玉庆生日,大观园群芳开夜宴,众人行酒令抽花签:“麝月便掣出一根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这段情节是红楼梦中非常精彩的一段,大家都很熟悉。但为什么在那么欢乐祥和的时刻,却有“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的语句出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首先,我们分析这句古诗。此句出自宋代王淇的《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非常美的一首诗歌,言语清新,晓畅流丽。不过其中的几种植物有些生僻,翻查资料,原来荼蘼是蔷薇科,落叶小灌木,花白色,有香气。更重要的是,它在春末夏初开放,花开到荼蘼,就意味着春天的芳菲已然消歇了!!!所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光阴荏苒,岁月蹉跎,春归花尽,其情可谓幽怨之深矣!另外,“韶华胜极”四字更是大有深意,发人深思。老子讲:“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即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太阳到了最高点,就要开始西落,月亮达到最圆,就要开始月缺,所谓“月如无恨月常圆”不过是我们美好的愿望而已。庄子说:“日方中方昵,物方生方死”,《易》经中乾卦九五为飞龙在天,上九为亢龙有悔就是这个道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由此而言,在更深的层面上讲,中国文化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的同构关系:人情因物而迁!即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情以物迁”的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人对自然的生理性反应。诚如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所言:“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鬰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沈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四季的变化,在人身体内激发不同的生理性反应。另一种是人与自然的深层对应,人之情与物之象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所以,自古文人多悲秋,女子易伤春,原因即在此。

行文至此, 大家应该明白了,宝玉就是觉察到了“荼蘼花开”与“韶华胜极”有着某种不祥的意味才有了上述奇怪的举动,而红楼梦的结构确实也是在六十三回后荣国府盛极而衰,家势渐落,终至“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按照这种理路和方法,以《红楼梦》的文本为依托,细细品读,体会作者十年不寻常的心血才能体会到红楼梦真正的“味”!然后以此作为对中华文化的切入点,一层层深入,用心去思考和探讨,才能真正发现和体悟红楼梦的永恒魅力和卓越伟大;才能理解和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